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阿难!你还未明白所有一切外边浮尘境界,一切幻化相。幻是不实在,化是变化,忽有忽无。看上去如实有,其实都是虚幻的名相。当处出生,依幻而生,也随处灭尽——亦依幻而灭尽,没有实体可得。然而其性则真,都是从常住真心,妙觉明体所生。但由真起妄,由妄就生出见分和相分。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像这样的道理,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五阴: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蕴。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六识、六尘、六受者,眼识受色尘,耳识受声尘,鼻识受香尘,舌识受味尘,身识受触尘,意识受法尘也。)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四、行蕴],行即迁流造作之义。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
  [五、识蕴],识即了别之义。谓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之识,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

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根。
        入,即趣入之义。谓六根为六识所依,能入六尘,故名六入。
  [一、眼入],谓眼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色,故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声,故名耳入。
  [三、鼻入],谓鼻根为识所依,能入于香,故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五、身入],谓身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触,故名身入。
  [六、意入],谓意根分别五尘,能入于法,故名意入。

十二处: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再加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和法尘。

十二处者,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二处也。亦名十二入。即合六根六尘以言,谓之十二处。处者方所也,所依之义也。言根在内,尘在外,眼唯对色,耳唯对声等,各有所依一定方所也。言十二入者,入即涉入之义,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之故。如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等。乃至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六根为内,名内六入;六尘为外,名外六入。

十八界: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根尘相对便生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及意根、法尘,皆属于心,故开之为八也。)
  [一、眼界],谓能见之根,名为眼界。
  [二、耳界],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
  [三、鼻界],谓能嗅之根,名为鼻界。
  [四、舌界],谓能尝味之根,名为舌界。
  [五、身界],谓能觉触之根,名为身界。
  [六、意界],谓能觉知之根,名为意界。
  [七、色界],谓眼所见一切色境,名为色界。
  [八、声界],谓耳所闻一切音声,名为声界。
  [九、香界],谓鼻所嗅一切香气,名为香界。
  [十、味界],谓舌所尝一切诸味,名为味界。
  [十一、触界],触即触着,谓身所觉冷暖细滑等触,名为触界。
  [十二、法界],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十三、眼识界],谓识依眼根而能见色,名眼识界。
  [十四、耳识界],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十五、鼻识界],谓识依鼻根能嗅诸香,名鼻识界。
  [十六、舌识界],谓识依舌根能尝诸味,名舌识界。
  [十七、身识界],谓识依身根能觉诸触,名身识界。
  [十八、意识界],谓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名意识界

这种种色法心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虚妄而生;因缘不和合,就虚妄而消灭。

心色诸法,唯心所现,所以佛告阿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又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俱属依他起性,依他似有,观相实妄,于本无生灭中,妄见生灭。如果执实有,则成遍计所执性。如果能了知依他起性是虚幻的,遍计所执性亦是本来虚妄的,那么当下即是圆成实性了。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因迷惑的缘故,所以完全不能知道身心世界,如生灭去来之相,本来都是如来藏性,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如来藏:即众生同具本觉之性体。此性隐没而不显现,只是含藏在众生心中,所以称作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即藏性之德相。本无去来,叫作常住。不属迷悟,叫作妙明。本无生灭,叫作不动。无处不遍,叫作周圆。含这四种德相,就称为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在常住真心,妙明性体,即在如来藏性,真如性里面,求去和来、生和死,那是不可得的。迷时便有去、来、生、死。觉悟了,认识自己本来面目,常住真心妙明性体,就能了生脱死,哪还有什么去来生死可找呢?

(0)

相关推荐

  •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八章*第三节2

    (四)关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阴"(亦称五蕴,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六入"(六根别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入,指根与境相互涉入)." ...

  • 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六根.六尘.六识各有界限,共成十八界限,十八界是佛为心,色二迷障都重的人说的,所以心色俱开:色法分为六尘.五根:心法分为意根和六识. 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 眼识就是能看见物象的功能.一般人认为,它是眼根 ...

  • 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性

    如来藏在眼根称为见性,在耳根称为闻性,在鼻根称为嗅性,在舌根称尝性,在身根称触性,在意根称知性,是一个本觉佛性映在六根门头.六入没有自己的体相,所以这里极力斥破其离尘无体之妄. 眼入本如来藏性和耳入本 ...

  • 十二处与十八界

    十二处与十八界

  • 佛说:这三种人命最好!

    点击上方按钮收听 主播|沐风 1.知恩图报的人 心怀感恩,是做人根本, 知恩图报,是为人必备. 懂得感恩的人,受人欢迎, 才能在困境中得人相助, 才能在遇事后获取资助. 感恩,是一种善行, 感恩,是一 ...

  • 佛说:这才叫为人!

    佛说:为人处世,不要总想着算计,不要总带着恶意.越算计,越不幸,越恶毒,越痛苦. 精明圆滑抵不过忠厚老实,坑蒙拐骗算不过助人行善. 为人,但求一个字:真! 对人真,对己真,不做坏事害他人,不去敷衍坑自 ...

  • 佛说:放下便是拥有。

    有一种放下叫得到,佛说,放下便是拥有,放下是一种解脱,是一种顿悟. 1.放下面子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 ...

  • 佛说: 失去, 未必不是另一种拥有!

    佛说:失去,未必不是另一种拥有!悲剧比喜剧更加令人深刻,这是因为人们生性是对失去的.逝去的.悲伤的易感.你得到一件东西,高兴的时间不会太久,但是你失去一件东西,会耿耿于怀.失去,是痛苦的.失去钱财,失 ...

  • 佛说: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无论是感情还是财富, 属于你的,永远都在, 谁都抢不走. 不是你的,迟早失去, 争也争不来. 你要相信,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缘分这种东西,上天说了算: 感情这种东西,缘分说了算: 财 ...

  • 佛说:遇见,别问是缘是劫

    风筝误,人心缭绕,几分天意,恩怨明了,写江湖,无缘许人间,三分错,人间貌不惊人,奈何懂,人间冷,韶华西,奈何梦,风不及人,心不及影,错梦三分真,情眼误韶华,一杯真,情眼伤,花开无人懂. 情海错,人心泪 ...

  • 早读:佛说,一切皆有因果!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8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星星河 · 主播 | 光辉岁月  · 摄影 | 野人随拍 ...

  • 佛说:一切全都是天意

    人生,是一段仓促,也是一种感恩,怀念的善良,藏着一份唯美,生命,是一份担当,也是一份责任,人生如画,别当真,生命如水,别较劲,故事这样,结局那样,无言也是一种放下. 一个人,一个往事,一段人生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