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纯洁」了,也被毁了
她姐最近的一个感触是,曾经以为赶不上潮流、追不上热点的“老学究”央视,如今倒是越来越懂了——
懂这代年轻人喜欢什么。
把一群正经到不行的央视主持人凑在一起,组成了“央视Boys”。
呐,就是这几位
“央视boys”只要聚在一起,简直每次都能产出新段子,就连一个常规采访,也不同寻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不就是等待领导讲话,好迅速跑路的我吗?!
央视也懂这代年轻人怀念什么。
就拿前阵子一场靠央视名嘴撑起的《央young之夏》晚会来说。
本来不抱期待的一场晚会,结果其中一个节目直接让晚会封神——少儿频道经典动画片头曲串烧《爷青回》。
月亮姐姐、绿泡泡出现,熟悉的旋律一首首响起。
《大风车》、《海尔兄弟》、《大耳朵图图》、《小蝌蚪找妈妈》、《邋遢大王》、《舒克贝塔》……
她姐听着听着就忍不住湿了眼眶,恍惚间以为回到了那时每天都守着的CCTV少儿频道。
这哪里是一部部动画片啊,这分明是我们的童年。
只是,没想到我们曾经的童年回忆,竟是我们如今再也达不到的国产动画片的鼎盛时代。
以前的动画片到底有多经典?
看当时小孩子的反应就知道了。
很难想象,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零几年,全国小学生有着统一的生物钟。
五点半,看《动画城》;
六点看《大风车》,鞠萍姐姐和咕噜咕噜在主题曲中亲切登场;
七点动画梦工厂。
这是我们一放学就跑回家的动力。
那些期待的动画片会在两个小时里悉数登场,每一部的片头一出,全国开启片头曲大合唱。
经典中的经典,必然是52集的西游记。
几个石球升起配上《猴哥》这首主题曲,才是最正宗的「西游味道」。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音乐:张伟进 - 猴哥 (西游记动画片)
动画片里的长篇巨作,除了《西游记》,还有52集的《哪吒传奇》。
这部作品之前,神话故事里的哪吒并不是如此正面的形象。
但《哪吒传奇》之后,“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的歌词一想起......
少年英雄小哪吒音乐:音乐热搜 - 哪吒传奇 动画原声带
我们脑海里就会自动浮现那个扎着两个丸子头穿着肚兜的少年。
他顽皮捣蛋,但也善良正直,天赋异禀,关键时刻用小小的肩膀扛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担。
不得不提的,还有她姐如今依然很爱的《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信息量可真大啊。
《空中擒敌》、《吃红土的小偷》,让人不禁惊叹:原来看起来可爱的小动物,竟然也有如此凶残的一面。
《吃丈夫的螳螂》那一集,螳螂新娘在在结合后会吃掉丈夫的情节,更是一度成了不少90后的童年阴影。
当时看得痴迷,长大后才发现——
信息量如此大的《黑猫警长》,没想到远比想象得还要短——只有5集。
更没想到,光是片头曲就占据了每集1/5。
还不能跳过、不能快进。
抓耳挠腮地等,也不经意间把这歌印进了脑子里。
黑猫警长音乐:儿歌 - 儿歌精选
眼睛瞪得像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精明
耳朵竖得像天线
听的一切可疑的声音
这些经典片头曲,先串起了所有人家的乒乒乓乓,嬉笑欢闹。
再唤起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
一部动画片一个梦想,是童年的基本操作。
看《黑猫警长》的时候想成为警察;
看《舒克贝塔》又对飞行员充满向往;
《围棋少年》还没播完,已经缠着爸妈给自己报了围棋少年班。
回归到生活中,动画片也填满了我们的想象。
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小孩希望拥有一个哆啦A梦,可以“给我一扇任意门”。
但看着动画版的《西游记》长大的小孩,从来都是梦想身边可以有个“猴哥”那样的人。
可萌可甜,又强大又温柔。
我们也从来不只是在看那些动画片里的主角。
那时,我们的眼里——
最好的叔叔,是《葫芦娃》里帮助爷爷逃出洞穴的穿山甲。
最好的妈妈,是《哪吒传奇》里的李夫人。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在她眼里,哪吒就是最好的哪吒。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总对这些角色念念不忘?
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太多遍,刻在了心里?
还是因为过去太久,我们都对这些角色蒙上了一层童年的滤镜?
但越回忆越发现不是的。
我们爱这些动画片,一直都是因为这些动画片做得太好。
好到只看一遍也会真情实感。
以前的动画片,到底有多好看?
最直观的“好看”,在画面。
《舒克贝塔》里,随便暂停下来,每一帧就是一道风景。
《三个和尚》的衣服颜色,是光学三原色。
画面极度舒适,也完成了故事的另一层映照。
《小蝌蚪找妈妈》的灵感来源,是齐白石大师的画作。
精美的画面,高级的配色,致使国产动画一度成为各大美术学院审美必修课。
更绝的,还要数1988年的水墨动画——《山水情》。
水墨画的形式,讲古琴师徒的故事。
大川山河,壮美自然,古朴的悠然和快乐,都藏在古筝声里。
如果你懂乐理,甚至会发现里面每个指法都能一一对应。
如今后人提起,依然觉得这样的作品,是巅峰,更是绝唱。
原因有二。
一是,费力。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技术的辅助,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
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的动画,要画七千到一万张原画。
《铁扇公主》更是耗费画稿近两万张。
为了拍出的片子有生活气息,那些逼真的画面,几乎都是制作团队一点点实景勘查而来。
拍四川,就整个摄制组下四川。
拍《孔雀公主》,就全体人员去了云南。
为了呈现《邋遢大王》中的老鼠洞的复杂和年代,创作者跑遍了河南的古墓,看壁画、看雕刻……
二是,费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一个硬性规矩:
「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
因此为了力求每一个动作都惟妙惟肖,老一辈动画人在创作上呕心沥血、精益求精。
《大闹天宫》里,一个嘴型,老一辈人都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
为了画好孙悟空的动作,导演和几个原画师专门到京剧学馆里学怎么做舞棍子的动作。
学到最后,有些动作已经不亚于专业的京剧演员。
匠心之作,得到了巨大的回响。
国产动画立马拿奖拿到手软。
《三个小和尚》一举拿下了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
《铁扇公主》作为世界上第二部长篇动画电影,一经上映就场场爆满,影片在上海公映了一个半月,
在东亚、东南亚公映,也引起了轰动。
日本作家小松沢甫写道: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一个医生因为看到了《铁扇公主》,从此放下了手术刀,去画漫画。
他就是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
《大闹天宫》一经面世,宫崎骏等日本名漫画家立马被圈粉。
但其实如今回想。
看着这些动画片长大的我们,其实才是受益最大的那群人。
那些匠心之作的背后,是老一辈创作人的责任感。
太多的道理,都从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里而来。
甚至于很多成年人的困局,在这些动画片也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舒克和贝塔》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友谊的珍贵,还有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舒克一出生就背上了小偷的罪名,贝塔则一直笼罩在小花猫「咪丽」的阴影里。
但他们没有沉溺于和流言蜚语做对抗。
而是主动去创造了新生活,创业开航空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
「我不是一个天生被人家瞧不起的异类,我的路自己走。」
《见证者系列访谈录》
小时候不懂,长大后再看这些动画片才发现——
原来,我们是被老一辈善良又强大的动画人,从小宠到大的。
我们的童年,曾被如此细致、认真地对待。
只是,如她姐开头所说——
那时,竟是再也回不去的动画片的鼎盛时代。
国产动画的没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但没落到了什么程度,大家未必真的知道。
每天守着电视机连片头曲都一秒不落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
小朋友流行的看动画片方式,是解说动画片,即——“三分钟看完一部动画片”。
不怪现在的小朋友没有耐心。
她姐随手打开了一个经典IP《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受到了莫大的冲击。
技术进步了,人物从二维动画变成3D立体。
但故事却扁平了。
故事则从教育焦虑,延伸到人工智能,新玩意儿越来越多,但趣味却越来越少。
没有趣味还算不上“大罪”。
有些动画,直接从根上腐烂。
有部叫做《精灵梦叶罗丽》的动画片。
短短一集里,充斥着女性刻板印象、样貌羞辱、穷即原罪,以及最玛丽苏的霸道王子梦……
《精灵梦叶罗丽》
而这样一部集结了所有互联网负面,豆瓣只有3.3分的动画片。
没有被封杀,也没有被下架,甚至第9季也即将上演。
多么可笑啊。
今天我们一遍遍写文章,思考、讨论、呼吁、呐喊,试图给被框住的成年女性解绑。
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却在源头给小女孩打造新的枷锁。
新一代的动画人不会画已经够魔幻了,但更魔幻的是动画之外的现实——
新一代的家长,不敢看。
不合心意的动画片,都被这一代家长从视线里清除。
《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家长以「血腥、暴力」为由举报。
《菲梦少女》因为动画里的人物,「因为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还在舞台上换装」被举报。
被家长举报得多了,一些自上而下的自查自纠也开始了。
2021年,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中指出「21部动画片查出1465个问题」。
问题从语言粗鄙、动作危险、手持器械......
可以说只有家长想不到,没有协会想不到。
血腥的场面,一定是坏的吗?
《黑猫警长》里的血腥场面,更多是一种警醒,提醒自己不要走上犯罪的道路。
《哪吒闹海》里哪吒自刎片段,我们的反应不是模仿,而是会感到难过。
更进一步来说,清洗掉了这些所有的血腥,孩子的眼睛就不会被污染了吗?
未必。
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评论区,飘过无数对女娲身材的评价。
《金币王国》里,风吹起女孩的裙子,有人开始猜女孩内裤的颜色。
淫者见淫,智者见智。
清扫动画片显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对动画片的清扫却注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当遍地都是毫无营养、毫无诚意的动画片时,我们能指望孩子们从中学到什么呢?
是对生命的想象?
还是对生活的期待?
真空的动画片里滋养不出鲜活的灵魂。
利用举报、投诉毁掉一部经典作品这种事情,37年前就发生过了。
《黑猫警长》第五集的最后,实际上还有四个字:「请看下集」。
但第五集后,导演戴铁郎被叫到了人事处,因为一些「不够美,不够艺术」的打打杀杀画面,戴铁郎被退休了。
2010年,《黑猫警长》出了一个电影版本。有媒体找到了戴铁郎,和他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戴导演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好到让我常常遗憾,要是再年轻一点就好了。」
听到戴导这句话,她姐感到唏嘘感慨的同时,也多少替不少如今的动画人感到羞愧。
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片,明显无颜面对这样真诚的前辈。
更无颜面对每一个需要好动画片滋养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