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书网 徒然草

徒然草
[日]吉田兼好 著
编辑推荐
一个日本法师令人心生快乐的智慧
不管世道如何,正见的获得,总让人坦然、欣然
这是一部影响日本文学600多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美的两大随笔”之一。虽然这部作品流传数百年之久,但依然魅力不减,在日本一直被视为经典。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其独特的个人体悟,用平实而生动细腻的笔墨描写出了他本人对禅的领悟,让人读后有心开意解之感,是一本难得的充满智慧的著作。
《徒然草》多注重人生的感悟、世事的感观,虽然作者以出家的身份写出,但其文既不厌世,更不媚俗,而是一种对人生超脱态度的即兴之作,让人读后有种清凉、顿悟之感。作者借事以抒情,以寓意小故事来表达做人修行的道理,且在字里行间将禅的智慧展示出来,直接给人以启迪和指引,让烦劳中的人们获得心灵的安顿、意志的清凉。
本书的译者才华横溢,曾游学日本多年,精通日语和文言文,其文字简洁通透,明白畅达,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部作品。
名家评论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
——周作人《冥土旅行·徒然草抄》
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而他的序言只有四句:“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
——诗人 席慕蓉《徒然草》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 ——作家 张炜
书评一:好读和耐读的日本经典
——文/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这是一些节俭然而又能尽兴的文字。随意记来,常有教训,偶尔让人有不适之感。如果是一位老人,饱经沧桑,这样的姿态就会得到原谅。可是现在的读者连这样的老人也不愿意原谅了。这只能算是读者的堕落。教训人也是一种个性和见解,只要有知,姿态并不重要。这就是我在读《徒然草》一书时泛起的感触。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栗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
——在那个岛国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女子呢?而且她是居士的孩子!我们会联想到一些高贵的不可思议的人,他们往往是不可接近的。但这只是想象,更多的是平庸者的矫饰和伪装,一旦贴近了解之后反而感到厌恶。但也的确有寥寥的清纯异数,他们是生来的不凡和脱俗,但他们也往往不幸,因为不见容于世俗。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强大的保护力,就会被恶俗吞食。
——当然,只食栗子的女子是不会有的,顶多是偏嗜此物而已。但书中传递的是一种理想,一种强烈的反俗情绪。高高的树上结出的一种甘甜之果,以此为食,高人一等,出乎意料。这正像中国古代一些神仙之类只饮清露一样。
——书中对于人的容貌与品性的关系,处世的庸常之相,还有一些微小的趣味方面的辨析,都说得极为透彻。在思想见地方面,在世界观认识论方面,主要还是来自中国的佛儒。所以本书与其说是深刻,倒不如说是具体和有趣。几乎大部分的日本随笔和散文都有这个特征。它的风物、日常琐屑的记录,留给我们一些认识的知识,一些想象的依据,更有独特的岛国情调给人的微醺,这才是其重要价值所在。
书评二:内心的平静才是人生精要所在
————书评人:文东
——读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每每有会心处。且不论它引经据典时,常有论、孟、庄、易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章句,即在它所讥刺的纷纭世象,它所推崇的日常趣味里面,喜欢读明清笔记的人,也会看到不少似曾相识之处,要为之一颔首、一莞尔。比如它对“观贺茂祭”众人诸相的描写,就让人想起张岱对杭州人“西湖赏月”的描写;对庭院中草木花石的讲究,在袁中朗的《瓶史》、文震亨的《长物志》等书中,也有颇多趣味相近的说法。这些,都让我们在捧读之际,有如逢旧友的欣悦。
——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后半生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本书是他在出家之后陆续“漫录”而成,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情风俗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笔调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
——兼好的思想,融会了儒、释、道,而臻于通达之境。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劝人舍世向佛,但他不是高颂佛号,广宣教义的法师,他安坐下来,悠然地对你摆谈:你倘要立功名,或者当如是;你倘要积财货,或者当如是;你要吟风赏月、倚红偎翠,这里也有几个故事,看看是怎么个玩法。
——至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接物待人该如何得体,他都向你娓娓陈说自己的看法,间中还夹杂一些乡野佚事、众生丑行,打趣一番。他的意思是,你看世上精致优雅有品味的生活,我这个法师其实都很懂,然而归根结底,我觉得人世间是个变幻无常的所在,我们朝思暮想、朝三暮四,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不仅心烦意乱、劳神费力,而且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期而亡,一切化为乌有。所以,内心的安宁平静、没有烦扰,才是人生的精要所在。要做到这点其实很简单:放下过多的欲望,简素度日;更明智一点的,就潜心修佛,以求往生。
“徒然”在日语里是“无聊”的意思,其汉字的字面意思是“无用”。虽然这两个字,是把书的首句的头两字摘下来,聊作书名,但掩卷遐思,觉得“心安理得的无聊”,其实不妨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对这本书,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书评三:《徒然草》抄?小引
——文/周作人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
——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抄?小引》,本文原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本书精彩语录
——1.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
——2.自身显贵者亦以无子嗣为佳,何况碌碌之辈。
——3.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的好事。
——4.住处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5.如果谈话的对象,意见与自己一味相同,则与自己独坐有何差异。
——6.大约在人迹不到、水草清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
——7.人心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8.要知道虚伪出自智慧,一身才能让人一生烦恼。
——9.人应该切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唯其如此,才能看淡俗世名利而一心向佛。
——10.品评他人容貌之美丑与学问之高下时,总拿自己来比较,是可厌的事。
——11.太过离谱的话,即刻就知道是谎言。
——12.养老延寿,等来的仍只是垂老而死。
——13.任何事情,都表现出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的样子,是令人赞赏的姿态。
——14.赐酒与下人饮,要慎重。
——15.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16.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
——17.如果世上没有女子,则衣着打扮都一律不用讲究,恐怕就没有衣冠楚楚的人了吧。
——18.可结为良友的人有:一、乐善好施的人;二医师;三、有慧根灵性的人。
——19.改也无益的事,可以不改。
——20.颜回的志向是不将自己的意向强加于人。
——21.伤害心灵,比伤害身体更为严重。病痛多半来自于心中,少有来自于外界。
——22.酬谢他人,穷人不要用出钱的方式,老人不要用出力的方式。
——23.世上聪明的人,总善于揣摩别人,而不懂得自己。只有自知的人,才可能了解万物。贪心不止,是大限将至而不自知的缘故。
——24.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
——25.凡想于身后留给某人的东西,最好在世的时候就给他。
——26.死不是迎面而来的,而是自后追来的。
——27.凡事不必舍近求远,只须专注于身边的事,把它做好。清献公说:“做好事,莫问前程。”
——28.年老后,智慧胜过年轻时,就好比年轻时容貌胜过老年。
——29.欲成就某事,则不得以他事之破坏而痛苦,亦不必因他人嘲笑而羞耻。一事之成,要以舍弃万事为代价。
——30、不以金钱为满足一切欲望之工具。
——31.不期而来,止而宿之,可常保新鲜之感。
——32.万事皆不足恃。愚人则以深为信赖故而致怨怒。
——33.赠物予人,无须借口,只说一句“这个送你”,就足见真诚。
——34.为人处世,要想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是以诚相见。
——35.闲人莫入有主之家。
——36.人之一生,总在为顺境与逆境而焦心,原因是总想舍苦而求乐。
——本书书摘
——据说雕刻名手都用有点钝的刻刀。妙观的刻刀就不太锋利。
——(妙观:奈良时代的名匠。因雕刻了大阪摄津国胜尾寺的观音像和四大天王像而闻名)
——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瞌睡,感觉自己修行之心并不坚定,如何才能消除此障呢?”上人答曰:“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真是妙极。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
——附着于他物而最终毁坏他物的东西,有无数种。比如身上有虱子,家里有老鼠,国有贼,小人有财,君子有仁义,出家人有戒律佛法。
——唐土有个许由,没有任何身外之物。有人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他一个水瓢。他将水瓢挂在树上,因为风吹得响动,听了心烦,就弃而不用,仍然用手捧水喝。此人心中,何其清澈啊!
——改也无益的事,可以不改。
——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这是第一要义。
——闲人莫入有主之家。
——无主之家,路人都可以随便出入;狐狸夜枭之类,也因屋中没有人气而堂皇入主,树精一类怪物也会在里面现形。
——又,镜子里面既无颜色也无形象,才能把外界的物体反映出来;如果有颜色有形象,就反映不出物体了。
——只有虚空,才最能容纳物体。我等心中随时都有杂念浮动,难道不是无心的缘故?如果心中有主,则万事不入我心了。
——有人初学射箭,就一次拿上两支箭瞄准箭靶。师父说:“初学者不要一次拿两支箭。想到后面还有一箭的机会,对第一箭,就不会用全心。射箭时心中不能患得患失,要专注于这一箭,而且要志在必得。”
——有某位双六的名手,人家向他请教获胜之法,他说:“走子不求胜而求不败。先想到某种下法最易输掉,然后弃用它。每下一着,都要从缓败的角度考虑。”
——参拜神佛,要在众人都不参拜的日子去,晚上则更好。
——有人打官司与人争田产,败诉后,一气之下派人去割掉那田里的庄稼。
——奉命行事的诸人走一路,割一路。有人就问:“这不是他们争的田,怎么也这样啊?”割庄稼的人说:“按道理这田是不该割的,但我辈做的这事本来就没有道理,哪儿不能割啊!”
——这等歪理听起来还蛮有趣的!
——秋月为绝佳之物。月固然无时不佳,但仍以秋月为甚。不知道其中差别的,可谓不解风雅之至。
——神无月时节,我路过叫栗栖野的地方,到一个山村去。沿着长满苔藓的小路走了很久,来到山村的深处,见到一个清寂的佛庵。被落叶所埋的引水筒中,水声泠泠可闻,此外便寂然无声。在于伽棚上,看到散放着摘下的菊花、红叶,才知道此处仍有人居住。
——如此简陋的地方,也有人居住,不禁感慨系之。又见前方庭园里,有一株果实沉沉的橘树,只是四周严实地围着一圈篱栅,有些令人扫兴。如果没有这棵树,这里的天然之趣,或者就得以保全了吧?
——早晨起来,白雪飞舞,真是意趣盎然。又因有事要告诉某人,就去了一封信,信中只字没有提到早晨的飞雪。对方回信说:“对这场雪作何感想,尊驾真是吝于一言。如此俗物,岂能与我言事?君胸中甚少情趣也。”这话着实令人回味。
——这位友人如今已经故去,但这件小事,却令我难忘。
——法显三藏西游天竺时,见到故土的绢扇,不禁悲伤起来,卧病在床,要吃汉家的饭菜。有听了这段佚闻的人说:“这法师也太多愁善感了吧,让异邦之人见笑了。”弘融僧都说:“如此三藏,才是可亲的真性情啊!”
——一位攀树的名手叫某人到树的高处去砍伐树枝,当攀树的人爬到很高的地方时,他在下面一言不发;当攀树的人下到屋檐高矮的地方时,他才说:“小心点,别掉下来了。”
——我好奇地问他:“已到此处,一跃而下都无妨,为何还提醒他呢?”他回答说:“恰好要在此处提醒呢。人到了高处,会感觉头晕目眩,看着又高又细的树条,自己都会警惕起来,所以不需要提醒。但失误多出现在感觉轻松的地方,所以必须提醒他。”
序言:《徒然草》抄?小引
周作人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
——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以下所译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刊于1925年4月刊《语丝》22期,署名周作人,后收入《冥土旅行》)
徒然草
1
无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由杂想纷呈,乃随手写来;其间似有不近常理者,视为怪谈可也。?
2
人生在世,最是贪图名位。天皇固然尊贵之极,皇亲国戚也都是金枝玉叶,不是寻常人可以高攀;摄政关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不容奢望。至于身在大内,号称“舍人”的诸贵人,也不能等闲视之。其子孙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贵格。相比之下,有一点身份就小人得志、自命不凡的人,就不足道了。
?世上怕没有多少人把法师瞧得上眼吧。清少纳言就说过:人视之 “犹如木屑”。说得很客观。法师一辈子高座说法,俯临众生,似有无上的权威,但对他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增贺上人似乎说过,一心求名,是有违佛陀教义的。不过真心舍弃现世、归皈佛门的人,倒颇为令人钦羡。
人都想有秀美的姿容。不过谈吐招人喜爱而并不多话的人,也让人整天面对都不觉得乏味。姿采虽然炫目,德行并不相符的人,就着实令人惋惜了。
德性与容貌都是天生的,姑且不论。思想境界,通过持续不断的修习,能够日复一日地精进。天生容貌气质不错的人,如果腹中并无才学,又常与品貌俱无的人在一起,甚至被其习性品味所浸染,比他们还不如,就实在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我对于世上男子的期许,在于有修身齐家的真才实学,善长诗赋文章,通晓和歌乐理,精通典章制度,而能够为人作表率,这是最理想的。其次,工于书法,信笔挥洒皆成模样;善于歌咏,而能合乎音律节拍;对于席上别人的劝酒,如果推辞不了,也能略饮一点,以不伤应酬的和气,对于男人来说,这也是相当好的事。?
3
不谙熟上古圣明时代的善政,不了解今日民间的疾苦与国家的忧患,只知贪图豪华奢侈,唯恐穷街陋巷箪食瓢羹的人,真是懵懂不明之至啊!
九条殿在对子孙的遗训中说过:“从衣冠到车马,有什么用什么,不要不自量力地去贪求鲜美豪华。”顺德院曾著书记载皇宫里的事,也曾说过:“天皇御服的标准,以粗简朴素为佳。”?
4
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
相比之下,彷徨无计、流离失所,整日里晨霜夜露、疲于奔命,既怕听父母的训诫,又担心世人的讥讽,时时刻刻心中慌乱不安,而常常孤枕难眠,这样的日子,倒是其味无穷。只要不一味沉迷于女色,且让女子们知道自己不是随意苟且之人,就比较得体了。
5
心中不忘来世,日日不离佛道,是我最赞赏的态度。
6
遭遇不幸而忧愁深重的人,轻率地就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实在不足取。在我看来,还不如闭门谢客,绝来断往,在方生方死、无欲无求中清静度日。显基中纳言说,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这话真是深得我心啊!
7
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天生万物,而以人之寿命最长。其它如蜉蝣,早上出生晚上即死;如夏蝉,只活一夏而不知有春与秋。然而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人的寿命虽然稍长,但仍不可能永留人世。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庄子有云,寿则多辱。所以至迟四十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这是天大好事。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自惭形秽的觉悟,仍然热衷于在众人中抛头露脸;等到了晚年,又溺爱子孙,奢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把心思一味地放在世俗的名利上,对人情物趣一无所知,这样的人,想起来就觉得可悲可厌。
8
世上最能迷惑人心的,莫过于色欲。人心实在是愚昧啊!明知薰香并不能常驻,虽暂时附着于衣物之上,闻着也不禁心襟荡漾,难以自持。
昔年有位久米仙人,能够御空而行;当他飞过家乡时,看见河边洗衣女用双脚踏踩衣物,裸露出雪白的小腿,心中起了色欲,顿时丧失神通之力,从天上掉了下来。
不过女人手足的丰满美艳如凝脂,是其天然的本色,能够让人心迷惑,倒在情理之中。
9
女子美发的修饰,最引人注目。至于她的人品、气质之类,就算隔簾相语,不睹其面,也能从二三语中听出大概来。女人的作为,能让男人心襟荡漾、神魂颠倒。她自己也常为春思所催,不能安眠,以至于不惜自荐于枕席之间,行苟且之事。这都是心怀色欲的缘故。
人心的爱欲,根自本性,其源也远。能令人沾惹六尘的嗜欲虽然不少,舍而弃之,是可以办到的。唯有爱欲,不论老幼贤愚,莫不为其所惑,不能了断。
是以用女人的发丝搓为绳索,能够拴住象腿不令其动;以女人的木屐削而为笛,横吹之声能令秋日之牡鹿集于眼前。想来这色欲之惑,是最须警戒惧怖的。
10
住所要舒适自在,虽说浮生如逆旅,也不妨有盎然的意趣。
高人雅士幽居之所,月光流入时,自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气象;今天的时尚,追逐的都是些恶俗的风格,一无可取。此间则是古木缭绕、园草杂生,一派天然野趣。篱围与墙垣的造设,要考虑到周边的景致宜人;日常器物的措置,也一定富有古朴之趣,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才可以让人到此则雅兴勃发。
唐土与日本之器物,有极精致的,都是工匠们费尽心思、百般雕琢而成,如果将它们错杂并陈,又将庭前的草木,一律违拗其天性,肆意摧残,看了真让人心生厌恶。这样的地方,又怎么能长住呢?我每见到这样的庭户,就想,搞得这么精致,谁知道它哪天不会顷刻间付诸一炬呢?
11
与志趣相投的友人从容闲谈,不论所谈为饶有趣味之事,还是琐屑无聊之事,都能以性情相见,真是一大快乐。不过这样的人很难遇到。
如果谈话的对象,意见与自己一味相同,则与自己独坐有何差异。
我辈倾谈之时,有完全倾向于对方意见的,也有意见略有分歧的,要争论起来,说“我的看法不是这样”、“因此我的结论是”等等,在闲来无事时,都挺有意思的。有人对世道人心颇为不满,而我的想法则迥然不同,与之论辩一番,也可稍慰寂寥之心;然而毕竟心存隔阂,不能尽兴,和与知己晤对时的感觉不同。
12
在孤灯下独坐翻书,与古人相伴,真是乐何如哉!书籍当中,《文选》的各卷都是富于情趣的作品。除此之外,如《白氏文集》、老子《道德经》及庄子《南华真经》等,都是佳作。本国历代诸博士的著述中,也常有高妙之作。
13
隐居山寺,虔诚事佛,不止一无烦忧,也洗净心中浊念。
14
人如果立身简素,不慕豪奢,不敛财货,不贪图功名利禄,则可谓人中之上品也。自古以来,很少见到富贵贤人。
唐土有个许由,没有任何身外之物。有人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他一个水瓢。他将水瓢挂在树上,因为风吹得响动,听了心烦,就弃而不用,仍然用手捧水喝。此人心中,何其清澈啊!
还有个名叫孙晨的人,冬天没有被褥,只有蒿草一束,晚上睡在上面,早上便收起来,唐土的人视之为高士,记入书中传之后世。此等之人若在我国,是无人记述的。
15
万物随四季的更替,各有其不同的情趣。
人都说,秋天的事物最有情趣——这话确乎不错。然而最使人心潮涌动的则莫过于春色。当此之际,啾啁鸟鸣中饱含春意,和煦的阳光下,幼草在墙根悄然萌动,而春意随之渐浓。此时霞光遍洒,众花含苞欲放,如不幸遇上连日风雨,则又仓皇殒落、飘散一地。此后则草木繁滋、天地转绿,其中触动人心、惹人愁思的,就多了。桔之花,本就令人怀旧了;梅之香,也让人思虑往昔,牵惹旧情;何况还有棣棠之花的艳光明丽、藤花的娇弱无依、我见犹怜。凡此种种,都令人逡巡流连,不能忘怀。
灌佛日与祭日的时候,到处装饰着葵花,初发的新叶与嫩枝,透出欣欣的生意,让人有清凉之感。于是有人说,这是人世间的情趣与人的恋世之心最为浓郁的时候,此话不假。五月间,要在门上插菖蒲驱邪,稻田里开始插稻秧,水鸡的鸣叫笃笃如叩门之声,都让人为之心动。
六月里,穷人家的墙根开满了白色的夕颜花,到处燃起了驱赶蚊虫的烟火,很有味道。六月末的大祓也很有意思。
七夕的祭仪很是优雅。夜晚逐渐转凉,大雁飞来,在天际鸣叫,芦荻之叶开始变黄,早稻收割、晾晒等事务接踵而来。秋日,乃是农事最多的时节;劲风吹拂的晚秋之晨,也有趣。这样的情景,在《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书中都有过描述,然而相同的事物,亲身经历后,不妨自己也来描述一番。心中有所感触而不把它表达出来,不免会腹胀气闷,郁积不堪,所以就信手写下来。不过也没有必要拿给别人看,随手扔掉就是了。
冬日草木枯萎的景色,不下于秋色。早上起来,水边的草地上,散落着红叶,泛着白色的霜气;庭院的流水之上,寒烟缭绕,颇饶意趣。就要到年终了,看着世人忙着备置货物,心中也不免有所感触。
过腊月二十日后,月亮就见不着了,静夜里面没有什么可观赏的,只有一天的澄澈清寒,令人有寂寞之感。
佛名会、祭陵使诸事都很有意趣,也让人心怀崇敬。这个时候,朝中政事繁忙,又要为新春到来时的诸事务作好准备,还真不轻松。除夕夜宫中的追傩仪式与紧接着元日早上皇上的四方拜仪式,都非常有意思。
除夕,众人于午夜前手持松枝火把狂呼乱叫,四处叩门,奔跑起来好像双脚都没有着地,哪知道为了什么呢?天亮之后,到处寂静无声,只有旧年的余味在心头萦回,令人有怅然之感。除夕之夜原本是祭奠亡灵的时间,但现在京城已经没有这个风俗了,只在关东地区还有人这么做,这也是个让人产生兴趣的事。
元日的早晨,晴空万里,景色与昨日并无两样,但心情却大不相同,真是奇怪。京城里,通衢大道的两旁,家家户户都摆出了门松,一眼望去,绵延不绝,充满盎然的生机,令人心生喜爱,真是有味道啊。
16
有遁世者说:“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此话我深以为然。
17
赏月的时候,万物也随之更加感人。有人说:“没有比月更富有情趣的了。”也有人分辩说:“最有情趣之物,该是露珠吧?”这样的争论,也很有趣。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万物各有其天然的情趣。
月与花不必说了,便是风,也令人为之心动,而清溪巉岩相与激荡,则无时不令人逸兴遄飞。我还记得这样的诗句:“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真是意境深远。嵇康也说:“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大约在人迹不到、水草清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
18
古人的东西才谈得上有味道,今天的种种,都着实粗俗简陋。这一点,单从古人木工手艺之精湛上,就看得出来。至于文章词采,古代留存下来的,就算残章断简都很有可观。反观一些常用语,演变至今,则已日见乏味。比如古语之“起车兮!”、“撩其炬”,今天则说为“抬吆”、“拔吆”;主殿寮以前“传众备燎”的说法,今天则已经变为“点火把吧”;以前天皇听最胜讲的地方,称为“御讲之庐”,现在则简称为“讲庐”。老一辈的人,听到这些说法,莫不深以为憾。??
19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堀川院的百首和歌中有歌云:
旧垣今又来,
彼姝安在哉?
唯见萋萋处,
寂寞堇花开。
这种寂寞的景况,谁说没有呢???
20
仔细想来,世间万事都能忘怀,唯有对故人往事的眷恋,最难放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为了消磨时间,就着手整理杂物。在大堆故纸中,竟看到过世友人的书信手迹,以及当时乘兴而作的画儿,内心即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至于在世者的书信,看起来年代久远了,也一边回想着是哪年、哪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过去常用的器具,虽然平日里不太爱护,倒没什么损坏,看着,也让人黯然神伤。
21
死后的情景,是最令人伤心的。
死后中阴期间,遗体停在山寺里,亲戚朋友从各处云集而来,举行法事。一时间这里就显得拥挤嘈杂,让人心绪不宁。时间过得很快,不觉就是最后一天了,大家都意兴阑珊,彼此之间也没什么话说了,于是收拾行李,各自返回来处。回家之后,让人伤心的事恐怕会更多吧。
有人说:“这种事不要随便谈论,多考虑下活着的人吧。”这世道竟然有这样的言论,想起来真让人感到遗憾。
对亡人的追思,并不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减,但古话说“去者日以疏”,其哀伤之情,已不如当初深切,乃至说起往事时,已是言笑如常。
遗骸葬于了无人迹的深山之中,只有在忌日才去洒扫一次。不久,坟上的碑碣便长出青苔,落叶也覆盖了墓地,来访的只有日暮的风、夜半的月罢了。
怀念者在世时尚且如此,当其逝世之后,子孙只是听说其人,又如何会有由衷的缅怀呢?从此墓地就再无人凭吊,沦为无名荒坟,只有年年春草,令善感者望之动情。呜咽之苍松,不待千年就已伐而为薪,古墓也犁为田地,从此再无形迹可寻,可悲啊!
22
字写得不好,还无所顾忌地到处题字作书的人,勇气可嘉;称自己书法不好就请人代笔作书的人,反而做作得让人讨厌。
23
被名利驱使,一辈子紧张劳累,是何等不明智的事啊!
只顾积累钱财,忽略了修身养性,钱财就只是招累买烦的东西。而“身后堆金拄北斗”,又把烦恼都留给了后人。凡夫俗子们就喜欢看到家中堆金砌银,十分无聊。乘高车、坐大马,穿金戴玉,在明白人看来,不仅讨厌,而且愚不可及。最好还是“捐金于山,沉珠于渊。”一味沉迷于利欲的人,可谓愚蠢之至。
人都想有不朽的盛名能够传诸后世。达官贵人,不一定都是忠贞正直的人。名门之下,也有拙劣之辈,靠出身和运气跻身庙堂,甚至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相反,杰出的圣贤,一生地位卑下、怀才不遇的,也不乏其人。因此,一心渴慕高官显位的人,其愚蠢的程度,仅次于沉醉利欲的人。
还有想以出众的智慧与品行留名后世的人。然而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一般喜爱名誉的人,都喜欢听到世人的赞扬。只是不管是赞扬你的人,还是诋毁你的人,在世上都呆不久,替你传名的人,也要不多久就消逝了。害怕愧对谁,希望得到谁的认可,又有什么意义呢?
诽议随声誉而起,身后之名毫无用处,执意去追求,实在也是愚蠢之举。
一心想变得智慧或者成为贤者的人,要知道虚伪出自智慧,一身才能让人一生烦恼。
不管是经别人传授而掌握知识,还是经自己勤学而掌握知识,都不能说有了真智慧。什么是真智慧呢?即是要明白可与不可都一样的道理。至人无智、无德、无功、无名,没有人知道他,也没有人替他传名?后世。这样的人,并不是有意要变得大智若愚,而是已经超越贤与愚、得与失的区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追逐世间浮名与虚利的痴愚之人,大略就有以上几类。实质世上万事皆非,没必要在意,也不值得期盼。
24
有一人与一位老尼同行去清水寺。一路上,老尼一直喃喃自语地说:“嚏哉、嚏哉……”那人就问:“师太为何口中念念不止?”老尼并不作答,依然念诵不绝。那人又反复问了数次,老尼才生气地说:“你这人真是烦人。没听说过打喷嚏时,如果不反复念这个,就可能死去?我有个养君,托寄在比叡山做沙弥,我估计他此时要打喷嚏,才不停念诵。”如此用心,可谓大慈也。
25
“莫待老来方学道,古坟多是少年人”。身患意外之疾而将不久于人世时,才省悟自己的过错,在于缓急不辨:当急的事没急,当缓的事没缓。然而此时后悔,又有何用呢?
人应该切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唯其如此,才能看淡俗世名利而一心向佛。
过去曾有一位高僧,每当别人有紧要之事向他通报时,他就说:“我这里也有件十分紧要的事,需争朝夕!”说罢就捂住耳朵,只顾念佛,最终得赴往生净土。此事记载于《禅林十因》一书。
另有名为心戒的高僧,因参透世事的无常,平素静坐之时,双膝从不落地,只是蹲着。人问其故,答曰:“三界六道无可安坐处也。”?
26
与人久别重逢,就一五一十地说起自己的情况,实在无趣得很。最推心置腹的朋友,如有一段时间没见,也会稍有隔阂之感。
没有教养的人,偶然在外面见到有趣的事,回来后,连气都来不及喘,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涵养好的人说话,虽然在座的人多,他也只面对一个人说,但其他人都在仔细聆听。涵养差的人则喜欢扎在人堆中,对着众人高谈阔论,引得阵阵哄笑,十分嘈杂烦人。
有的人说有趣的事,听起来却不觉得有趣;有的人说无趣的事,也让人听得开怀大笑。由此可以判断一个人品格的高下。
品评他人容貌之美丑与学问之高下时,总拿自己来作比较,是可厌的事。?
27
有人谈论诗歌,专捡写得很差的诗歌来品评,令人遗憾。于诗歌稍有修养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些诗并不是好诗。
凡事一知半解而好发表高论者,总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28
有人说:“心中有佛的人,住在哪里都一样,即使四邻都是世俗之人,所为都是世俗之事,要修得往生净土,也并不难。”说这个话的人,对于来世,其实一无所知。简要地说来,看破红尘而欲超脱生死的人,哪有心思去侍奉君上,操心家务?外务萦心,则心为所动,不得安宁,更不能潜心修道了。
在器度境界上,今人远不如古人。隐居山林之后,食不能果腹,衣不能御寒,心中就要动摇,不时会眷恋俗世的安乐。于是有人就说:“既然遁世的境况如此不堪,又何必舍弃凡尘呢?”此话也大谬不然!舍弃现世而皈依佛道的人,即便心有所欲,也不如诸权贵那般贪得无厌。一张纸衾、一袭麻衣、一钵藜羹,足矣。对常人而言,施舍这些是不需要花费多少的。出家人既然易得到,也就易满足,如果内心还有所奢求,也能够惕然自省而远恶近善。
人应以遁世避俗为要务,如果一味贪婪于名利,不诚心向佛而渐入菩提之境,则与牲畜何异?
29
有志于出家参悟佛乘,圆满功德的人,心中纵有万千难以舍弃、不能心安之事,也要当即放下。有人或者会想:“这件事随手就可以办了。”“那件事也随手就能办妥。”“这些事,为了不给将来留下麻烦,也免得让人嘲笑,还是先处理妥当为好。”“这么多年都忙碌过来了,这点事也不太费时间,还是不急这一时片刻吧。”如果这样,则无可逃避的事反而会越来越多,无穷无尽,最终永无修行之日。世间略有慧根而有心向佛的人不少,但都耽误在这样的想法中,枉度了一生。
遇到火灾要逃命时,哪有说“再等一等”的道理?为了保住性命,总会顾不上羞耻,抛下家中财物就跑。生命的迫促,也像大火一样不会等人。无常相逼,比水火之灾还要紧迫,也更难逃脱。死期一到,家中的老人、幼子,身受的君恩、人情,一切难舍之人事,也都不得不舍弃了。
30
真乘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名叫盛亲僧都,嗜食芋头,而且数量巨大,就是在讲诵经义时,也要在膝边放一个大钵,里面盛满芋头,边讲边吃。偶尔有身体不适时,就用一周或二周的时间,独居一室,自己选好上等的芋头,大吃而特吃,用这种方法来治病。僧都极其贫寒,所以上任主持法师去世时,留给他二百贯钱和一所寺舍。他将寺舍出售,得钱一百贯,合那二百贯共为三百贯钱,都存放在京师某人处,作为购买芋头的资金,一次取出十贯来尽兴。这笔遗款后来全部用在了芋头上,没有一毫一厘花在别的地方,有人说:“在困窘之际得到三百贯钱,又用这种方式来花掉,真是罕见的有道心的人!”
31
没品味的事有:坐席四周常用之物多;砚上笔多;佛堂内佛像多;庭院草木山石多;家中子孙多;与人见面话多;祈愿文中自述的善行多。
虽多而百看不厌的物什有:文车上的书卷;尘冢上的积尘。
32
世上的传闻,多为不实之词,因事实往往无趣,故口口相传时,不免言过其实。况时过境迁后,更是信口开河,以至于信笔写来都是“信史”。
名手之技,由门外汉说来,都神妙无比,然而精通此道的人却不轻信其溢美之词。凡耳闻之事,目睹之后,无不相差甚远。
太过离谱的话,即刻就知道是谎言。也有本不信其事,而为之推波助澜的人,但这谎言,倒非肇始于他本人。振振有词之谎言,听来极为逼真,其间有含糊破绽处,说者也能巧舌回护,自圆其说。这种谎言,最为可畏。凡于一己之声誉有利之谎言,人皆乐于任其传布,不置一词。为众人喜闻的谎言,若只你一人声明 “事实并非如此”,也奈何它不得。若听后默然不语,则又成为谎言之证人,而使谎言更近于事实。
总之,世间的谎言纷纭不绝,若能等闲视之,则终归不为所惑。浅俗之人好说耸人听闻之事,唯士君子不谈怪异之事。
然而神佛显灵之事、转世菩萨之传记,也不可全然不信。在这类事上,世俗之荒诞说法固然不值一哂,一概否认其不曾有过,也不妥当。只需心正且诚,不盲信其有,不妄讥其无,就好了。
33
我不知道人为何要为无聊所苦。不要用心于外物,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独处;一旦把心放在世俗,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比如和别人交谈,总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做不到言为心声了。又不免有和人嬉闹的时候,有和人争执的时候,以至于喜怒不定,妄念丛生,得失之心就再难放下。如此执迷于尘世,陶醉其中,且又好发痴心梦想,全不悟我佛真谛。
就算无法彻悟佛理,只要能了断俗缘,让此身清静;澄清俗务,让此心安宁,也还可以暂得此生之乐。生活、人事、技艺、学问诸般,都得放下,《摩诃止观》如是说。??
34
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出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的样子,是令人赞赏的姿态。有修养的人虽然心里知道,表面上,也是一副谦然不明的样子。反而远乡僻壤来的人,在谈吐之间,似乎无事不晓,令听者一脸愧色,他则一脸得色,颇可鄙也。明于事理的人,必然慎于言辞,人不问,则己不答,可谓善也。?
35
屏风、障子上的书画,如果出自拙劣的手笔,不仅看着面目可憎,还显出此家主人的粗俗。因为从日常用具上,是可以推断主人的缺乏情趣的。但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家中之物都必须精美无伦。有的人只求坚实耐用,家具器物就都粗笨不雅。有的人为夸耀家中的珍宝,就为它添加多余的装饰,这种做作的繁琐,尤其不可取。家中的物品,古朴稳重,花费不大,但格调清雅,就可以了。?
36
人心不能纯善无伪,但也并非无正直之人。见贤而思齐,是人之常情,只有愚顽的人遇见贤者会心生憎恨,还出言诋毁说:“他是为贪图大利,才假意不计较小利,欺世盗名而已。”此种议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可见下愚之人,顽性难改。这样的人,就算让他假意舍弃小利,他也做不到。所以愚人愚性,是万不可学的。学狂人奔走于大道,就是狂人;学恶人谋害人性命,就是恶人;学骥就是骥种,学舜就是舜徒。所以哪怕是虚伪的人,而能够效仿贤人,他也可以称为贤人。
37
附着于他物而最终毁坏他物的东西,有无数种。比如身上有虱子,家里有老鼠,国有贼,小人有财,君子有仁义,出家人有戒律佛法。?
38
曾读过一本记载高僧言论的书,名字似乎叫《一言芳谈》,其中有些话我颇有同感,所以还记得:
一、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
一、要想往生的话,就连糠酱瓶都是多余的;在随身的佛经、佛像上讲究精美,真是毫无意义。
一、出家人身无一物,也快然自足,这才是最好的处世态度。
一、上腊应能下腊,智者应能愚人,富人应能穷人,能干者应能无能。
一、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这是第一要义。
此外还有若干条,不记得了。?
39
有个女子,幽居在荒僻无人的地方,也不知是在逃避什么。某傍晚时分,月色朦胧之际,一名男子悄然来访,惹得犬儿汪汪地叫起来,侍女出门探视,问:“是何方的贵客呢?”乃把他引入院中。见到一派凄凉景象,他不由心中黯然,寻思道:此地岂宜佳人久居?
随后在屋前粗陋的木板上立候了片刻,听得里面一个恬静稚细的声音传来:“请进吧!”才拉开已不灵便的遣户进去。
室内的情形,却不似外面那么荒凉,别有一番幽雅景致。炉火摇曳,微光影绰,四壁之物皆因之熠熠生辉;暗盈的薰香,却不是为来客新燃起的,闻着倍觉亲切。?
40
极少有男子能及时而得体地回答女子的发问。龟山院在位时,有好戏谑的宫女问上朝来的青年官员:“听过杜鹃的叫声吗?”一位大纳言回答说:“以区区之孤陋,哪曾听过。”而堀川内大臣则回答说:“在岩仓似乎听到过。”
于是诸宫女评点道:“这样回答还不错。所谓'区区之孤陋’,就有点过了。”
男子应该有不被女子嘲讽的修养。有人说:“净土寺前关白大人自小受安喜门院的教育,所以善于辞令。”山阶左大臣大人则说:“让这些小妇人看着评头论足,真是觉得可耻,心中还总是惴惴不安。”
如果世上没有女子,则衣着打扮都一律不用讲究,恐怕也就没有衣冠楚楚的人了吧。
我就试想这些能让男子心中不安的女子,究竟是何等神奇之物。其实女子的本性,都偏执乖戾,执迷于人我之相,内心贪炽而不明道理,沉溺于迷惑之途,巧于辞令。寻常事问她,她不说,一副稳重的样子,而漫无依凭的传闻,她却爱主动地说来。在巧费心机掩饰自己方面,女子的智慧似乎比男子为高,然而她随即就会暴露她的本性。
所以女子都是愚蠢顽固的人,若还要顺从她,讨她的欢心,岂不是愚蠢到家了?
如此说来,在女子面前,还有什么事值得你惴惴不安呢?若是所谓的贤淑之女,则既不可亲,也让人生厌。只有色迷心窍时,才会觉得女人优雅可爱。
——41
世人都不爱惜寸阴。这是因为参透了生死之理,还是因为愚昧无知的缘故呢?这里要向愚昧懒惰者进一言:一文钱虽然微薄,但日积月累可以使穷人变得富有。所以商人对每一文钱都备极珍惜。一刹那虽然短暂,但日积月累地浪费它,也无疑使生命加速消失。所以修道之人不会去惋惜已逝的光阴,而只珍惜当前的一刻,不让它虚度。
如有人来告诉我,我的生命明日即要结束,则在仅剩的今日里,我将从事什么,在意什么呢?实在说来,我等此刻的今日,与那个仅存的今日,是没有区别的。一日之中,饮食、方便、睡眠、说话、行走诸事,浪费了许多时间,如再用余下不多的时间,来做无用之功,讲无用之话,想无用之事,如此消磨时日,日积月累地枉送一生,真是愚蠢之至。
谢灵运虽然笔受了《法华经》,但其心思,常在人世之山水风云间,故慧远不与他结白莲之交。不懂得珍惜片刻之时的人,与死人无异。如何才能珍惜光阴呢?在内不为杂念所扰,在外不为俗事缠身,止于其当止之处,而修其必修之道。?
42
有某位双六的名手,人家向他请教获胜之法,他说:“走子不求胜而求不败。先想到某种下法最易输掉,然后弃用它。每下一着,都要从缓败的角度考虑。”这是悟了道的说法。修身、保国之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43
有需要在从容沉着的心境中才能完成的事,恐怕难以托付给说自己“明白将远行”的人。
人在危急或者悲痛之时,对别的事概不关心,也不暇留意他人的忧喜,但别人也不会因此而抱怨他。同样,年事已高的人、疾病缠身的人,莫不如此,更不必说遁世出家之人。
要了断俗世的往来,并非难事。如果免不了俗,自然应酬不绝,欲念不断,身心为之劳苦,无一日的闲暇,把一生荒废在繁琐小事上,空无所获。
日暮途远,生涯蹉跎,放下诸缘,正在此时,不用守什么信、遵什么礼。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会把这看作狂人所为,说是无义与无情。然而毁谤与赞誉,都没有什么意义,置之不理就是了。?
44
年过四十仍然暗中好色,其实是不得已的事,但随意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男女韵事,就实在不雅了。
概而言之,听起来和说起来都不太雅的事有:老年人与青年人在一起,只为助助兴而口无遮拦;卑贱之人聊起上流人物时,好像跟自己关系很亲密似的;穷人家喜欢设宴请客,摆阔气。
——45
旧时为寺院及诸种物品取名,不会穿凿附会,只根据其本来面貌平实地叫来。近人在取名一事上,往往用力太过,想以区区一个名字来炫耀才华,极可厌。
在人名中用生僻的字,也无聊得很。只有才学粗浅的人才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46
不宜结交为友的人有:一、地位尊贵的人;二、年纪太轻的人;三、健壮无病的人;四、嗜酒的人;五、勇武暴躁的人;六、爱说谎的人;七、贪欲太盛的人。
可结为良友的人有:一、乐善好施的人;二、医师;三、有慧根灵性的人。
47
大唐的货物,除药材外,其余的没有也不妨。书籍一类已经广为流布,没有的,也可以转抄下来。到大唐的航程很艰难,如果尽把些无用之物运回我国,是极愚蠢的事。《尚书》云:“不宝远物。”《老子》云:“不贵难得之货。”
48
人的才能,第一要用在知书识礼通达圣人之教上,书上是有明载的。
其次是书法。即使不能专攻,也要有所练习,因为它有助于学问。
其次是学医。养身济人,奉伺君亲,非医不能办到。
其次是射术与御术,见于《周礼》所载之“六艺”,要能略窥门径。
文、武、医三者,为必修之道,用心于此,并非虚度光阴。
其次,则食为人之天,善于调味,可谓大德。
其次是手工技艺,可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有诸种才艺,但都为士君子所不齿。擅作诗歌,精通乐器,是幽玄之道,君臣都很看重,但在今天,如果将其当作治理天下的工具,就近于迂阔了。这好比黄金虽然贵重,但总不比铁的用处多。
49
用无用之事来消磨时日的人,可谓愚人,也可谓僻事之人。为国、为君,必须做的事很多,哪有片刻的闲暇来消磨?人不得已而要为自己操心的事,第一是食物,第二是衣服,第三是居所。活在人世,最大的事就是这三件了。不饥、不寒、不曝于风雨,清静度日,就是人间乐事。
但人都要生病,因病痛而愁苦,故需要医治。衣、食、住和医这四样,如果缺了,就是贫;如果不缺,就是富;如果四者之外还有所贪求,就是奢。
在这四样上,如果节俭一点,则没有人会不足。?
50
改也无益的事,可以不改。?
51
雅房大纳言才学俱佳,品行高卓,皇上准备升任他为大将军,但身边的近臣却说:“最近看到些见不得人的事。”皇上问:“什么事呢?”回答说:“我从墙壁的缝隙间,看见雅房卿割下活犬的脚来喂鹰。”皇上听了心中大为厌恶,对雅房的印象顿时改变,升迁之事也就搁置了。其实犬足饲鹰等等,全属乌有之事。
遭人诽谤,固然不幸。但君王听说有这种事,心生憎恶之情,其仁爱之心也甚为感人。
总而言之,以杀戮、折磨动物为乐的人,就像以自相残杀为乐的牲畜。上自鸟兽,下至昆虫,如果细心观察它们的行为的话,就看得出它们也爱护幼子、关怀亲人,有夫有妻,会嫉妒、会发火,有七情六欲,也爱惜生命,甚至比人还执迷痴愚。折磨它们的身体、夺去它们的生命,实在令人痛心。
对世间一切众生不怀慈悲之心者,不能视之为人。?
52
颜回的志向是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大体说来,残虐生灵之事不可为,贱民的意志,也不能剥夺。有人喜欢用谎话来哄骗、恫吓和戏谑幼童,这些谎话,在成人看来,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对幼童的心灵,则有深刻的影响。他们会感到恐惧、羞耻、悲痛,好像亲身经历了那样的事一样。
用别人的痛苦来让自己开心的人,是没有慈悲之心的人。
成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心中的虚妄,但人都当作实有之相来在意。伤害心灵,比伤害身体更为严重。病痛多半来自于心中,少有来自于外界。服药发汗,有时会没有效果;而心中羞愧恐惧时,则必定要出汗。由此可见心的作用,书凌云之额而忽然白头的典故,即是先例。
53
不与人相争,克己而从人,后己而先人,则善莫大焉。
凡喜欢在游戏中争胜负的人,每当自己胜了,就兴致盎然,因为技高一筹而沾沾自喜。但也要想到如果败了,自己肯定会兴味索然;再想到我这一败,让别人高兴无比,恐怕就再也无心继续了吧。败别人的兴来让自己欢喜,是有悖道德的行为。
亲朋之间开玩笑,欺负别人以显示自己机智过人,是很无礼的,所以在饮宴聚会中因一个玩笑而长期结怨的事,不乏其例,这都是争强好胜的恶果。要想胜过别人,最好就在学问和才智上,因为诚心求道的人,是不自夸,不与同辈争高下的。
放下权位,舍弃财货,只有靠相当的学问见识才能办到。?
54
酬谢他人,穷人不要用出钱的方式,老人不要用出力的方式。明白自己能力的限度,做不到的就放弃,是聪明的表现。别人不许你放弃,是别人的错;不自量力而勉强行事,则是自己的错。
穷人做事不自量力就会变为盗贼;老人做事不自量力就会病倒。?
55
高仓院法华堂的三昧僧中,有某位律师,有次拿镜子端视自己的容颜,觉得丑陋得可怕,十分伤心,甚至对镜子都憎恶起来。从此以后,就一直不敢照镜子,也不再与人交往,除了御堂上的佛事以外,其它时间都闭门不出。
此事我是听说的,仍不胜感慨这律师的难能可贵。
世上聪明的人,总善于揣摩别人,而不懂得了解自己。不自知而欲知人,是不合常理的;只有自知的人,才可能了解万事万物。
不知道自己容貌丑陋,不知道自己头脑愚笨,不知道自己技艺拙劣,不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知道自己年老体衰,不知道自己疾病在身,不知道自己阳寿将尽,不知道自己修行尚有不足之处……总之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又怎么能知道世人讥笑自己的原因呢?
容貌的变化,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年岁的增长,可以数出数来。这些是能够自知的,但知道之后,没有相应的作为,则又相当于不知。所谓作为,并不是说能够变丑为美、返老还童,而是说,既然知道了自己容貌丑陋,何不立即引身而退?既然知道了自己已届老年,何不静心养身以求自保?既然知道了自己行事愚笨,何不一心一意地反躬自省?
一向不受众人欢迎,却爱与众人交往,真是羞耻。既没长相也没头脑还出仕为官,才智低下还与博学大家相交,手艺拙劣还与能工巧匠联席而坐,一头白发了还与少年人为伍,不免会因为奢望其不能得到的东西,焦虑其力所不能及的事,苦候其本不会有的机遇,而畏惧他人、诌谀他人。如此种种,都不是别人施加的,而是自己贪心招致的耻辱。
贪心不止,是大限将至而不自知的缘故。?
56
盛开的樱花和明朗的月色,世人所能观赏的,难道仅此二者?
不论对阴雨而怀明月,还是垂帘幽居不问春归何处,都是极有情趣的事。而如含苞待放的树梢,落花遍地的庭院等等,可供观赏之处还多着呢。
和歌之小序中有“本要看花而花已零落”或“无奈没能前去赏花”的话,其难道不比“赏着了花”之类更有味吗?花殒月沉,皆为之惋惜嗟叹,这是人之常情,但只有俗不可耐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这儿的花没了,那儿的花也没了,没什么看头了!”
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之真味,不只在于日日相会长相厮守。有时要因暂难相会而忧虑重重,有时要悲叹缘分之变幻莫测,有时独自辗转到天明,有时遥寄相思于远地,有时则远避他乡而追怀往日,凡此种种,都体验过了,才敢说明白了恋爱的真谛。
发皎洁之光而令人一望千里的满月,不如期盼了一夜,到天快亮时才姗姗而来的月有意味。此时的月,略带青苍之色,或在远山之杉树梢间隐现,或为天上之雨云遮断,都极其有味。一丛丛的椎树与白橿,叶面如洗,辉映在月光下,望之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岂能无会心者共赏?不禁怀想起京中的诸友来。
大体说来,可观赏者,岂只限于眼前所见之月与花?春日闭门家中,或月夜静处室内时,于心中想象其风致,也别有兴味。
品流高尚的人物虽好物而不溺于物,虽兴致颇高也能淡然处之。只有那些不解风雅的村夫俗子,才于游赏时力求尽兴。赏花时拥挤在花下,或凑近盯着花看,要饮酒,要作连歌,末了手持折下的花枝,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路过泉水时,一定要把手足都泡进去;遇到下雪时,一定要在雪地上踩踏,留下自己的足印。总之,凡有景致处,决不悠然旁观,一定要去耍弄一番才甘心。
——57
可以在自家宅院中栽种的树木,有松和樱。松里面,五叶松不错;樱呢,花为单瓣的要漂亮些。八重樱以前只在奈良城里有过,近来倒是许多地方都有了。奈良吉野和大内紫宸殿御阶左侧的樱花,都是一重樱;八重樱是变种,花朵繁复累赘,没有清爽之致,所以不种也罢。迟樱也是不合时宜的东西。此外,容易生虫的品种,也令人生厌。
梅花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上选。一重白梅中花开较早的,以及八重红梅中花带幽香的,也都饶有意趣。开花晚的梅,与樱花同时开放,就不太受世人瞩目,其姿韵被樱花盖过,无语自谢,枯萎枝头,很是煞风景。
京极入道中纳言说:“一重梅开得早,谢得也早,是性急而有趣的花。”不过他在自家窗下也种一重梅,至今其旧居南侧还有两株。
柳也是有意趣的。四月初头枫的嫩叶不错,胜过世上的各种花和红叶。
桔和桂,要以累年所成的大树为好。
草,以山吹、藤、杜若、抚子为好。
池中所植,应该是莲。
秋草则有荻、薄、桔梗、萩、女郎花、藤袴、紫苑、地榆、苅萱、龙胆、菊(黄菊也可以)、茑、葛、牵牛等,都不高,沿矮墙疏落地种点就好。
此外,世上罕见的品种,名字有唐风但听来不太雅驯的品种,以及花不太常见的品种,都不是那么妥贴可亲。
大体说来,凡是珍奇少见的东西,都是品味低下的人所赞赏的,这些东西,还是不用为好。
——58
留下身后之财,是智者不为的事。积蓄不好的东西没有意义,而好东西再舍不得也终不能带走。一生积蓄太多,反而是件苦事。口称“我一定要得到它”,而争夺人死后遗物的行径,尤其丑恶。
凡想于身后留给某人的东西,最好在世的时候就给他。人除了日常必需品外,别的东西就不用再有了。
——59
看起来毫无情趣的人,只言片语中,偶尔也有可取之处。
有个乡村武士,凶神恶煞的样子,有次问旁边的人:“你有子女吗?”那人回答说:“一个也没有。”武士就说:“没有子女的人是不懂人间真情的。如此说来,你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可怕呀!”
这可谓至理名言。不懂恩爱的人,心中就没有慈悲之心。不懂得孝养的人,有子女后,才会明白父母之心。
舍世出家的人,孑然一身,与万事不相关联,常常鄙视羁绊尘世、谄人媚上、欲望深重的人,其实也不应当。若换了自己,为了至爱的亲人与妻儿,就算不顾廉耻地沦为盗贼,也必然会愿意的。缉拿盗贼,因他所犯的恶行而治他的罪,不如把国家治理好,让世人免于饥寒。人无恒产,则无恒心,人穷则为盗,如果国家治理不善,人民会受饥寒之苦,犯罪之人也难以绝迹。把人置于苦难之中,使其犯法,又绳之以法,真是可悲的做法。
然而如何才能普惠众生呢?上能摒弃奢靡,下能抚民劝农,则天下必得其利。倘有人在衣食能保的情况下,还要为非作恶,那就是真正的盗贼了。
——60
“学艺之人,在技艺未达精熟之时,深藏不露,暗自苦练,一旦学成之后,才现身于众人。这实在是令人艳羡的做法!”
然而说这话的人,一定会一艺无成。
技艺未精时,厕身于名手之间,虽备受讥讽而不以为耻,虽遭人非议而能泰然处之,虽于此道缺乏天分,仍然好学不倦,不拘泥于陈法,也不任意妄为,积年之后,必然能脱颖而出,成为德艺俱佳、一时无双的名手。
普天之下被称为名手的人,学艺之初,其技艺都不免拙劣,且有顽固不去的瑕疵,但始终谨守正道,不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代名家、万人师表。这是不易的规律。
——61
某人说:“年过五十仍不能精通一门技艺,就可以放弃了。”说的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再怎么勤奋努力,成就也不会太大。虽然老人做事不会被嘲笑,但以老迈之身,杂处于众人之中,看着确有不太体面之感。大体说来,年老之后,就宜放下诸事,保养有闲之身,要的只是得体自重。
终其一生纠缠于世俗之事,是至愚之人。有想要学习的知识,就学习它,但得其旨趣,知其大概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从来就没有想要学的东西,就再好不过的了。
62
若要投身俗务而有所成就,第一要学会辨识时机。时机不对,说话不顺人耳,做事不称人心,最终成不了事。所以时机一定要用心把握。
只有患病、生子与死亡这三件事,谈不上时机,不会因为时机不佳,它就不会发生。至于生、住、异、灭的转换这等真正的大事,则如流势迅猛的长江大河,滚滚向前,一刻不停。不论真谛与俗谛,要想有所成就,都不需要讲究时机,不要犹豫观望,径直做来便是。
人都说春老而夏来,夏尽则秋至,非也。春天到时,便已催发夏气;夏日之初,即与秋气相贯,秋天转瞬就成冬寒。而在初冬十月,又有小春天气,此时枯草变绿,梅花含苞。树木的叶子,不是掉落之后才发新芽,而是新芽从旧叶之下萌发,催动其掉落。如此新在旧下,旧去新来,依序更替的势头是很迅疾的。
生老病死的推移,相比之下,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季尚有固定之顺序,死期的先后,就完全不可预期了。死不是从前面迎来的,而是从后面追来的。人都知道不免一死,但不明白死亡的到来完全是意料不到的。这好比是海边的沙滩,乍看之下很宽阔,但涨潮之际,瞬间就被海水淹没。
63
手持毛笔时就想书写,手持乐器时就想拨弄出声,手持酒杯时就想酒,手持骰子时就想双六。心念都由外物触发,所以不要有不良的爱好。
研习圣教之经文,虽然重点着眼于其中一句,也不免要看看上下文,有时竟因此纠正了多年的错误。如果没有于此时读到此处,则不知于何处才能得到正解。这是触物得利的例子之一。
也许丝毫没有修道之心,在佛像前手持佛珠诵读经文。这种消极无心之举,也能修得善业。又如心思散乱时,坐在绳床上,能于不知不觉间进入禅定之境。事与理,原本是一致的,外相不悖,则内证必淳,故外相也不能一概视为无用的形式,须郑重对待。
64
世人相逢之后,必定话多,没有片刻安静。

(0)

相关推荐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假若将自己比做一杯水,将烦恼比做水里的尘垢,生活的奔忙像是被将这杯水不停摇晃,水中的 ...

  • 寂照春意浓,山中日月长

    在云南大理苍山圣应峰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树掩映着一座非常别致的寺庙--寂照庵.与一般庙堂的高大雄伟相比,它在外观上实在是普普通通的所在. 从感通寺向上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分分钟的路程,便 ...

  • 佳句名言好诗词〖七〗

    [佳句名言类·五言一句(7)] 有盛必有衰,有聚必有散.   有衣身一件,不忧为虫膻.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成功苦中求,梅花寒里开.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家要养猪,养儿要读书.  ...

  • 天天读书网 道书十二种

    道书十二种-清-刘一明 百字碑注-清-刘一明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清-刘一明 参同直指-清-刘一明 黄庭经解-清-刘一明 会心集-清-刘一明 金丹四百字解-清-刘一明 孔易阐真-清-刘一明 敲爻歌直解- ...

  • 天天读书网 不生病的智慧

    这种方法同样适合成人.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人或老年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补养胃肠,加快气血的生成以及身体的康健. 四.保护好胃.肠,心宽体壮 保养胃.肠的原则就是胃.肠喜欢什么,你就给它什么,胃.肠怕 ...

  • 天天漫画网:女画家何英《赏山水美景 品画中境界》

    天天漫画网:何英,多年来深入大自然,采天地之灵气,靠写生得来的心灵感悟,她凭籍对大自然的灵悟,通过笔墨而化育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载体.加上跟随导师阳启帆,刘振辉学习,得到名家的指导.她笔下的山水造型生动 ...

  • ​夜读《徒然草》之“无用之事“与手捧水喝

      夜读<徒然草>之"无用之事"与手捧水喝                    文:窦小四 | 图:来自网络 夜读<徒然草>第一二三段: "用无 ...

  • 天天漫画网:画家于占德《笔墨清润 韵味浓厚 》

    天天漫画网:于占德,1946年出生,山东武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州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作品多次发表于全国重要专业期刊并参加全国大型美展. 作品<甜>< ...

  • 天天美文网在线阅读

    作者:莫言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 ...

  • 读书网

    附录 北派盲人命理 中原盲派命理 十干断易篇 1.甲木生人最聪明,深谋远虑是英雄,五湖四海交朋友,仗义疏财有声名,为友能舍黄膘马,两胁插刀不嫌疼,别人若有为难事,舍已为人也现成. 2.乙木生人最耿直, ...

  • 天天漫画网:画家梁树年《山谷灵秀多云雾》

    天天漫画网:梁树年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默默的耕耘,不计名利,执着于他的绘画理想.他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终于在晚年达到了他事业的峰颠,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上的一代宗师.他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艺术 ...

  • 天天漫画网:画家陆恢《临泉寒色 素隐丹青》

    天天漫画网:清末民初画家陆恢,幼习举子业,秀才入学试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陆恢的艺术成就与吴大瀓的交往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如他与吴大瀓"相与谈艺,大悦,纵观吴之所藏,上窥唐宋,下俯元明,艺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