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401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小说看似描写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情故事,但实际上却是一部哲理小说,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
米兰·昆德拉:
捷克作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2019年重新获得捷克共和国公民身份。他曾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1985年)、卡夫卡文学奖(2020年)等多个国际文学奖,并6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米兰·昆德拉的父亲是位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米兰·昆德拉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后来,当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与其他许多捷克艺术家和作家一样,昆德拉早年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乐观的改革精神开始,却最终被苏联军队镇压。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1968)中就对当时苏联的极权统治进行了讽刺。小说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多次加印,但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也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昆德拉于1975年离开捷克移居法国。到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1979年他在法国完成了《笑忘录》,讲述在苏联人占领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这部小说同时包含了几篇并不关联的故事,并夹杂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时期作品的基调。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90年昆德拉发表《不朽》,这是他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成的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因素,与其早期作品相比减少了很多政治性,却又加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考,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调。除小说外,昆德拉还有《小说的艺术》(1986)《被背叛的遗嘱》(1993)等文论集。
昆德拉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而非一个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他的作品饱含的哲理让他成为世界级文学家,在其作品中充满很多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而且触及深刻。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1985年,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了《世界文学的两个见证:南美和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发》,介绍了南美作家马尔克斯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昆德拉被正式介绍进入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界、思想界言必称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媚俗”等词汇一度成为流行语。他启迪中国文学界:真正一流的作家应该首先是思想家,让中国作家们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人自身,少作空洞的宏大叙事。
关键词:外国文学 捷克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