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八路军指挥员亲自侦察地形,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小队

#寻找真知派##国防科普##历史冷故事#

乾云清区队长率领着三十一区队,在五一大扫荡的前期,曾经多次和敌人进行游击战,特别是在孔小营村曾经坚守一天,在蔡村突围后,更是以步兵和敌人骑兵周旋120多里,硬生生是用步兵跑赢了骑兵。

但是不久以后,敌情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敌人以重兵二次合围,刚回到根据地的我主力部队相继遭受到了重大损失,根据地的斗争环境急剧恶化了。


一、敌情的重大变化

从1942年5月1日起,在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岗村宁次亲自指挥下,5万多日伪军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而在第一次大扫荡以后,日军假装撤退,在5月19日我军回到根据地以后,他们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虽然我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并多次给予敌人重创,但在优势敌人面前没有能扭转局面,受到了非常惨痛的损失。仅在5月23号一天,我六分区就损失了三位团级干部。

到了六月初的时候,原来在深南根据地活动的我警备旅一团团直、一团一营、一团二营、40地区队三支主力部队,只剩下了林子元营长带的一个二营混编连、徐月波营长带的一营一个连,和张和区队长带的40区队一个连。在此不利情况下,为了避免主力部队再次遭到敌人的合围,我军剩余部队只能暂时转移到冀南,只留下少数精干部队留下继续斗争。

他们在敌人严密封锁下,仍然不停地积极寻找战机,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当时冀中6分区31区队的队长乾云清,就奉命带着一个连(大队)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他们主要活动在深县县城至护驾池村的之间的区域,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

那时候日伪军几乎完全控制了冀中平原,敌人先后修建了上千个据点与炮楼,并通过修筑公路和挖封锁沟,用细碎分割的办法来限制我军的活动,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当时日伪军除了修建据点,主要还强迫民工修建道路边的封锁沟。这些封锁沟一方面可以排水,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我军随意穿越公路,而且在敌人遇袭的时候可以当战壕使用,躲避我军的打击。

当时三十一区队的乾云清队长,就根据敌人的这种作战特性,进行了针对性的伏击。


二、八路军侦察到敌人的“固定武装大游行”,准备伏击战

当时的日军为了震慑当地老百姓,经常搞定期巡逻。当时侦察员报告:

前磨头据点和护驾池据点的鬼子,有个定期巡逻的规矩。他们每次护驾池镇赶大集的时候,前磨头据点的一小队鬼子. 必然全副武装成两路纵队,沿着新修的公路进行一圈'武装大游行“,清晨去下午回,多个大集都一直如此。

日军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我方人员在集上购买物资,补充给养。另外也有震慑当地村民,防止老百姓和我人员接头的意思。不能不说敌人的办法是很阴毒的,老百姓是水,人民子弟兵是鱼,把鱼和水分离开来,时间长了部队失去补给和休息,迟早是要坚持不下去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不过当时有个好处,就是由于我军主力撤出冀中,日军自认为这里已经是'治安区'了,因此活动的时候有恃无恐,疏于防备。因此在摸清日军的活动规律之后,乾云清区队长决定利用日军的麻痹心理,打一个伏击战。


三、不靠谱的军用地图

八路军这边的指挥员,当时有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到实处。当时他们在战前,经常由指挥员亲自侦察地形。在小吕王村伏击日军110骑兵大队的时候,当时22团的左叶团长,就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背着粪筐扮成农民,亲自对战场地形进行了侦察,设下了完美的四重埋伏圈。

这样脚踏实地的亲自侦察,除了让指挥员心中有数,还经常会纠正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当时我国的一大问题,就是军用地图不准。晋绥军72师1937年8月18日参加南口役时,据师长陈长捷的回忆:该师当时从汤恩伯军部领取的,竟然是一张光绪时期草制的编撰图,而且该图是未经实测的十万分之一地图,团长以上军官才各有一份。

拿到地图后,国军指挥官又不派人实地侦察,直接根据地图制定了行军路线。结果该部一个团在经过长城的十八里长的山峦地势时,发现地图和实际地形完全是两码事。该团照图前进,结果就迷了路,一个团居然整整失踪了两天,大大贻误了战机!


四、八路军指挥员的亲自侦察传统

而八路军这边,其实也吃过地图不准的亏。但是他们靠着将领的严谨和亲自侦察,不仅避免了失误,而且还化被动为主动了。

那是在129师于1938年3月16日打神头岭伏击战前,当时该师386旅指挥员开会在地图上研究选择战场。从十万分之一地图上看,神头岭是个伏击日军的理想之处。那里有一条深沟,公路从沟底通过,两侧山势陡峻,既便于隐蔽部队,也便于出击,整个邯长公路线上,那里是最理想的伏击战场了。

不过旅长陈赓问身边的指挥和参谋人员:“神头岭的地形谁看过?”这时压根无人作答。陈赓就笑着对大家说:“这不是纸上谈兵吗?刘伯承师长常讲‘五形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靠国民党的老地图吃饭,要饿肚子啊!我看,会暂时开到这里,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

结果指挥员一起到了现地勘察后,才发现该地地形与地图完全不符:公路并不在沟底,而是在一条几公里长的光秃秃的山梁上,路两侧地势比公路略高,没有任何隐蔽物。

经过实地侦察,陈赓旅长更改了伏击计划,变换了部队隐蔽位置,在这里出其不意地打个伏击战。此战最终歼灭侵华日军1500余人,取得了赫赫有名的神头岭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试想,如果八路军的指挥员,也都像国民党军官那样只相信地图,不搞实地侦查,最后把部队隐蔽在光秃秃的山梁上,那不是给日本人送菜去的吗?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领导者脚踏实地的实际工作,做决策前亲自到一线去看一看,这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啊!看八路军的军史,其实不光是能教我们以史为鉴,而且还能教给我们很多在现实中能应用的道理啊!


五、亲自侦察精心选择伏击阵地

闲话少说,当时的三十一区队的乾云清队长,也同样是亲自上阵侦察了。

在距离赶集日还有几天的时候,乾云清就带人换上便服,把从日军据点到集市的路线来回地走了几遍,以确定最终的伏击圈位置。最终,他把伏击阵地选在了距孙家村公路约五十米的地方。

这里的公路边就是庄稼地,此时地里的青纱帐又高又密,便于部队隐蔽。而且他在勘察地形时注意到,孙家村这段的公路两边也都有封锁沟。鬼子在暴露的公路上遇袭之后,会本能地跳进两侧的沟里寻求庇护。

可是这段公路当时修得很仓促,两侧的道沟根本没有深挖,深度和宽度都只有一尺半左右,也就是刚好一个散兵坑的模样,一个人爬进去恰好挤满,是很难隐蔽的,这里是非常好的伏击阵地

于是,他在部署连里仅有的两挺机枪的时候,很下了一番功夫。他没有按照一般战术原则所要求的那般,将两挺机枪分别摆在公路的两侧,以形成交叉火力,而是把其安置在顺着道沟的对线上,直对着道沟。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对道沟里的敌人进行扫射。


六、成功的孙家村公路伏击战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在赶集日的那一天凌晨,乾云清就带着战士们埋伏好了。可是这次出现了意外情况,该去护驾池的鬼子没有动。咦?这是怎么回事呢?乾云清想了一想,部队没有暴露,敌人这次不出动,该是鬼子内部的原因。这样,到下一个集日,日军就必去护驾池无疑了。

在第二个集日的那个拂晓,乾云清又一次带部队悄悄进人阵地。他按照计划,把两挺机枪直直地安置在顺道沟的对准线上。而其他战士则埋伏在距离公路五十步外的青纱帐中。

有了细致的战前侦察和精心的准备,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上午八点半左右,前磨头据点的敌人排着两列纵队按时而至,他们三十多人清一色全是鬼子,军服崭新钢盔闪闪,像阅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形齐步前进,他们的钢盔和刺刀在强烈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当真是凶悍无比杀气腾腾,端的是骄横跋扈旁若无人,这些侵略军居然中国的土地上,抖起了威风。

可是在我军看来,这群傻子就是来插标卖首的。他们虽然走得整齐,却毫无战斗准备,而且居然连个尖兵都不派!

乾云清队长小声告诉战士们,等敌人走近再开火。当敌人距我军阵地不过二三十米的时候,乾云清笑吟吟地看他们进了“口袋”后,淡定地举起了手中的驳壳枪,一枪打倒了最前面那个拿着太阳旗的日军。紧接着,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战士们都同时开始射击,并且投出一排排的手榴弹。

突然遭到我军的袭击,毫无防备的日军顿时被打倒一片,清醒过来的日军,果然如乾队长战前所估计的那样,来不及多想就直接跳进道沟里。这就给我军机枪提供了极佳的射击目标,两挺机枪顺着道沟猛烈扫射过来。

道沟里面的日军趴在一尺多深的沟里,即无法隐蔽自己,也没法顺利还击,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只听见机枪“哗哗哗哗” 地一阵扫射,马上就能看到股股浓黑的血冒出沟来,因为距离近火力猛,机枪的每一颗子弹都没有落空,道沟里的日军一一被我击毙。

大“扫荡”以来我军一直被日军压着打,时至今日,我们的战士才真的吐了一口恶气,给牺牲的战友们报了仇!


七、白刃战中的牺牲

乾云清三十一区队的一大作战特色,就是用隐蔽的伏击战,快而猛的火力突击把敌人打懵之后,立刻进行白刃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军当时弹药不足,短暂伏击以后,我军的弹药是经不起长时间的持续射击的。这个时候,为了节省子弹,只能是冲上去直接打白刃战!

当时在孙家村伏击战的时候,也同样是这样。这时候第一个带头冲锋的,是特派员刘汉昆。他见鬼子被压进道沟,已十足进人绝地,兴奋得跳起来大叫:“敌人垮了!同志们冲啊!”喊完就直身向敌人冲去。我军隐蔽在青纱帐里的战士们,这时候也早就上好了刺刀,跟在后面一起冲了上去!

要说这日军也不是白给的,他们军事素质很高,射击技术也很强。这个时候他们仍然临危不乱,进行着垂死的挣扎。看到我军冲锋以后,他们也在拼命还击。这时候有个训练有素的鬼子,在被击倒之前,瞄准了冲在最前面的刘汉昆特派员,把他打倒在冲锋的路上,洒尽了他一腔热血。

不过刘汉昆特派员的牺牲,根本没有影响到战士们。他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一样,挺着刺刀猛扑到敌人身前,在日军还没从道沟里爬起来的当口儿,就把一把把刺刀,捅进了这些侵略者的胸膛,为我们的烈士报了仇!


八、酣畅淋漓的胜利

这场战斗说来话长,但是实际上只持续了不到15分钟。战后轻点之下,日军一个小队30多名鬼子,无一逃脱全部被我歼灭!

此战我军创造了30:1的骄人战绩,全歼日军一个小队,缴获1挺大正11年式轻机枪、20多枝38式步枪以及1具掷弹筒。而我军在战斗仅阵亡特派员刘汉昆1人。这场伏击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却创造了当时六分区突袭敌军的模范战例,受到了冀中军区的通令嘉奖。

到了1942年九月,乾云清区队长调走,改任损失更大的第40区队区队长,担负起了更沉重的任务。而31区队长职务,由在王家铺一战表现突出的原警备旅一团一营营长徐月波接任。

要指出的是,虽然三十一区队非常善战,但是严酷的战斗也导致了很大的减员率。当时虽然三十一区队打得好也打得巧,但是毕竟是敌众我寡,在绝对优势敌人的严密封锁中,进行游击战的我军损失也非常大。

在五一大扫荡以前,31地区队原有574名指战员,大扫荡之后急剧减少到只剩262人!计算下来损失率高达54%,可以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干部战士,损失非常巨大。在这个伤亡率面前,不知是否还有人非要说我军“游而不击”?而哪怕是比惨,在这一半以上的减员率面前,又有多少其他部队能拿出来比的?

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所有指战员们永垂不朽!

致敬先烈,治史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