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变与不变
济宁人都知道,粉莲街东首有家吉祥米线馆,十多年的老店。米线不是济宁的传统小吃,但是,这家店却做出了济宁特有的风味。
第一次去吃吉祥米线,还是2003年冬天,那时,还是用橘黄色的碗,盛着细细的米线,浓浓的汤汁,上面均匀的摆着鸡肉丁还有三颗鹌鹑蛋,端上桌时,热气腾腾的,软糯鲜香,香飘四溢!再配上几串麻辣串,浇上特制的甜酱,趁热吃,那叫一个香!
后来,去外地读书,在外吃得是那种稍粗的米线,没有了浓郁的汤汁,怎么也吃不出吉祥米线的老味道。口味因人而异吧,肯定还有很多人喜欢吃砂锅过桥米线,配料多,口味也多。只是,我还是喜欢吉祥米线。
直到前两天,路过吉祥米线馆,又钻进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当年三块钱一碗的鸡肉丁米线,十多年也涨到十块钱了。当时三毛五毛的串串,也涨到一块两块三块不等。价钱不重要,口味还是那个口味!
吃着正香的时候,滨哥说:你看,收钱的那个大爷,十好几年了,都没变模样!
我这才注意到。是呦,大爷还是那个大爷!他依然还是十五年前的样子,精神焕发,耳聪目明,口齿清晰,依然眼神犀利,不苟言笑。他还是稳如泰山地坐在属于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熟练的做着自己熟悉的工作,算账,收钱,找钱。只是,账台前多了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
饭点时,客人络绎不绝,老爷子依然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算着账,如行云流水。几号桌,米线几碗,麻辣串几串,八宝粥几碗,多少钱,一清二楚。没有算账的时候,老爷子就盯着监控视频,一切尽收眼底。
我又开始感慨了。任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老爷子每天都会来这里做着同样的工作,在我们旁人看来多么无趣又枯燥的事,老爷子依然乐此不疲。我想,也正是每日算账收钱找钱的工作,才让老爷子依然精神抖擞吧!不是说,脑子越用越聪明吗!
十五年了,这里一成不变的是,吉祥米线馆金字招牌,吉祥米线的口味,还有精神抖擞的老爷子!
这里也有悄无声息的变化,比如,橘黄色的小碗变成了里红外黑的大碗,比如原本桌上放的如手掌大的小收音机,现在换成了大屏幕、能播放彩色视频的戏匣子了。比如吉祥米线馆开了好几家分店。比如十五年前,我和滨哥两人肩并肩走进店;这次,我和滨哥带着孩子一同走进这家老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