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看懂一家公司?怎么去看?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既然是买公司总要懂自己买的是什么吧,还有经常说的不...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既然是买公司总要懂自己买的是什么吧,还有经常说的不懂不投,那么什么才叫懂一家公司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先用芒格的方法,反过来想,什么情况是不懂一家公司。
1、当你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怎么赚钱、什么产品的时候肯定不能说懂这家公司吧。
2、当你拿着一家公司的股票代码,到处去问大V能不能买的时候,应该是还不懂这家公司的吧。
3、买入后经常想卖掉,心神不宁,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是睡觉,也很难说自己是真懂这家公司吧。
反过来想后我们还是要直面问题,从前边不懂一家公司的情况看看,我们想弄懂一家公司要知道什么?第1条告诉我们要知道企业怎么赚钱,也就是看到懂一家公司要知道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
第2条和第3条都是要能大概对一个公司的价值有所估计,要不然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买(第2条),什么时候该卖(第3条)?这里的价值就是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也就算说看懂一家公司要能看懂这家公司的未来现金流。
综上我对看懂一家公司的最简单理解就是,大概能看懂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的现金流折现。
这里要解释的是,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要把自己和别人神化,觉得懂就是全知全能,事实上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已经很厉害了,因为你要看的商业模式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你不可能全懂,要不然理论上你可以做出类似的企业。
而看懂未来现金流更难,未来现金流顾名思义,是未来企业能创造的金钱价值,是未来的事情,未来就涉及预测,既然是预测就有概率,而且是因为黑天鹅事件的存在这个概率永远都不是100%。
不过不要灰心,懂得多些的人犯错的概率肯定是低一些,段永平肯定比我懂苹果懂得多,这也是他能在上边赚更多的钱原因之一。巴菲特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很少犯错,而且就算犯错改正的也比较快,也就是说他能坚守能力圈,做到不懂不投,当年互联网那么火的时候他还是因为没看懂没有进入,虽然前期遭到了嘲笑,不过在互联网崩盘的时候才知道谁才是真神,而且这里的坚守能力圈也不是故步自封的意思,能力圈也可以拓展,巴菲特后来投资苹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综上,虽然懂是相对的,但也不是说就没有一个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应该是个人自己定的,你觉得了解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出手,那就是你的标准,投资是一个依靠个人作出决策的事情,不像种地,人越多越好。
下边说说我大概的具体标准,都是临时想的我还没有一个芒格说的检查清单,这个可以在看企业的和投资的过程中逐渐建立。
一、商业模式懂的标准:
1、这家公司怎么来的?历史是怎么样的,面对困境和压力的时候动作有没有变形。
2、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赚多少钱,其中有多少是自由现金流,有多少是维持现有规模必须要继续支付的。
3、这家公司主要产品是什么?这个产品有什么差异化,满足了人们怎样的需求?人们为什么愿意购买
4、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如何从原料到产品,又是如何把产品卖给消费者的,后一句话是说这个产品是如何到消费者手里的,这里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其中就包括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买这家公司的产品(也就是第3条)。
二、未来现金流懂的标准:
1、未来企业还能不能用这样赚钱,毛估估下大概能赚多少钱?其中的自由现金流是多少?
2、企业未来为什么能继续这样赚钱,要知道资本是逐利的,为什么没有其他人资本过来分一杯羹,抢占这家公司的现有的市场份额呢?这家公司的的护城河是什么?
这里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但其实也不需要看这么远,能看个三年五年就很牛了。单看三天五天就纯属胡扯了,三天五天公司的产品很难发生变化。要知道巴菲特说的护城河是慢慢消失的。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下边是具体的方法论。
1、先看商业模式
上边已经论证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如果真看不懂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那就放弃吧,时刻牢记不懂不投,但也要知道懂是主观的,最好给自己定几个标准,最好能写下来,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懂,很多人会不懂装懂的,包括本人。
2、再看企业文化
其实企业文化没想象的虚,你把企业想成一个人,看看这个企业以前说过什么,又做过什么?也就是吹过什么牛,实现了吗?对自己的认知清晰吗?是不是喜欢骗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个企业是追求利润还是追求服务消费者(或者用段永平的话来说是不是追求更健康、更长久),追求利润的很容易急功近利,追求服务消费者的打磨好产品的可能性更大。
3、看财报
其实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获取就是通过公告、财报、新闻、事实等,但为什么要把财报单独拎出来呢?
因为财报实在是很重要,它是企业经过审计的自我描述,自我总结,想了解一个企业,不看财报说不过去,它是了解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不过不要迷信财报,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4、看产品
说了那么多最终还要落实到产品上,关注企业还是要从关注产品开始。
苹果的苹果手机,茅台的茅台飞天,腾讯的微信和QQ,这些才是这个企业的根本,去弄懂公司而不关注产品就像海市蜃楼,看得再清楚看得也是假东西。去段永平博客看看段永平发了多少关于苹果产品的帖子吧(其实他发帖很少,但是关于苹果的产品很多。)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有新的想法再来加上。
其实以上这么多点都是用来排除企业的,比如产品不喜欢的不碰,企业文化不喜欢的pass,财报造假的删除自选股,商业模式很差的就算了。
这里有点像数学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的哪一项都不是买入行为的最终理由,最终理由是是这些点的全部,而只要哪一点不满足都可以直接排除。
以上是我的全部逻辑,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一家公司吧,不过不懂买入也没什么,毕竟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赌场还有很多人付很大的代价去光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