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岑夫妇的育儿分歧,引上万网友热议:挫折教育和鼓励教育孰优孰劣?

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里,台湾主持人侯佩岑和丈夫黄柏俊一起陪儿子翊恩练习击剑,两个人在“陪练”方式上产生了小分歧。

侯佩岑在和儿子对战时偶尔“放水”,有意给儿子留下反击的机会。儿子连得几分后,立刻成就感满满。

她认为育儿应该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继续练习的兴趣。

爸爸黄柏俊和儿子对战时,却一招一式毫不手软,他认为平等地对待孩子,更能锻炼他的韧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是该采取鼓励式教育,还是直面不足的挫折教育呢?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呢?

别让过度鼓励伤害了孩子的“逆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曾在纽约的十几所学校中进行了一场实验,研究赞扬对孩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之前总是被夸赞“聪明”、“有天赋”的孩子,在面对难度升级的问题时,几乎都选择了逃避,认为挑战失败会证明自己“并不聪明”,陷入紧张不安的状态,更乐意去做那些自己信手拈来的题目。

而那些经常被称赞“你真努力”、“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的孩子,遭遇失败后,会专注于寻找原因,90%都选择迎接更难的挑战。

上面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鼓励式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但赞扬必须因时制宜。

在孩子露出胆怯时,就习惯性抛出称赞,很可能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反复尝试、锻炼“逆商”的好机会。

一旦孩子失去挑战自我的勇气,就容易沉溺于被表扬的虚幻满足中,害怕走出舒适圈,每当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一感到有失败的迹象,就会立刻放弃,这显然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进步。

“打击式”教育想有效

掌握分寸很重要

在《少年说》节目中,高一女孩清茹对台下母亲道出的一段话,说出了不少中国孩子共同的童年伤痛。

女孩说,她的妈妈总是拿她和表姐做比较,总是说表姐这也好、那也好,让她向表姐学习,好像一直都看不到她的努力。

自己每天起早贪黑认真学习,却得不到妈妈一句表扬的话语。

“表姐晚上不敢上厕所,但是我敢啊;她不愿帮姑姑洗碗,但我愿意啊。”

女孩哭着质问母亲:“我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你为什么不能夸夸我呢?”

台下的妈妈说,她之前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女儿的“激励”。

女孩立刻反驳道:“我不喜欢这种鼓励。

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长大,永远无法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认可,这种打击式教育,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

此前在一个儿童钢琴比赛的现场,Professor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同样是面对未晋级的自己的孩子,家长们的做法迥然不同。

有的家长一味用赞扬和鼓励宽慰孩子,生怕孩子不开心:“你是最棒的!最优秀的!”

有的父母则是没有耐心地指责:“让你平时不好好练,为什么别人就能坚持下来,你怎么不行?”

也有家长首先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后再给出鼓励:“为了参加比赛,你准备得很认真,虽然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妈妈相信你只要坚持这个态度,下次一定没问题。”

从这些家长的话语中我们就能明白,打击教育和挫折教育不是片面地否定孩子,而是要试着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暂时的不足,然后给孩子以指引和激励,让他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勇敢前行。

输得起的孩子才能赢得漂亮

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目的都是相似的,就是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抗挫折能力是人生征途上的重要基石。

对赢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永远相伴相行,没有人会是永远的胜利者。只有让孩子懂得失败、成功都是人生常事,学会接纳失败,正视自身的局限性,才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敢于输,也输得起。

在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有一场孩子间的对决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男孩李云龙对战意大利男孩安德烈·拉托雷。

比赛检验的是两个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但是对双方的抗压能力和应激心态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比赛一开始,李云龙就误以为自己失误了,心态瞬间崩溃,在节目录制现场失声大哭,口中一直重复道:“我摆错了,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

对手安德烈·拉托雷全程都一直很平静从容。

最终成绩公布,李云龙得知自己赢得了比赛,立刻破涕为笑,变得兴奋不已,安德烈则微笑着跑过来祝贺李云龙,还给了他一个真诚的拥抱。

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常态,保持宠辱不惊才会笑到最后。

Professor点评:

鼓励式教育和挫折教育孰优孰劣并无定论,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性格、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场景因时制宜。

孩子年龄较小时,可以通过鼓励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年龄渐长,适当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现实生活并非事事如意,提高孩子的“逆商”。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永远“输得起”的底气,无论收获的是外界的夸赞亦或是打击,都能保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即便跌倒受伤,也能重新站起来,这样才能赢得漂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