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密度(上)
诗的密度,是指诗词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使句字精炼浓缩,所含的诗意丰富饱和,从而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一句数折,意象复迭
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这首诗颂扬了韦匡赞的贤良有德和二人的友情,料想别后情状,感叹在危难时局中,个人命运的可悲和别离的苦痛。“日短江湖白发前”,“日短”与“江湖”不联接,“江湖”与“白发”也不联接,节节断开,一句三折,使诗句富有深沉雄浑的意味。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此诗歌咏一位圣女及其居所圣女祠。描写了圣女祠的景色、神秘气氛和圣女的行踪飘忽;追述当年初过时的际遇,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一春梦雨常飘瓦”,如果省作“春雨常飘瓦”,只能够成单一意象,加个“一”字,便有了春雨绵绵的具体意象。加个抽象的“梦”字,与具象的“雨”结合,便起了曲折,形成繁复的意象。全诗意境缥缈沉郁,含蓄地寄寓了诗人的今昔之感。
二、层层深入,波澜迭起
王昌龄《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美丽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引用吴王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使诗句转深一层含意更深,既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赞美,还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苏轼《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是苏轼被贬在儋州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具体地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自临钓古汲深清”,东坡自汲是雅事,钓石是雅物,钓石下清澈的深水何尝不雅?取来煎茶则更雅。自然平易的一句之中含有多层含义,密度不可谓不大。
三、运用实字,语劲句健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这首和诗写出了早朝宫里醉人景色和氛围,赞扬了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家世的荣耀。“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意象密集,集中体现了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景观及气氛,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这两句采用三个名词复叠使用的“三迭句法”,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显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取得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本文摘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