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明||【散文】韬光养晦

             韬 光 养 晦
 
                                文/徐继明

顾名思义,就是把锋芒掩盖起来,暗地里养精蓄锐。当一个形势处于弱势,不静下来便不能审时度势,或者是在不利的情况下,生存的第一要务,首先是暗中保存实力,或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大张旗鼓。这就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做人智慧。
一一题记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枫红菊黄,玉露金风。中科院内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时而掌声雷动。正在进行的韬光养晦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进行中。受邀专家有:《百家讲坛》常客:袁腾飞、易中天、闫崇年、康震,王立群等等48位史学专家。另外还受邀旁听的有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翦伯赞、陈寅恪、钱穆、吴晗、范文澜、冯友兰等十大名家。与会专家,立足现在,回首春秋到眼下,三千年的文明史,经过热烈讨论,对历史上383件韬光养晦实例,反复推敲、比较,一直达成共识,认为,韬光如修行,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养晦者大多为隐者: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上隐隐于朝,大隐隐于户。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六名大隐者,他们分别是:
第六名 袁世凯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清王朝终于快灯枯油尽了。慈禧临终前留下遗命,由光绪的侄子4岁的溥仪继承帝位,其父亲载沣做摄政王。
到了年底,袁世凯的厄运到了,御史赵炳麟弹劾袁世凯,早在变法的时候,载沣就和袁世凯结下了梁子。载沣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害惨了光绪,同时也反对袁世凯得势后的新政。
赵炳麟这时候的弹劾,无疑是点燃的火种。再说袁世凯的靠山慈禧太后已寿终正寝,正是除去袁世凯的良机。
载沣于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袁世凯居心不良,应该交给法部严讯。裕隆太后问庆亲王奕劻的意见,奕劻和袁世凯关系很不错,但是这时却并不表态,张之洞则沉思良久,说,现在皇帝年纪尚幼,不能突然杀重臣而动摇社稷,要不把袁世凯罢官驱逐出京。
载沣也感到,性急喝不得热豆腐,一步到位的可能性不大,也要顾忌朝廷内外的舆论,袁世凯多亏张之洞死里逃生,当天晚上,载沣就下令袁世凯回家养病。
袁世凯舒了一口气,大难不死,会不会有后福呢?
袁世凯最初隐居在辉县,后来到安阳,开始了韬光养晦生涯。为了装得像,还拍了一些照片,斗笠蓑衣,神情恬淡。一幅陶渊明再世的景象,但是背后写的一首诗,没有掩饰住他的野心一一"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簑雨笠一渔舟。"
终于时来运转,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能够对付起义军队的,唯有袁世凯创立的北洋军队。这时候奕劻、那桐、徐世昌等人一致建议起用袁世凯,也得到外国公使的支持。11月1日,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东山再起。
袁世凯一面请清政府停止进攻武昌,一面向南方表达善意。革命党人也觉得袁世凯可以领导中国,最后南北议和成功,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正是:
之洞促成,北伐倒戈,八十三天皇帝梦;
大头引出,南方折戟,廿零九省讨袁声。
第五位 司马懿
司马懿的故事,妇孺皆知。司马懿有段著名的对话,成为韬光养晦的经典台词:曹爽专权之后,担心司马懿在韬光养晦,于是派荆州新任刺史李胜去探虚实。李胜见到的司马懿,病恹恹的样子,勉强坐起来,拿衣服穿上也穿不上。还用手指住自己的嘴巴,意思要吃东西,丫鬟把粥拿来之后,居然拿不住碗,粥倒翻到胸口上。
接着司马懿故意装作喘不过气来,李胜说:"太傅,下官奉命调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
司马懿说:"并州嘛……君受屈此州,这里靠近朔方,需要好好防备。”
李胜说:"是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说:"你是从并州来吗?”
李胜再次重复道:"现在是奉命调为荆州刺史。"
司马懿好像听清楚了,笑道:"我年纪大了,又卧病在床,马上就要死了,我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没有才学,认识短浅,希望你们念我旧情,多多加以照料。"
李胜回去向曹爽汇报,说司马懿已经是行尸走肉,寿数将终,不用顾忌了。还到处传播司马懿的病,是好不了了,对他完全不须防备。
机会终于降临。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要去高平陵谒陵,曹爽兄弟及亲信陪同前往。司马懿乘机发动了兵变。他先到郭太后那里说曹爽兄弟祸国乱政、结党营私,郭太后一向与曹爽不和,下令免去曹爽职务。接着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命令,关闭洛阳所有城门。再接着,早有谋划的司马懿让自己的亲信接管了曹爽、曹義的军队,然后上奏曹芳,称依照太后命令罢免曹爽。曹爽先看到奏疏,不知所措,大司农桓范不顾危险出城劝曹爽曹芳去许都,然应以皇帝名义号召天下讨伐司马懿。
司马懿也料到这招,于是派人劝诱曹爽放弃权力,可以保其富贵,曹爽权衡一晚,最后决定投降,不久被司马懿所杀。从此曹魏政权归司马氏,这就是"高平陵政变"。这正是:
忍心冠祖,以拖克刚,后汉玩残诸葛亮;
胆识超人,依韬避险,夺嫡弄死魏曹芳。
第四名 李东阳
明朝李东阳的隐忍功夫了得,可惜他的事迹大家知道的不多。
明武宗当政,宦官刘瑾一手遮天,很多大臣玩不过,多次多位提出隐退,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唯独不同意李东阳辞退。李东阳很担心,皇帝反而任命李东阳为首辅。
李东阳不得已,祭出"韬光养晦"这招,说了不少违心话,做了不少违心事。很多人认为他投靠了刘瑾。文人喜欢酸溜溜的挖苦人,有人写了一首诗:"才名应写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向西。回首湘江春已绿,鹧鸪啼罢子规啼。"啥意思呢?因为鹧鸪的叫声,好象是"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他还得了个外号叫"伴食宰相。"意思是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其实李东阳是暗中使力的,他曾救了不少刘瑾的政敌。例如户部尚书韩文、刘建、谢迁:御史姚祥、主事张伟、三边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御史方奎等等。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520年,另一场“靖难之变"开始了,安化王朱寘蟠打着反对刘瑾的旗号造反,刘瑾急忙找李东阳商量,李东阳给刘瑾挖了个坑,起用杨一清和张永平叛,刘瑾同意了。
李东阳私下里带信给杨一清,要他说服张永一起诛杀刘瑾,并说朝廷也有很多人支持,大事必成。张永借回朝之际说服了皇帝。同时李东阳及时配合,动员很多官员上书弹劾刘瑾,共19条罪名,皇帝下令抄家,果然铁证如山,刘瑾被凌迟处死。
在李东阳受尽委屈,千夫所指多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除掉了刘瑾。在清算刘瑾遗毒的时候,没有一人认为他是刘瑾的同党。
李东阳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官可以得到的最高荣誉。这正是:
釜底抽薪,临朝假面迎人,饱受同僚白眼;
瞒天过海,上阵抱团捉鬼,终明剔瑾红心。
第三名 勾践
勾践,以卧薪尝胆闻名于世。勾践的卧薪尝胆,绝对不是做表面文章。勾践不仅仅是躺在柴堆上品尝苦胆,而且真抓实干,与百姓同甘共苦,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不作秀,老婆也亲自织布,对于贫困人口,不仅仅是口惠,而且采取有效措施,"振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采取措施让老百姓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当然史书上并无记载其子女如何卧薪尝胆,但起码不象后世公子哥到处挥霍吧。
当然勾践也知道,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人口也很重要,他悄悄和齐国、楚国、晋国修好,广交朋友,"邻国通而不绝其援”。而吴国虽然强大,但结怨多,"道狭而怨广”。
或许大家都津津乐道于勾践的忍辱负重,(如尝吴王粪便)、文种的实干、范蠡的智慧、西施的美人计,这类的故事,但是,在这脍炙人口的背后,勾践确实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恢复越国的实力。这正是:
贪欲生烟遮睡眼,君臣倒向信偏言,引吴败落;
洗心革面疗疮伤,吏主连通医政命,激越复兴。
第二名:李忱
这位玩起韬光养晦来,连吃屎的勾践都望尘莫及。这就是外号叫"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
李忱原名李怡,其父唐宪宗有20个儿子,李忱排行13,其母亲是地位卑微的宫女,要想当皇上,查十八也轮不到他,概率几乎等于零。
小时候,李忱话不多,宫里人都认为他傻的不透气儿。李忱目睹残酷的政治斗争,长大后更加寡言。他历经两朝,两位皇帝都喜欢故意在宴会上逼他说话。看他的笑话。不过,由于他的傻,每次宫庭政变,他都不会受到牵连。
公元846年,李忱的侄子、唐武宗李炎驾崩,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傻,好控制,于是扶他当上皇帝,这算是"傻人自有傻福。"不过李沈可一点也不傻。
李忱一登基,就像变了个人,说话思路清晰,做事干净利落。又一次,李沈赏马元贽一根"通天犀带",没想到马元贽转手把他送给了宰相马值。过了几天,李忱认出那根宝带。第二天,李忱就把马值免了,意在避免宦官和朝庭大臣交往过密。马元贽是扶李忱登基的功臣,但李忱并未成为其傀儡。马元贽表面上无比荣耀,实际上权力不大。
李忱喜欢效仿其祖先唐太宗,勤于内政,拨乱反正,结束了牛李之争,抑制了宦官势力,打击权贵外戚;对外收复被吐蕃占领的土地,还打败了回鹘、党项、奚等部族,这就是所谓的"元和中兴"。
李忱蛰伏37年,历史上最牛的韬光养晦非他莫属。《旧唐书》对他的评价很高。这正是:
藏形隐意自逍遥,登基无望,宦官反送上;
辨器听音知险恶,做帝既成,盛世早宏开。
第一名:李克定
李克定是南阳沃土诞生的乡土作家,我和他结缘源于1982年,我乡的文学创作组,他来此亲临指导。当时同行的还有:故事作家阎天民,曲艺作家兰建堂,散文作家周同宾。其中,就他最年轻,大概在三十岁左右吧。他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此后十多年间,我每去南阳,必去拜访他。94年我参加友兰写作中心培训班,结束后我去看他,他赠我中短篇小说集《深深玉女潭》和《宏其初奠》。我问他最近在写什么呢?他说在写一个长篇,写到半截,写不下去了……
隐于书斋,小球台上作大文章。在白河岸边,一处金菊飘香的僻静小院,笔者见到了古稀之年,满头白发的作家李克定,他正在为《晚清风云录》第二、第三卷作最后的修改校定。在二楼的房间,一张小书桌,一个乒乓球台,组成了李克定的创作室。李克定说:"我生于1950年,初中在当时的南阳三中上,周同宾是我的英语老师,我从小热爱文学,周老师经常在《奔流》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我很崇拜他。受他的影响,我也开始写作。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县办工厂当工人时开始创作小说。第一篇小说1973年发表在《河南文艺》上。1974年,我调入当时的南阳县文化馆工作,成了图书馆的常客。1980年,我写的短篇小说《疙瘩妈告状》,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豆腐村的新闻人物》,发表在《青春》上,立刻被《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引起反响,得到文坛关注。
从1990年到2000年间,李克定阅尽中外历史书籍,有的甚至读了两三遍。这个乒乓球台,是他的书桌,因为怕脊椎弯曲,写作品和查阅资料,他都是站着的,这一站就是十多年。"从2010年开始,他一天写作时间大约在5个钟头左右,每天一千到三千字。
《洋务运动》、《大清风云录》,是李克定的心血之作,更是他夫妻的共同结晶。李克定的女儿说:"父亲是一个沉默的人,和世界交流与我们不同,他少言寡语,生活于市井之中,却完全超脱于市井之外,他所有的生活内容,都简化到不可思议。父亲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抽烟、不喝酒。一杯茶、一本书、一支笔。一辈子,母亲不仅是父亲的铁杆粉丝,也是秘书和打字员、校对员。李克定不会用电脑,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一页一页的改。为创作方便,已经六十开外的妻子学会了打字,承担电子稿的录入任务。为了给李克定输入稿子,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赶稿最辛苦的时候,妻子一天打七八个小时,共三四十页。就这样,他们夫唱妇随,从手写出来,到打成铅印字出来,再到几经修改,出版成书,其间的劳动量,可想而知。
十年,写出两部宏篇巨制,《洋务运动》,100万字;《晚清风云录》,100万字。作家以沉稳的笔调、诙谐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艺术视角,翔实准确的史料,再现近百年大清的历史风云。在改革开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国梦、走丝绸之路的今天,仍然具有警策、和借鉴的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李克定,虽然和前五位韬光养晦者,除李东阳是为除恶外,其余四位都为了皇权。李克定是为温古而知新,从历史中,找出发展的新思维、新角度。专家还提议,这两部巨著,作为今年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提名首选,进军世界诺贝尔奖,也有很大可能性。这正是:
蜗居斗室,沉醉书香,将历史零敲碎打,十年磨一剑;
奋笔球台,泅游翰韵,把清廷拨起盘根,白首亮双锋。

徐继明:

       网名山涧孤竹。自幼酷爱文学,早年曾在省地市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非发家致富的工具,也曾迷惘过,辍笔三十多年,近年开始写作,以楹联为主,兼搞诗歌,写小说是最近的事。

谷亮:

      70后,自由职业者、主持人、教书匠、演员。无科班出身的光环,千禧之年与麦结缘,而立之年方幡然醒悟:此生应属于舞台,遂创立主持工作室。

      为了传承主持和声音艺术,开始带成人学生,因成人学生时间无法满足教学的热忱,不惑之年起像带小徒弟一样带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孩子,成立教书匠谷亮私塾。

【联系方式:13803773021】

(0)

相关推荐

  • 这些人为了活命装疯卖傻,其中有三个当了皇帝,最后一个彻底疯了!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或装疯或卖傻,当然有可能大部分都失败了,现在的历史也就没有了他们的记录,但是也有几位成功逆袭者,他们在装疯卖傻以后,有的得到了善终,有的顺利逃离魔爪,有的即便被 ...

  • (启书有益)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装懵

    这世上,聪明人太多,以至于傻子好像不太够用. 据说,长寿最重要的秘诀之一,是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持良好心态,必须做到"不计较".要做到不计较,就要学会"装懵". ...

  • 【中国古代史归纳专题】58之番外篇5:中国古代装病/傻夺权的4个人

    公众号[我是柳成荫]历史文章汇总:以下链接不能直接打开,需要复制链接后发送到微信文件小助手后可直接打开. [上·天文-自科](数学) https://mp.weixin.qq.com/s/0y8bWB ...

  • 徐继明|| 散文:赏月祝寿

    月明如水,玉壶初升,有一波人潮在湖边徜徉.音乐响起,喇叭轰鸣,传出一阵清脆悦耳的朗读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主持人庄严动听的苏词水调歌头唱罢,宣布: ...

  • 徐继明||【散文】 饭 局

                饭  局                       文/徐继明                      序  曲 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 ...

  • 徐继明||【散文】第99媒

                第99媒                             文/徐继明 蜜蜂纷纷过墙去一一花味美一一<花为媒> 一一题记 说媒,是我年轻时的爱好,如今时过境迁 ...

  • 徐继明||【散文】花婶之死

            花 婶 之 死                         文/徐继明   东院炮声响起,哭声传来,我知道,这是花婶不中了.想不开,四次喝药未遂,前三次,因抢救及时,小命未去,这一 ...

  • 徐继明||【散文】美哉桃符

              美 哉 桃 符                              文/徐继明 楹联,又名对子,古称桃符.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它以用词精妙,对仗工巧,立 ...

  • 徐继明||【散文】南阳饭局

               南 阳 饭 局                           文/徐继明 南阳的饭局,永远没有政治色彩,高潮永远是小道消息.酒文化,永远稳居筵席的主导地位,似一股温润春风, ...

  • 徐继明 || 【散文】将人生进行到底

    将人生进行到底 文/徐继明 0 1: 感慨 "干嘛呢?老婆?" "我在感慨呢!" "又怎么了?" 老公你说,马上就要过年了,零零后都二十多岁 ...

  • 徐继明||【散文】那人那猪那狗

    那人那猪那狗 文/徐继明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许多事情已经模糊.失忆,但有许多事情,却异常清晰.尚存记忆.这就是我人生中的两忆. 记得那年发生过这样两件事:市<晨光报>,刊出两则爆炸性新闻: ...

  • 徐继明 ||【散文】舅父,天国的路好走吗?

    舅父,天国的路好走吗? 1 四号,和周同宾老师告别,刚到家,飞来噩耗,老舅不在了! 这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让我顿时瘫坐在地上. 看看二位老人,同年生人,都81岁,同生社旗,一个大方营,一个万营,一个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