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孟加拉豆娘鱼(拼音:mèng jiā lā dòu niáng yú)学名:Abudefduf bengalensis (Bloch, 1787)孟加拉豆娘鱼,又称孟加拉雀鲷,俗名乌鳞篷、孟加拉雀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雀鲷科的其中一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7)列为:无危(LC)
其他中文名:厚壳仔、孟加拉雀鲷、咬拨婆(澎湖)、黑盖仔(澎湖)、咬仁皮仔(澎湖)、黑花咬者婆(澎湖)
同种异名:Chaetodon bengalensis、Labrus macrogaster、Glyphisodon palmeri、Glyphidodon affinis。
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20-21个。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14-15;臀鳍硬棘II,软条13-15;胸鳍鳍条19-20;尾鳍叉形,末端呈圆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体呈灰黄色或黄褐色,体侧有6至7条黑色横带,其中第一条位于鳃盖上方,较不明显,第七条在尾柄上,有时亦不太明显。胸鳍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鳃盖骨后缘上方不具黑点;尾柄除黑色横带外,无其它黑点。体长可达17公分。
栖息于沿岸较浅的岩礁区,水深0至5米,但在1-2米处最为常见。大多于礁区上方或中水层成小群体或大群游动,常与👉条纹豆娘鱼( A. vaigiensisi )一起混游。
本鱼栖息于沿岸较浅的岩礁区,不迁徙。属杂食性,以动物性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它单独或小群出现在近岸礁石和泻湖环境中岩底的安静水域。幼鱼有时会在潮池中被发现。这个物种有很强的领地性,父母的守护在这个家族中很常见。
雀鲷科中的鱼类繁殖方式都是附着卵式的,所以都能进行人工繁殖,小丑鱼在我们所知道的已经有很多种杂交品种正在水族市场上销售,至于其他的廉价鱼都没有经济效益,所以没有人进行特别的繁殖。
分布于印度至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台湾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东北部、澎湖、小琉球、绿岛,模式种产于孟加拉。
该物种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它在整个分布区普遍存在,在一些地区局部丰富。虽然有开发,但开发量极少,而且该物种也不是特别的目标。没有已知的主要威胁,因此,它被列为最不关注的物种。
雀鲷科中的鱼类它们都是机会主义掠食者,有像小丑鱼那样栖息在海葵附近生活的,也有像青魔蓝魔那样栖息在鹿角珊瑚群中生活的,它们的一生都离不开珊瑚群。它们属于杂食鱼类,不管荤的素的都通吃,只要水中飘过的物体它们都感兴趣。所以作为水族箱饲养来讲,无疑它们是新手入门的首选鱼。
属较大型之雀鲷鱼种,亦为市场少数有在贩卖的雀鲷鱼种之一。油炸使其鳍条及骨酥后,亦不失为一味美之海鲜。
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Abudefduf also known as the sergeant-majors is a genus of fish in the family Pomacentridae. This species was discovered by Ali Manikfan.The name is from Arabic abu, "the one with"; and def, "side", and the intensive plural ending -duf. The name thus means "the one with prominent sides".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