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凉血的5个经典药对,老中医这样用

小编导读

天气日渐炎热,大家都会觉得暑热难耐,而身体里“热度”增高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不过,这里的“热度”可不单指体温,而是中医所讲的“热邪”。那么,如何解决身体里的“热”呢?这时候就需要清热解毒凉血类中药登场——

金银花、金银藤、竹茹

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金银藤甘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竹茹味甘,微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三味药均入肺、胃二经,均可治疗外感热病,姚老将三味药相须同用,共取其清热的作用,用于痰热咳嗽、烦热呕吐、风湿热痹、温病发热、关节红肿热痛者。常用量为金银花12~18g,金银藤18g,竹茹12~18g。

白头翁、秦皮

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秦皮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的功效。白头翁与秦皮同用,首见于《伤寒论》中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痢。

姚老利用二药共同归经入大肠的特点,相须为用,取其凉血解毒、燥湿收涩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肠炎痢疾、胃溃疡出血、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及其他炎症出血。常用量为白头翁9g,秦皮9g。

白鲜皮、地肤子

白鲜皮苦寒,入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地肤子辛苦寒,入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姚老将二药相须为用,利用其苦寒的特性,以清热凉血,燥湿解毒,用于止痒,对于各种皮肤瘙痒者疗效显著。

此外,因其清热解毒之功效,姚老擅于将二药联合用于治疗咽痒。常用量为白鲜皮6~12g,地肤子9~18g。用于咽痒剂量偏小,取其轻轻上浮之意。

白茅根、大蓟、小蓟

白茅根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大蓟甘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小蓟甘、苦,凉,归心、肝二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三味药相须为用,凉血止血,用于治疗鼻出血其疗效显著。常用量茅根15~31g,大蓟、小蓟各15g。也可各取少量代茶饮。

贯众、板蓝根、大青叶

贯众苦凉,入肝、胃经,具有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板蓝根苦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

姚老擅于取三味药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抗病毒治疗,临床用于治疗与预防各种类型流行性感冒,常用量板蓝根12g,大青叶18g,贯众9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