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有人用这些道理去创业即大获成功,做生意发大财的屡见不鲜

《老子他說》續集
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内容節選]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這一章是老子引用兵法,以說明道德應用的原理。在後世的軍事哲學與兵法運用方面,老了這一段話是極其重要的,更是軍事哲學思想的中心之一。老子這一段話,不是老子自己的創作,他自己在文章中表明是「用兵有言」,說是抄錄下來的。但是,也可能是說,這是汲取老祖宗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用兵有言」,是上古老祖宗們對軍事哲學的研究。這個兵法,在世界軍事哲學上也公認是最高的。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這句話的意思是統帥的大軍,表面上看來不做主動,都是在被動地應戰。但是,如果依文釋義,就被文字騙住了,這樣去研究軍事哲學也就錯了,這與其他兵書上的說法也是有衝突的。老子在這裡是講戰爭的藝術,等於戰爭的應用哲學,看起來是不爭取主動,絕對是被動。實際上的意思是不主觀,不固執成見,而是絕對的客觀。其中哲學的道理,是要進一步瞭解真正的客觀形勢。
真正的主動是中心不動,不受環境的影響,所以說,「不敢為主而為客」。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視客觀的形勢而動,不固執自己的主觀,歷史上很多人物把握了這個道理獲致成功。有人用了這一節的道理去創業即大獲成功,做生意大發財的則屢見不鮮。所以,「不敢為主而為客」這句話,就是善於適應環境,把握時代的脈動,把握一切的條件,而順著環境自然趨勢,達到自己的成功。
「不敢進寸而退尺」,這個道理,後世發展成一句名言——以退為進。上古用兵的最高哲學,常常不求進一寸而是退一尺,退就是真正的進。在我們中國的戰爭史上有很好的例證,故意退兵,結果是打勝仗,因而產生了一個戰爭的原理——驕兵必敗。一般來說,一個屢戰屢勝的部隊,打到最後,眼睛打紅了,頭打昏了,嘴笑開了,接下去也就完了。有時候敵人故意引誘你,故意讓你每打必勝,培養你輕敵的驕氣,對方所引用的,就是「不敢進寸而退尺」的原則。讓你嘛!讓你勝利到昏頭的時候,然後一包圍,你就整個完了。
「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這兩句話是老子之前上古時代的兵法,老子也做了文抄公。在這本《道德經》中,老子做了兩次文抄公,本來千古文章一大抄,這也沒有什麼稀奇的。他在上經中提到「建言回」,所謂「建言」就是中國古代的格言。第二次文抄公是這裡的「用兵有言」,引用四句名人的話來說明他自己的道理。
「是謂行無行」,老子所講道德的道理,就是生活的藝術。真正懂得道德的人,就是「行無行」,做了等於沒有做。也就是說,中國人講的做功德好事,不是明做的,而是「陰功積德」。古來的教育,做好事別人不知道,這種陰功慢慢累積起來,留給後代,留給子孫;實際上,留給後代子孫的還是教育。一個人真正的道德是不求人知的,所以,「行無行」就是無為之道。
「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這就要曉得太極拳了。太極拳把對方擋開了,而對方還不知道,這才是善於運用。手都不必動,已經把人擋開了,只有太極拳才辦得到;掤擠按,一轉一扭就擋過去了。這是要真功夫的,看不出來的道理,也無人可敵。把敵人丟開了,別人還沒有看到你用的手法,還不知道是如何被你丟開、被你打敗的,這是最高的功夫藝術。
「執無兵」,「兵」就是武器,手裡拿著武器,你還看不出他手裡有武器,現在武俠小說叫做「無影神劍」,沒有影子,看不見劍。小說描寫小和尚專門放無影劍,手一丟,對方的腦袋就掉下來了,連一道白光也看不見,那是最厲害的,不需要武器而可以打垮敵人。這種無形武器,也可以說就是聰明才智。
上面這一番道理,講起來每一句話都很深刻,我們現在只說道理,如果這三個字要加以發揮的話,必須加上歷史的經驗,引證很多的事實,才能說明這個道理。現在看到的「行無行」,只是哲學性的文章,理論性的講法,如果沒有引證歷史的經驗事實加以說明,很容易被文字騙住。「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大家都會念,會要嘴皮子的「口頭禪」都會講,可是忘記了整篇的原則和內容。
「禍莫大於輕敵」,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說明,我們曾引用過一句歷史上的名言,「諸葛一生惟謹慎」,仔細研究諸葛亮,他唯一長處是一輩子謹慎小心。《老子》這章最後的結論,「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做人做事也是這樣,甚至於碰到一件小事,得到了十塊錢,一樣要小心謹慎處理。所以真要做到莊嚴而藝術的人生,就不要忽略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不可以輕敵。
這個「敵」字,並不一定指敵人,外來的境界就是敵,佛家所講的「依他起」,也是這個意思。中國文字中的所謂「敵體」,就是外在的環境,你的對方也是,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這樣的話,你莊嚴的態度自然產生優良的品格,品格達到了最高處,就是最大的藝術。所以老子告訴我們「禍莫大於輕敵」,如果輕敵的話,「幾喪吾寶」,連寶貴的生命都會喪失丟掉。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也不違反這個原則。
這一章引用上古的軍事哲學思想做開端,最後又講到軍事方面,「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遭受侵略的一方,不得不抵抗;起來抵抗侵略的這一方,叫做「抗兵」。我們的現代史,對抗日本侵略叫做「抗戰」或「抗日戰爭」,中國就是抗兵。日本對我們無端侵略,就是「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八年抗戰,我們處在哀兵的地位,全國的人悲慘可憐,受盡欺壓,人們心中充滿了憤怒悲痛,寧死也不做亡國奴,這是哀兵。換句話說,像我們打牌的,輸家要十分注意,因為贏家贏慣了,可能輕敵,一張牌打錯,反而輸了,所以說「哀者勝矣」。後世的人常用這個道理處事,大家讀了《老子》,就知道古今都是一樣,現在許多的俗語、成語都是從古書上出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