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王务庄

作者:李国军,男,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丰润比古岫村党支部书记,爱好文史写作。有长篇作品丰润比古岫村史-作者李国军-链接完全版登载于《遵化文史》公众号,深受好评。

讲述人:赵振奇、谷守枕

编辑:王亭贯

丰润左家坞镇王务庄村始建于明朝初期,位于邱柳公路东侧,县道彭李线穿村而过。1943年1月建立党支部和村级行政组织,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杨成(1943.1——1943.3),现有800户,2800口人,中共党员80名,14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43名。

北依西山、锅腔山而居,隔大岭山、小岭山北与邱庄水库相望。村人有大岭不大、小岭不小的说法儿,地下水取自邱庄水库的水源,前面左有娘娘山挺天立地、右有龙山似一条蛟龙戏水扼守还乡河护佑,形成独特的冬季山前暖阳小气候,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

王务庄村民风淳朴勤劳节俭、尊老爱幼,谷家、王家开私塾办学堂,秉承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家风。人才辈出,多位村人在军界、地方任领导职务。村人多勤俭持家,在自家的田地里辛勤劳作,兼顾种养业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同时日积、月累、年更,也演绎出桩桩件件的“神奇”小插曲。

1、 “倒座观音”与鲁家坟

城内鲁家是丰润谷、鲁、曹、陈四大望族之一,在朝为官者居多。鲁家坟地在王务庄村北,每到寒食、寒衣时节,免不了车水马龙穿庄而过。这一年的寒食节,从京城来了一队上坟祭祀的队伍,八抬大轿、对子马开道浩浩荡荡好不热闹。期间,有的随从不顾围观者众多打马前行,挤倒无数看热闹的乡亲,况且还不止一次,久而久之引起了民愤。

一日,村里来了一位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是个“南蛮子”,专给各家各户看阴阳宅院。村人众推乡贤族长,相邀算命先生破解鲁家之“霸气”以安民心。算命先生顺着村子转了好几圈儿,发现鲁家坟地背靠锅腔山下的“椅子圈儿”,前案是娘娘山腰的观音庙,观音坐南朝北,稳坐莲花台上双手捧着一颗莲子,犹如手捧官印相送一般,预示鲁家官运亨通百年不衰。要想破解只有……,话到嘴边算命先生卖了一个关子。族长见状,吩咐家人打酒割肉好生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先生说只有修一座“倒坐观音”保鲁家年内官运衰败。

于是全村老少齐心协力,把南山的观音恭迎到前街修了一座坐北朝南的宝座。预示着背对鲁家坟把官印拱手送给他人。待庙宇落成可了不得了,据说年内就有十八位京官儿解甲归田,鲁家失去了往日的嚣张,让村人出了这口气。文革时期,村里提出了“砸毁鲁家坟,建设革命田”的口号,平掉了坟头,因有下乡的知识青年参加改名“四青田”。

2、 “娘娘仙洞”仙气灵

在娘娘山的阳坡半山腰,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据村中赵振奇老人讲:他小时候手拿胶皮点燃照亮,可以从南头走到北头出来。他们老赵家起初分家就是在这洞中分的,从外表上看,洞口处有人工砌筑和石灰勾缝儿的痕迹,从而证实有人在此居住过。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跑反都到这儿躲敌情,能容一二百口子人。探身望去只见洞口位置,洞壁尺余厚的片石整齐划一,似人工砌筑一样的整齐,里面自然塌落的石板,相互支撑蔚为壮观令人称奇,有的是供人躺卧的石床,不失为当地仅有的天然景观。

相传,有一年的娘娘山庙会,请来了外地的戏班子唱戏,有一对相恋多年的情侣相约洞中,倾诉多年的恋情,因双方家中阻力始终未能如愿。二人相拥一起哭诉衷肠:一个非你不娶、一个非你不嫁,发誓即使不能成亲死也要死在一起。跪拜苍天成全他们,一个头磕在地上,一块可洞口大的巨石“巴登”落了下来,二人化作一对鸳鸯比翼双飞。住在这里的人们,在洞口的前方修建了影壁墙挡风避邪。

后来相约到这里的情侣,为了纪念他们,纷纷从外边折来树枝,支撑起洞内的岩石以求保佑平安。每每听到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故事,相恋的人们,不由得加快了步入婚姻殿堂的步伐。真灵!你不信?那你就试试去吧。

3、巧端炮楼

王务庄娘娘山炮楼,西与山头庄牛山炮楼、东与西胡各庄炮楼,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扼守着现在的邱柳路和彭李线两条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险要,且易守难攻。

炮楼位于山顶,建在娘娘庙的基础之上。基础呈6*6米方形,后收成5*5米的炮楼,墙体厚一米有余,采用石灰掺水泥的浆砌块石,如今坚固如初。四面留有枪眼,现存一人多高的墙壁。

日本人占领时只有三个日本鬼子兵,其余的都是伪军。村里的陈连顺负责每天给炮楼送水,实际上他是我党的办事员,来回传递情报,早就把里面的底细摸清楚,大师傅赵建坡也是本村人。谷世超是我村的民兵队长,结合冀东军区的队伍导演了一出“大兵压境”的好戏。

1945年夏天,日本鬼子惶惶不可终日。在谷世超等人的组织下,这天傍晚从村东过了半天的队伍,山上的驻军可慌了,打电话向其他两个炮楼求援,电话线早就给掐断了。原来哪有那么多的人啊!村东的队伍喊着口号,到村西后又悄声回到东头,再喊着口号溜一遍迷惑敌人,炮楼里的敌人吓得全都躲进里面。

可这两个大师傅和送水的没闲着,把先前送豆腐带上来的炸药,从各个石缝里找出来聚到了炮楼底下,南面乌鸦喊叫的佯攻,北面的陡坡上,几个身形矫健的冀东军区的爆破班,人手一个炸药包送了上去,“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4、谷大侠捡了个“大便宜”

谷守枕78岁,老人健谈幽默,通古论今,年轻时喜欢拉二胡,家里摆放着大刀、扎枪、七节鞭等,想必是个练家子。好喝两口 ,一日三餐无酒不欢。夫妻二人住在离庄五里远的果园里,掐指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收获季节瓜果李桃蔬菜不下二十几种,他笑称是“百果园”。

他儿时死了父亲,娘俩艰难度日。一天他妈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个媳妇了,也好有个搭手的好歹成个家。

听说前街的赵二嫂妈家,有个妹妹找不出婆家去,把家人亲戚都愁坏了。要不咱们把她娶来?他听后有点急了:“那咱也得相看相看呀”他妈考虑了一下说:“照她姐的长相错不了”,这叫槽上买马看母子——差不离儿。“中啊”,也没相看找媒人就娶家来了,他妈生怕别人家抢了去。

那年他20岁,他心想这漂亮媳妇也不过17、8岁。谈到岁数人家都巧妙的绕开话题,后来经反复调查研究,确认实际年龄是27岁。

弄清来龙去脉他哈哈大笑:“这个便宜捡大了,说个大媳妇会心疼我不说,光这7年得省我们家多少粮食呀”。

谷守枕、赵振奇(右)

作者(右)和赵振奇

(0)

相关推荐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四十五)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美文选粹】鲁世俊丨神奇黛嵋山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鲁世俊,山西垣曲古城镇古城村人.1967年运城师范毕业,大专文凭,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县教育局初中教研室主任.少时喜欢读书.画画.打乒乓球. ...

  • 姜家章村碧锦庵

    县政协文史委与县民宗局征集全县佛教资料,你有线索和资料请与我们联系. 姜家章村碧锦庵 光绪.民国<遂安县志>载有十六都碧锦庵.经考,碧锦庵在章村村东南水口.章村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版 ...

  • 山南(青溪)观音寺

    山南(青溪)观音寺 千岛湖大桥上游水面,原为淳安著名的进贤镇范围.进贤镇所在地处在进贤溪(东源港)与汪宅溪(小溪)交汇处,又称渡市.这里村庄密集,市集繁荣,宗教兴盛.据历史记载,进贤岛(合山)下狮子山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六)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特稿:鲁王后裔寻根之地—兖州于家村

    明末兖州城陷后,鲁王后裔四散奔逃,东原王孙以潪公逃难到兖州城西禹家村(后演为于家村)隐为渔民,在此繁衍生息下来.本村族谱中曾记有"鲁王以潪"称谓,可知破城后他曾被拥立为鲁王,这应与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三十七)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清末最后一代武举,直隶汝州府鲁一里孔家寨王从法就是这江水中的一朵小浪花,昙花一现,然其刻苦习武求上进,崇德向善为乡邻的传奇故事,在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十八)

    问题:怎样才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边的<鲁王文化>关注即可!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 ...

  • 蔡家堡发现一本78年前,平和县首所农校的学生课本

    蔡家堡发现一本78年前,平和县首所农校的学生课本 蔡汉以 2021-06-15 现在的"平和县第六中学"(俗称---山格中学),在78年前其校址在"福建第一古堡" ...

  • 王熙凤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暗藏贾元春宫斗失败,贾雨村也被降职

    王熙凤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暗藏贾元春宫斗失败,贾雨村也被降职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王熙凤和旺儿家讲了自己做的一个梦,提到"别家的娘娘将要夺走一百匹锦",这个时候却传来消息" ...

  • 小海子镇丰韩村

    丰韩行政村辖丰润.韩家村两个自然村.1912年有个姓秦的农民在此开地.建村.因其小名叫三大汉,故得村名三大汉,也有人称其为秦家村,商大公路穿村而过.1973年村名更为丰润村,意为年年丰收日子好过的意思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一)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这是位于山东巨野县杨楼村朱氏祠堂中所悬挂的一副对联,讲述了明末清初从兖州迁居此地的明鲁王朱檀后裔对泗水河畔.兖州鲁王府的永恒追忆,体现了他们无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