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的继承者们都该写份检讨书!
看周遭的年轻人谁在拿着电话看京剧的?问问周遭的熟人谁能说出几个京剧大师的名字,如果真能遇到这么一个人,那简直就是在地球上遇到火星人的几率了。
中国传统文化名目众多,其中最为瑰丽者当属徽班进京后的京戏,也叫京剧,在很长一段时间昆曲是长三角附近人们喜欢追捧的剧目,后来京剧的优势展现,从北京拓展开来的影响力简直像原子弹一样,颠覆了当时所有人的认知。
解放后,京剧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弘扬,在六十年代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十年动荡京剧大师被凋零了,有些流派得到了传承,有一些甚至断档了,这是我们的损失。
改革开发后,市场经济吹遍各个行业、地区,人们的重商主义迅猛发酵,一切以金钱为目的,而这时候,文艺的存在则显得“格格不入”,很多戏曲学院依赖国家补贴苟延残喘的活着,他们显然还没有从变革中醒悟过来,这阵痛还需要一些时间。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之心开始回归,社会也在追求精神上的补给,曾经一段时间深圳的画廊一条街,一幅画可以卖到几万甚至更多。
这个时候发现京剧这个曾经辉煌的艺术瑰宝已经被我们闲置在库房里蒙尘很久了,赶紧取出来掸掸灰尘,上好了妆容准备粉墨登场时又发现曾经的票友们早已老去,而年轻的后生们早已沦为网络和手机的奴隶,这就尴尬了,没人看,演戏给谁看啊。
可是在我们看来,京剧界的门派之争还是那么严酷,互相看不起,年轻人想要出人头地的情况下没有给老一辈“打好招呼”你就根本没机会起来。
现在有些人知道的著名京剧年轻演员王佩瑜,她所饰演的老生得到了行业及观众们的认可,但是在之前她也说过在这个行当里想要出头很难,首先要拜师,有个人领你,否则你会被其他流派挤兑死,而且你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啥时候死的。
而王佩瑜自己能出来是因为她和谁都没有竞争,老演员嫌他太嫩,威胁不到自己的江湖地位,稍微年轻一点的演员大多都是青衣或者就是花旦,而王佩瑜是年轻的老生,大家看,王佩瑜是不是捡个大便宜,不威胁任何人和流派,所以任何流派和个人都不会给她使绊子,有可能还能成为朋友帮个忙。
再看那些京剧大师们高高在上,拿着国家的补贴,这一个演讲,那一个收徒,她们想真正走进那些不懂京剧的年轻观众机会很少,因为什么?一个字告诉你,是因为怕!
因为在那些不懂京剧的傻白甜的年轻观众面前是没有人捧的,也没人喝彩叫好的,那多尴尬,丢人啊,自己可是一代大师啊。干嘛找那个不自在啊,还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混的吧,这里的水温适合自己,外面冰冷刺骨。
各个门派的京剧大师们(活着的继承者人),在此就不点你们的名了,放下身段做些京剧开拓的实事吧,百年后你的名字必将会刻在功德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