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一个创意社群,来为你的策划生涯下半场加把劲儿【线下活动】
职业的上半场
在职场上,存在着一个怪圈:
似乎在就业后的三年当中,不少职人都觉得自己陷入了“进步”的停滞期。
像一层结界或是封锁线,让不少人都困在圈内,很难突破。
这个过程是如何一步步慢慢到来?
那年你22岁,大学毕业。
你学的是个文科专业,比如公关、广告或是新闻。
大学期间你忙着参加社团、忙着恋爱、忙着找回消逝在初高中时每个闷在家里做作业的苦短春宵。
临近毕业时你开始有点慌张,毕竟大学学的知识跟实际找啥工作之间,貌似也没啥关系。
你不是985或211的毕业生,英语水平也一般般。
当然你也相信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无限可能。
在媒体每年都在说的最差就业年份,你忙不迭的找了家公司准备先就业再择业。
老板安排你先做新媒体小编,你每天有大半的时间都在网上逛荡,美其名曰寻找灵感。
当然实在着急的情况下,你多半会去知乎上找找相关选题下高赞的回答洗个稿。
工作了一年,你开始觉察到这样的工作并不能给你想要的未来。
于是你开始有意识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你开始看书、看干货微信号、购买一些线上的课程、参加一些线下的交流活动。
讲真,在同龄人里你已经相当努力了。
但是在这样的一系列操作中,你却发现越来越迷茫。
你开始意识到,如果光是看案例、看书。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启发。但是却经常感觉接触的知识跟现实的工作难以结合。
你知道蓝海战略,清楚定位理论,对波特五力模型如数家珍……
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你收起手机走下地铁,看着城市万家灯火而自己形单影只……咳咳咳……画风偏了……
总之,你开始产生疑问,究竟这些商业著作能否在现实里变成真金白银?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的知识体系更新?从而加速的寻找到自我通往未来的职业进阶?
这里我有这样几个建议:
第一,你要搭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当你选择从事营销相关的工作,你必定需要在过程中掌握这样一系列的知识。
1,营销的理论知识
营销究根结底,是商业的逻辑,简单说是做生意。
历经千年的商业发展,随着工业革命,这些知识被逐渐总结出来,并在实践中演练了近百年。
如果可能,你应该在最初的书库选择中,加入最经典的商业逻辑书籍。
在了解了商业发展和营销的经典理论作为知识结构的打底后。
你还需要紧跟时事,及时的补充一些当下热门的营销理论和书籍。
比如提起增长,你是否了解过有关增长黑客的知识?
比如提起运营,运营类的书籍你看过几本?
经典理论打底,加上潮流知识的补充,你就搭起了一个稳定的“知识结构三角形”。剩下的就是在三角里涂色。
2,你需要清晰的了解所在行业的产品知识;
从事任意一个行业,你都应该了解该行业的产品发展脉络。
你需要学会通过市场调查,找到你所在的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并在与竞品的对比中,找到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区别于竞品的核心卖点。
3,你需要了解目前营销领域中,最流行的传播方式、工具和技巧;
你要掌握一系列的工具和技巧,比如做新媒体,你应该深入的研究有关海报的撰写、有关H5的想法、有关短视频的创意、活动的策划……
在职场初期,当你在某个具体技能上被认可,你将为自己带来极大的自信增长。
我的前同事,曾经在TP负责几个电商项目的运营。因为是代运营公司,所以经常会有与品牌方的计划和总结汇报。
他就苦练PPT排版,这为他在品牌方汇报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认可。
而近年来营销圈里很红的鉴峰老师,在创业初期,就带领团队苦练关于“微信内裂变”的内功。
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裂变打造出了一系列刷屏的案例。
用“裂变”作为自身业务的一大强势标签。这也是“定位”理论的实际运用。
看到这里,你不妨问自己一下,在目前你自己的职业履历中,你是否有这样强势的标签,让老板或同事非常认可?
职业的下半场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方法对于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是成效显著的。
但对于已经在职场里打滚五年或以上的老鸟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因为对于已经工作五年及以上的职人所需的进步,并不仅仅靠自己就可以获得。
工作多年后,你已经是所在行业中的“老油条”了。可以轻松应对来自公司内的各项要求。
多半在公司里你已经是主管或经理的岗位。
如果说工作的前三年多数像是单一一条之间路程的话。
那么工作五年,你开始走到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眼前的行业和职业,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努力再进一步升职到总监?
还是想想自己的兴趣,也许要考虑换一个行业或者职业方向?这一步该如何走才能更加顺遂?
当大部分以前自己所擅长的基础性执行工作都已经有新一代的实习生轻松上手。
你再次对自己的未来很是不安。
眼看着中年危机即将到来。你在想目前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薪资,自己的能力,甚至自己所在的公司。
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能够抵挡住下一次经济低潮的冲击?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眼看着P2P行业、区块链行业、VR行业、共享领域都纷纷浪潮过后一地鸡毛。
当追热潮的后遗症不断显现。我们发现在正常的商业环境和职业生活中,我们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亟待进一步的更新。
职场的下半场,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邀你一起参加:
1,技巧实时在变,但系统化的营销思维和创意从不过时
我希望组织一个线下社群,在这个社群里,预计每月最多2次聚会。
我们可以线上沟通每期聚会的选题,每个与会的同学都需要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形成尽可能详实的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每个人天然会被自己的思维限制住。
但是如果有多位伙伴一起参与共享,过程中你自然可以获得新的启发。
2,只靠自己听或看书或课程很难真正掌握一门知识!你必须要主动的练习、实践才能将知识从书上变成自己私人所有
在三节课,平均每位学员可能听课只需1小时,但是课后所需做作业的时间,却需要3到5小时。
而三节课为了让学员们切实的掌握能力,与其他线上教育机构所完全不同的做法就是提供敦促做作业和助教反馈作业质量的服务。
虽然在过程中很多人饱受助教催作业的“凌辱”,但是效果十分明显。大部分三节课的学员都在结课后对助教产生了“人质综合征”。
为啥反馈如此重要?简单讲有两个原因:
1)当你学习一门新知识,如果不经练习,大脑会选择遗忘这个信息。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用,也许能给自己留个印象,变成潜意识里的一个条件发射或价值观也是可能的。
但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不实际练习,大脑就会当自己没听过。
2)大脑在接受信息时存在信息漏斗,而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你对一件事的理解距离老师原本讲述的内容,好的情况下也许能吸收个80%。
但你不通过练习的形式反馈给老师,那老师就无法用他的标准来帮你做判断。
而在学习这件事儿上,老师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他对于一件事的标准的设立。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你想掌握一门新的能力,纯靠听课或看书而不做练习,很难真正掌握这项手艺。
而回到问题上来看,营销领域的范围如此之广,你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真的能让你看到营销领域或策划领域的全貌?
就比如短视频或TVC的拍摄,有多少人有过跟组拍摄的经验?有多少人有过剧本撰写、分镜、拍摄、剪辑、调色、配音的完整历程?
或者说到公关,我们大多时候以为是需要写写稿,跟媒体老师喝喝茶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真正遇到公关危机时,我们多少人帮助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危机公关操作手册?
以上仅做举例,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术业有专攻,我们即便工作多年,所能接触到的营销行业知识依然是杯水车薪。
3,你的公司有专门的创意团队么?你的创意团队是否有合理的机制能够产出优秀的创意?
我们每每看到数英等网站上优秀的案例,时常觉得看过的案例足够多了,那么临近自己要做个活动创意时,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但事实是,我们看过太多的案例,这些案例也许能帮我们节省20%的时间,但仍有80%的路程需要我们自己重新摸爬。
而大多数公司几乎不具备产出创意的能力。
大多数公司的创意团队在做头脑风暴这样看似简单的会议时,最终都变成员工神侃或沉默,领导一拍脑门定乾坤。
这么说来,大多数的领导大概都练过铁头功吧,不然为啥拍了辣么多次还没挂掉……
总之,创意得来不易,启发千金难买。
但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以线下活动配合线上远程参与的形式。
来帮助有意在营销领域或创意领域再进一步的伙伴们搭建一个平台。
简单说,我们会不定期在社群内发布讨论话题。
线下的伙伴可以在每个月选取一天,以线下聚会的形式进行创意分享、现场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知识交流。
同时也欢迎线上的伙伴自发的进行资料收集和方案撰写,后续我也会第一时间帮你看一遍方案,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