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何被称为“五毒月”?这些禁忌你需要知道

说起端午节,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其实还有很多民俗传说,需要我们了解。

01端午的由来及禁忌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
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

“午”与“五”同音,端午节所在的月份正是农历的五月。

东汉古籍《风俗通》上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端午节是屈原、伍子胥、曹娥投江的日子,民俗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最典型的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东晋大将王镇恶、宋徽宗赵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等。

宋徽宗

古人认为,端午节出生的孩子,命硬,可能会克父母,故或弃而不养,或另改出生日。

孟尝君刚出生时差点被他老爸抛弃,是他母亲偷偷养大的,但结局很悲惨,至于王镇恶、宋徽宗、萧红等名人,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为什么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被嫌弃?

可能与古人的数字崇拜有关!

传统民俗认为,“五”是阳数,是中极之数。比如帝王被称为九五至尊。
但五五相叠就是极阳,不见得吉利。

02 端午与《易经》

《易经》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和合才是吉祥的,否则“孤阴不长,独阳不活”,从玄空九星角度分析,五黄廉贞是代表疾病的凶星,所以农历五月被称为“五毒月”。

而农历五月五日是“二阳重叠”,民俗认为是恶月中的恶日,适逢湿热的仲夏季节,一阴生,给毒虫、瘟疫以生长条件,所以五月端午被认为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民间有在门口“插艾草、驱邪疫”的端午习俗。

从字形字义来看,农历五月,地支午,“午”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午”是御马索的样子。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说“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

12生肖午马,马,是极阳,对应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龙马精神!

所以,端午又有赛龙舟的习俗。

龙行水上,龙舟上是阳刚之气的男人,水为阴性。上阳下阴,天人合一。
而“午”这个御马索,也就是拴马锁,恰恰是把阳气给控制住,也就是一阴生。
《说文》“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所以五月,被称为“午”月,有一阴生的含义。

纯阳是“乾卦”,一阴生是“姤卦”。

农历五月(午月)还对应12消息卦中的天风姤卦。

有一个成语叫“风行天下”,说的就是这个姤卦。

乾卦和巽卦组成姤,乾为天,巽位风,姤卦象征着天下有风,吹遍大地,阴阳交合,万物茂盛。

乾对应着君子,巽对应着长女,姤卦还代表男女相遇。

03 古人端午节不同房

“五”的甲骨文、小篆很形象展示了“阴阳交接,纵横交错”的含义
所以《说文》对“五”的解释是“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但是为何在古代农历五月,女性不能与丈夫同房,而且有回娘家的习俗呢?

端午时节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调和、平衡,以安然度过夏天。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既然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又是五毒月,所以同房难免伤身、损气、耗精元。尤其是以下十天: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日为天地交泰日。

中医认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甚至有”九毒日同房,三年内必暴亡“的严重警示,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有其自然科学道理。

环境、季节、气候、温度都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中医养生禁忌,是古人大数据分析的科学归纳,要有敬畏之心。

古人非常聪明,为了防止有些人贪恋性欲,不能自持,就把端午这天,定为“归宁日”,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省亲。夫妻分开,这样就从客观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可能,保障了双方的身体健康。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
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
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祝愿大家都能以养生之道避免医疗之苦,端午安康!

【天道自然    与道合真】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中国道教文化。展现民俗文化,宣扬正道能量。祈愿国家太平昌盛,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正行、正念、正道常行于天下!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平台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