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带老人做个记忆体检
仅一家医院一年筛查出的老年痴呆患者就有上万人
不妨带老人做个记忆体检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91亿人,占比13.5%。数字很宏观,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记忆门诊主任时晶则有更直观的感受——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了。10年前,医生要走出门去找患者,现在,仅东直门医院一年筛查的老年痴呆患者就有上万人。老年痴呆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杀手,时晶建议子女要多加留意,一旦父母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应及时带他们来记忆门诊,做一次“记忆体检”。
判断是否患病 不能随意下结论
东直门医院病房楼二层,有间不起眼的“神经心理学测评室”,两台电脑、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便是全部“家当”。
来自平谷区的孙女士正在电脑上做着一道连线测试。看着妈妈眉头紧皱地答题,女儿小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发现最近妈妈总犯糊涂,房门经常忘了关,关了门又把钥匙落在家里,电视开得很大声,生活乱了套。一个小时后测评结束,成绩21分,孙女士被初步判定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筛查是“记忆体检”最核心的环节。东直门医院在门诊和病房各设了一间心理测评室,每个人的测评时间至少1个小时,“认知筛查是非常专业的医疗行为,是正常衰老下的记忆力下降?还是老年痴呆的一个发展阶段?需要通过专业的认知量表来区分,绝不仅是聊聊天就能下结论的。”时晶解释。
进行认知筛查前,测试者还需要做几个辅助检查,比如头颅核磁以判断海马体是否萎缩,通过血液检查来排除有没有严重的贫血、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等。此外,还要了解代谢情况。“结合身体检查和认知筛查,医生才能回答两个问题:是不是痴呆?如果是,属于什么类型?”时晶说,老年痴呆的类型很多,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一次认知筛查就像一场考试,高一分低一分都可能影响诊断结果,这是个复杂的过程。
诊断患病轻重 捕捉“蛛丝马迹”
在东直门医院记忆门诊,患者刘女士正在“画手表”。副主任医师魏明清要求的时间是10点40分。画完一个圆后,刘女士慢慢标上各个时间点,可在最后画时针分针的时候“卡壳”了。
“画手表是一个非常简单便捷的判定方法,轻度患者可能分不清楚长针短针,中重度的可能连12个数字都不知道要标在哪里。”
如何判断老年痴呆的轻重程度?时晶介绍,老年痴呆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路线,先损伤的是记忆,然后是语言、视空间,最后才是执行能力。
门诊里,魏明清经常让患者算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比如大于3小于5的数字是多少,这类简单的问题往往会难倒一群老人,“因为他们已无法理解这种语言的意思。”另一个表现是,有的老人跟家人聊天的时候想喝水,可指着一个杯子却说不出来,因为想不起来“杯子”这个词。
“不少家属跟我抱怨,说老人经常不敲门就跑到自己房间来了,特别尴尬。其实这是视空间定位出现问题。”魏明清说,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疾病已经进展到中度,有些老人甚至在家里都找不着卫生间。
记不住事、说不清字、找不到地儿,最后带来的是执行力大幅下降,有的患者甚至做不出几十年来常做的饭菜。对于痴呆病情的轻重程度,从医30多年,时晶积累了不少让患者露出“蛛丝马迹”的好办法,比如会让患者复述刚刚说完的一段故事,或者突然问讲过的内容,或是让患者试着伸一下舌头。“事实上,不少痴呆患者很难完成伸舌头的动作。”
对付老年痴呆 家庭配合更重要
每天接诊的患者不计其数,但最让时晶心疼的是那些坐在面前不愿说话、暗自神伤的老人。“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种类很有限,明确诊断后往往需要家庭的配合。如果家属放弃,患者的认知下降非常快。”
门诊里,田女士正笑着跟时晶打招呼。“现在闺女可听话了,每天下班后都跟我打打牌,女婿回来,我们还有机会打打麻将。”听到这话,时晶不住地点头赞同。培养患者兴趣爱好,对于缓解老年痴呆很有好处。时晶说,痴呆老人会有情绪的反复,有时可能还会莫名其妙发脾气,这时最怕的就是淡漠。“有的家属干脆把老人往电视前一'放’就不管了,其实老人根本就没在看电视,电视演了什么,多半老人都答不上来。”此外还需要让患者处在相对平稳和安全的环境中。时晶说,不建议此时搬家或者进行长途旅游。
在记忆门诊,时晶看到过太多因为没有及时诊断而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为了避免遗憾,她建议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要进行记忆体检。(本报记者 杨绪军)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