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还以礼作先——《论语》悟读【370】

治国还以礼作先,处世须知诚为本。

《论语》第十五篇第一章:

【原文】

卫灵公问陈(同“阵",阵势)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古代器皿,用于祭祀,喻礼仪之事)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悟读】

以礼治国,惟德就官。

卫灵公,卫国国君,此君夫子曾经谈过,荒淫无道之徒。时卫国危机重重,夫子来到卫国,希望卫国恢复礼治仁政,灵公偏偏无此兴趣,故有本章“问陈于孔子”

夫子一贯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卫灵公寻问军事问题,夫子对此甚是感冒,匆匆离开。

所谓“俎豆之事”指的是古代祭祀,是当时之最重要礼制。夫子正是借“祭祀之事”说明治理国家须以礼为主,用礼为范,并依此规范行事,方为正途。

“以礼治国”,即通过规章制度使人们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清楚各自角色,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夫子这一思想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必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实用的沟通技巧和艺术;从本质的高度来看,点点滴滴的礼仪礼节背后,其实是道德的力量。

身正为范作栋梁,心善作则是楷模

任何人,都不可忽视道德的力量。《穷查理宝典》的主人翁查理.芒格先生,就是一个极其自律之人,而他的青年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更是高度重视道德的力量,他说,“人世间真正的伟人同时也一定是真正道德高尚之人”

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未曾学艺先学礼。”自古而今,从来礼多人不怪,无论何时何地,礼仪礼节皆人们为人处世之必修课,也是成功人士的先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