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商,周三代领导人之间的百年恩仇!(3)
姬昌即位后为了周部落的发展壮大殚精竭虑,可谓是操碎了心。
姬昌以身作则,教化民众。
姬昌敬老慈少,生活勤俭平日里穿着普通人的衣服,亲自到田间与部落民众一起参加劳动,在他的影响下周部落上下形成了淳朴互助,长幼有礼的社会风气。
对内姬昌勤于政事,怀保小民。
姬昌效仿祖父古公亶父,父亲季历的施政理念,对周部落奉行德治。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有节制收取赋税,激发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使治下之民有所积蓄(姬昌让部落民众助耕公田,且只纳九分之一的税,而且商人往来不收取关税)。
对外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德,向天下人树立自己的威信。
姬昌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许多从商王朝和其他部落慕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与此同时姬昌凭借妥善的解决虞国与芮国的纠纷和通过向商王朝献出洛西之地以换取商纣王帝辛废除炮烙之刑这两场出色的“公关”,成为了诸侯的道德楷模,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在姬昌的努力下周部落在以前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为坐拥雍州之地,触角延伸到江汉地区,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的庞然大物。
商王朝方面
公元前1075年,帝乙的小儿子帝辛即位(纣王),史书中评述他是位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以下省略一千字)的暴君。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位“仁兄”确实是位“猛人”,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即位后,帝辛多次发兵远征东夷各部落,经过浴血奋战将商王朝的势力推进到长江和淮河流域。
周部落的发展壮大自然引起了帝辛的不安,于是为了打压周部落,商王帝乙将周部落首领姬昌囚禁于羑里(商,周在山西黎城爆发大战,姬昌战败被俘,可见商王朝600年的底蕴并不是能轻易撼动的),并将姬昌长子伯邑考处死(伯邑考在商做人质为商王帝辛驾车,因父亲被囚面露不满)。
周人上下为了营救主君多方奔走,也许是贪恋周人送的珍宝(周人向帝辛进献骏马,美人,奢侈的马车等大量物品);也许是被姬昌的忠诚所感动(姬昌被关押期间“积极改造”态度端正);也许是周部落这个“打手”还有用(与东夷各部落的战争牵扯了帝辛极大的精力,商王朝需要周部落帮忙镇守西部)等等等等。
总之帝辛也许作出了他一生最最失误的决定,在被囚禁7年后,帝辛将姬昌放归周部落。同时为了笼络姬昌,缓和商周关系,帝辛还脑子进水般的赐给姬昌弓,矢,斧,钺(弓矢代表“征伐之权”,斧钺代表“杀戮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