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方】活血化瘀第一方
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就意味着气温降到了一年当中最低的时候,此时的自然界主气为“寒”,而寒的特性是“寒凝阻滞,寒性收缩”。中医说:”十病九寒”,顾名思义,我们人体身上绝大部分疾病的产生都跟寒有直接的关系,可想而知寒将会给人体带来多大的伤害?于是,古人又告诉我们,既然冬天的主气为“寒”,这是天体运行的规律,那么为了避免寒这种主气给我们带来伤害,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就要以“藏”为主,虽然在藏,仍然还是会被寒邪侵袭,这时,我们就要靠人体的卫气来抵御寒邪,如果守护人体的卫气不足,还是让寒邪钻了空子造成气血瘀堵怎么办呢?
一位学员曾是空军少校,从小喜欢锻炼,又加上在部队多年,身体素质比普通人要强健,由于痔疮便血十几年没有重视,慢慢出现气血亏虚,卫气不足,遇到寒邪无法抵御,因寒邪的侵袭,出现关节疼、老寒腿,慢慢的开始手脚冰凉、腹胀、消化不良、失眠,后来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静脉曲张等症,不到60岁,手背和脸上长了很多老年斑,再一看舌象,舌面两侧瘀斑,舌下静脉乌紫,静脉根部呈珠子状,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福建的夏天40度高温,热得像火炉,可这位学员依然穿着秋裤和长袖的外套,不敢吹风扇,不敢开空调......,可能很多学员会有一个疑问,以上这些症状都是寒邪所致吗?当然是,因为外寒会引起内伤,从一开始的实症,转变为虚症,再到虚实并兼,这就是人生病的过程“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这位学员从虚开始,历经湿和凝,现已发展到了堵,目前瘀血堵在腿上成了静脉曲张,堵在胸口出现了心绞痛,堵住脑部出现了头晕,堵在胃里出现不消化、胃胀......,针对瘀血“堵”的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历代大医,要说对瘀血的研究最为透彻的非王清任莫属。
王清任是武状元出身,习武之人整日舞刀弄棒,难免有些小瘀小痛,所以古代的武术家多多少少都知晓一些活血化瘀之术。王清任由武入医,他把自己对瘀血的认识写成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并且创立了五逐瘀汤,这五大逐瘀汤把从头到脚的瘀血都囊括了。
五逐瘀汤
虽然在解剖上人体并不存在真的“血府”,但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发现胸中很容易出现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胸闷、憋气、心慌等等。治疗上,就是在胸中活血化瘀。而瘀血多归肝脏所主,生气的时候肝气上逆,影响了身体的气机运行,产生胸闷、憋气、心绞痛等症状。气推动血液运行,长期气滞,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血瘀可以进一步阻滞气机的运行。于是,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都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瘀血证有疼痛部位固定,出血易凝固,色紫黑,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的临床表现特点。
血府逐瘀汤方
古代用量: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水煎服。
现代用量: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义: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血府逐瘀汤最明显的就是其强大的活血和破血效果,所以,使用时要注意3点:
1、由于方中活血化瘀药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
2、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患者慎用。
3、孕妇忌用。
本文仅供交流与分享,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