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尉缭的计策触摸到人性

1、

史记: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臂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合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勿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

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

2、

我第一次读简直拍案惊奇。

人才啊。什么是人才,很简单,一个需要,一个有用。 双方一拍即合。举个例子,你是日语高手,可人家需要英语,你会日语用不上。构不成对应关系,也就成不了,别每天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故事中你看魏缭,人家知道秦始皇想统一天下,这是刚需。关键是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知道人家的需要这相当关键。来了以后直接指出问题:

秦国很强大,和强大的秦国相比,各诸侯就像秦国的一个郡县一样小。强弱是明显的。既符合实际也给秦王送个高帽子。 接着一转折,说,也有缺点,怕的是六国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地攻打秦国。当年的智伯、夫差、湣王都是在强大的时候,一骄傲,就败了。骄傲是人的情感,谦虚属于人的理智。感情用事的人往往失败。人家魏缭一来就指出这么大的问题,一听就是高人。

一般人指出问题,给不出解决的方法,人家魏缭可不一样,不仅看到了问题,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要舍得花钱去贿赂各国的大臣,以打乱他们的计划。并且连总费用都计算好了,这样做不过用三十万金,就能灭掉所有的诸侯。

秦王虽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位高人。马上采纳了魏缭的建议。还每次接见魏缭都以朋友的礼节相待,穿的衣服、吃的饭菜都与魏缭相同,秦王是一国之君,魏缭只是一介布衣,这样的礼遇搁谁都受不起。

魏缭是高人,不糊涂,私下说:“秦王高鼻子、细长眼、胸脯长得像猛禽,说话声音像豺狼。这种人刻薄少恩,心如狼虎,穷困时甘居人下,得志时反口咬人。我一介布衣,但接见我时甘居我下过于客气,假如他日后一统天下,那普天下之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这种人是不可久交的。”

魏缭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想跑,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尉缭在观察秦王,秦王也在观察你。想跑,秦王马上拦住这个朋友,提拔他尉缭做了国尉。

秦王知道这人是个人才,不被自己所用,他也不会给别人。人才最大的资源,到了敌国,就是一种灾难,就是统一六国道路上的障碍。

魏缭没跑成,被秦王挽留下来了,并任命为国防部长。
        秦王采用了他的计策,但让李斯去实施这个离间计策,这就显示出秦王的高明,具体如何高明,自己反思。

3、
      第二次读这一段,我是悲恨交加。

战国时期的六国,哪个国家不是历经了几百年,沉淀的文化,厚重的选人标准,都自成体系,国家的重臣哪位不是腰缠万贯,能参入国家决策的,还差你秦国这点钱吗?秦国30万金,分到六国去,一个人才分几个小钱呢。这些重臣,难道分不清楚轻重缓急吗? 若连这点小伎俩都看不清楚,在国家的高位上还能坚守住吗?
      历史不骗人的,恰恰是这帮人,在出卖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丢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性吗?是感情胜过理智还是基本没有理智?拿敌国的钱财,能分不清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吗?
       魏缭的计谋并不高明,却在人类历史上屡试不爽,这难道不是可悲的事情吗?

选人重才不重德,这是必然的结局。经历过几千年的,我们从近代历史,依旧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在持续上演,这难道不是最可悲的?
         4、

魏缭摸清了人性,我们顺着史记看,还有更令人惊叹的。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是不错的同学关系。可正是李斯这位同学,害死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韩非。
     这样的例子太多,庞涓想害死自己的同学孙膑,把人家的脚砍断了,让自己的同学成了残废。孙膑投奔到齐国,把庞涓射死在大树下。

人性变了吗?几千年过去了,人性一直稳定。不稳定的依旧是理智。

(0)

相关推荐

  • 间谍专家李斯:从粮仓里的老鼠,悟出使用秘密战争的“仓中鼠”

    秦国的丞相李斯,是战国时期非常注重使用间谍进行秘密战争的人.他协助秦王政,用间谍的秘密活动配合公开的军事进攻,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就雄心勃勃.他曾在郡中当一名小官,有一次 ...

  • 此人是天才的战略家,一生献一策:杀了一位名将,灭了两个强国

    艾尼网络雅惠2020-12-16 18:15大图模式战国初期的霸主是魏国,如果要问起战国七雄中哪国人才最多,毫无疑问是魏国,看看魏国流失了多少人才:孙膑最初到的是魏国,被庞涓设计陷害逃亡到齐国,是导致 ...

  • 《韩非子》解读 存韩第二

    古风藏书<韩非子>解读存韩第二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韩国将秦国当作宗主国来侍奉已三十余年,对外,为秦国提供屏障,阻止东方各国的进攻:对内,就像草席和坐垫一般屈居在下,听任 ...

  • 战国310 尉缭说秦王——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秦王也

    上次说到秦王嬴政很想见兵法家顿弱,也就是尉缭.当然尉缭这个名字是后世人叫他的,在当时他叫顿弱,尉缭是秦王嬴政把他封为国尉之后才称他为尉缭的.顿弱提了一个很苛刻的条件:"老大你想见我,行,但是 ...

  • 读通鉴(19)组织里的张仪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读通鉴(19)张仪的博弈论 注:资治通鉴其实就是博弈通鉴,对于各国来说,就是囚徒困境,张仪的判断是对方会选择什么?他拿什么出来?人大多数时候,不会有全局性的思维,都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什么事对你 ...

  • 晓锦源:从旅游看物性与人性

    文/晓锦源 鸟类有迁移,古人也有迁徙.这是似乎有相通的之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下是旅游热,人们只要有可能都喜欢外出旅游,去哪里旅游说不清楚.喜欢旅游是人的本性.旅游与迁徙都是空间的位移.放在自然 ...

  • 晓锦源:选择发展还是选择完善

    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 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的时间长了,作者就越来越多,自然形成了格式套路. 豪杰 ...

  • 晓锦源: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

    2019年8月27日凌晨,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来了个"空中转体".两个重4000多吨的梁体,在30米的高空旋转近60度,73分钟后桥面"握手"对接,合 ...

  • 晓锦源:海岸线经济--看不懂的未来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城市多数沿河而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距海岸较远的大陆内地.   沿海城市都不是大城市. 迄今,中国政府已将111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 ...

  •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 晓锦源:粮食依旧是时代的痛点

    看到问题: 今年受蝗虫肆虐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粮农组织几次警告今年全球可能遭遇粮食危机. 中国历史上受粮食影响,而造成的的动荡,数不胜数.鉴于此,我们有储备粮机制,而且没受蝗灾影 ...

  • 晓锦源对城市帝国,关于农村发展的商讨

    最近看了城市帝国馆友的文章,觉得很有启发,写如下的感想.但对他的提法并不认同. 城市帝国认为,农村渐失生机,究其原因有两个:1.种地不赚钱,:2.小农经济,劳动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在全球化农业 ...

  •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