今年海南高考作文考题的社会视角解析

昨天,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帷幕,万众瞩目。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向具有民生新闻敏锐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当晚就“海南高考作文题”话题,推出深度专题评论节目,引发广泛关注。
专题评论节目由资深美女主持人香宜主持,
邀请海南华侨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孙彩霞与特约评论员海洋教授,分别从中学语文教学和社会体验感悟的不同视角,做出专业评论。
孙彩霞老师从题型的剖析、立意、写作、答卷技巧等语文教学方面,驾轻就熟地理性归纳。
洋教授则从出题背景、题目内涵、情景联想、时代关联等社会视角感悟,引人共鸣地感性演绎。
兹将特约评论员,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海洋教授关于今年海南高考作文考题社会视角解析的部分观点在此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分享。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海南的作文考题属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典型的依据图画材料的材料作文。所谓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即中学语文教学范畴的“典型的任务情境型作文”。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高考的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验考生真实水平,写作能力的,在面对这类作文的时候首先考的是考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就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海南高考作文考题的关键词应当是“写人与做人”。
“写人”,即漫画给出的图画材料:描红写“人”字。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是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是初学写字的最好训练方法之一。以前练习毛笔字时,是红色的字,每隔一页都是红色的标准楷体字,上面一张薄薄的透明纸,练习书法者描透明纸下的红字。
学生通过描红感悟范字的书写要领,包括部首的比例,笔画的长短粗细、穿插避让,字形大小、位置等。
学生通过描红将范字的字型印在脑子里,并逐步形成书写动作的定位、定型,为写出像范字一样的字打好基础。
描红的目的是理解红模字的结构,乃至文字中的精神,最终形成带有自己风格的字体,乃至独树一帜的书法。这就是“描红”的本意。
描红是一种知书达理的初始学习规范,这是否也寓意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应当从学习社交规范起步?
“做人”,即通过描红写“人”,一语双关“做人”;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
有专家撰文谈到今年高考语文命题时指出,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
在试题设计上,出题者意图建立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
本次海南高考作文以漫画形式提供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需要提醒的是,作文要求指出:“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其中的“鉴别与取舍”很重要,这就意味着考生,尤其是学霸,不一定非要赞同儒家的“中庸”观念,譬如选择一种与当下社会合拍的更具进取精神的人生态度(例如华为选择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勇于进取精神);考生完全可以独立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主动表达“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在此,突然想到了海南去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是一段材料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从社会视角理解,海南去年的高考作文题的逻辑主线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题目要求考生自行“补充一个地名”,要写出地名关涉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前提是“读万卷书”,这就考查了考生平时语文基础素养的养成与课外阅读量的积累。
“带你走近”的条件依托,即“行万里路”。游学经历丰富的考生,对付这种考题可能更为得心应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2020年的正常节奏,疫情无心插柳地悄然改变着全民的生活习惯。
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学业可不能荒废,于是乎,东方不亮西方亮,因为疫情遇冷的线下教育,却在线上吹响了方兴未艾的集结号。
教师变“主播”,成为2020新时尚,“停课不停学”的口号成为网络在线教育最为诱惑人心的口号。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这种脑洞大开的出题方式,不难看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既为电视“主持词”,当然要求程式化书面语往贴近观众的口语表达的灵动转化;当然要求“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机融合;当然要求校园莘莘学子向校外社会角色体验的巧妙变脸。
以轻松愉悦的后浪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去表达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的宏大高考主题——我们仿佛看到出题的前浪正躲在线下偷着乐呢。
与去年的考题相比,去年的作文考题貌似在张扬一种情感色彩,更容易激发考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社会体验情趣。
今年的作文考题,则似乎更推崇一种理性的思辨氛围,这种立德树人的思辨氛围,彰显了一种内敛的文化浸润,注重的是古今贯通的“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两类考题,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如果说高考是许多学子要经历的一场“成人礼”,那么,高考作文称得上是这场“成人礼”的压轴大戏。
那么这场“成人礼”压轴大戏怎样才能得高分呢?
我们不妨听听曾任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是怎么说的:
评定高考作文的优劣,主要是看文章的内容与思想,鼓励考生敢说真话,敢讲自己,对于有思想、有才性、有个性、有见解的作文,我们给予高分;退而求其次,也是文从字顺,说理自然,叙述流畅,故事可信,有些小小感想的作文。我们反对过于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过于强调文章的架构与步骤,而这些东西又不能承载其内容的作文,在高考作文中是得不了高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