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之“闻政与求政”


15.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温和,脾气好,如沐春风,但是有原则,不是一味老好人的乡愿类型。

  • :善良,良善更合适,不是做个好人这么简单,是对人事物有更好的处理的能力。

  • :恭敬,待人谦逊,不是假客气,或者好酒好菜的招待,也不是言语行动的恭维。

  • :节制,约束,不是节俭省吃俭用,强调自我约束不好的思想、行为和语言。

  • :谦让,不是忍让,不是有分歧不坚持自己正确主张。

求和与,一个主动去问,一个主动告知,孔子闻政是哪一种方式?最了解老师的是子贡。老师用自己的德行感召各诸侯国主主动问政,你说是问来的呢还是招来的呢?

了解孔子还有孟子。虽然隔了150多年,但孟子自称私淑孔子,即未能亲自受业但学而尊之为师。《孟子》万章篇有描写孔子周游列国时闻政方式的一段:

万章问孟子:“有人说孔子在卫国的时候住在疮医家里,通过疮医来接近卫君。在齐国,也是住在齐君宠幸的宦官瘠环家里,希望以此接近齐君。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没这回事,不是这样的,是好事者编出来的。在卫国的时候,他住在卫国贤臣颜雠由家里,弥子瑕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姐妹俩。弥子瑕对子路说:'让孔子住我家里,卫国卿相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因为弥子瑕是卫君的宠臣。子路把话传给孔子。孔子说:'我得不得到位置,自有天命,弥子瑕怎么能让我得位,我又干嘛要住到他家去呢?’”

孔子周游列国想的是传道,如果一来就拉关系,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那不是背道而驰吗?孔子对于为政的态度,一向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无可无不可。


以经解经:

  1.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

  2.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4.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孟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