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DECCA录音全集》,重现指挥帝王巅峰时代

卡拉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无论是从丰富现代指挥艺术的角度上,还是从推动世界艺术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

他所开创的时代,是代表着20世纪下半叶世界指挥艺术整体潮流的时代,而这种潮流并没有局限在20世纪之内,它那巨大而意义深远的影响力是注定要延伸到21世纪的,并且必将在21世纪继续得到发扬和光大。

“六十年代的卡拉扬霸气十足,比如他的「贝九」;七十年代则细腻深刻,比如马勒「第五」;八十年代的他,追求富特文格勒与托斯卡尼尼的统一;而且,他的「天鹅之音」谁也不能忘怀。” 不断精进与扩容的指挥技术、超群的艺术气质和磁石般的感召力,令卡拉扬的时代哪怕在本人辞世后依旧长盛不衰,“臣服”其麾下的人不计其数,更情不自禁地称之为“指挥帝王”。

除了指挥领域上的成就,卡拉扬为20世纪古典音乐王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他是乐界公认的“超级伯乐”,小泽征尔、扬颂斯、穆特、萨宾·梅耶、基辛、曹秀美……一个个当今响亮的大名,皆离不开卡拉扬的慧眼识珠;同时,他又是古典乐史上罕见的“录音大户”;平生钟爱录音的他,在生前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唱片,加上他堪称“演齐古典史”曲目范围,无疑为乐界乃至人类文明史留下了一笔丰厚又珍贵的财富。

有欧洲音乐总监之称的卡拉扬,生前指挥领导过的欧洲乐团数不胜数。其中,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两个世界顶尖乐团“双料总监”的身份,绝对是他履历中最耀眼的一笔。

据统计,卡拉扬一生大部份的录音都留在DG,但他很刻意地分开身兼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总监的两个身份,因此前者的录音都留给DG;而在60年代,为了拓展曲目,有一部份录音就选在DECCA与维也纳爱乐合作。

2019是卡拉扬逝世30周年,为此,DECCA特别将旗下所有卡拉扬录音整理成一套33CD的全集,以飨乐迷。

在DECCA时期,卡拉扬以维也纳爱乐为班底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阵容录下其毕生最辉煌的《奥泰罗》、《阿伊达》、《蝴蝶夫人》与《波西米亚人》等歌剧经典。管弦乐部份则留下了理查德史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这份录音在当年因大导演库伯利克的青睐被选用为电影「2001太空漫游」配乐而轰动一时,也带起了此曲的知名度。上述曲目皆收录这套DECCA卡拉扬全集中。

当然,卡拉扬最擅长的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斯特劳斯家族作品也同样囊括在内。大部分都是演录俱佳的权威演绎。这些集中在1959年到1965年的重要录音,即使放在这之后到卡拉扬生前30多年的新录音中,也丝毫不逊色。尤其是莫扎特第40、贝多芬第7和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录音,这些曲子在卡拉扬的一生中录过很多次,但是很少能达到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录音中所展示的一以贯之优美状态。

在DECCA工程师努力下,这些录音不仅在现场感和动态方面胜出一筹,更重要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体现出的多种色彩、精致透明被奇迹般地呈现出来。柔软光滑的弦乐,瑰丽的管乐给听众持续的快乐。卡拉扬站维也纳爱乐乐团面前,更多地是为有这个特殊乐团提出建议而不是指令,但效果仍然非常显著。

评价这些录音的个中优劣,着实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因为大都质量上乘,无法取舍。但如果要指出其中尤为出色的,那将是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这里有无与伦比的管弦乐平衡,分句和脉搏和高质量的弦乐。

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组曲,一个多彩的喜悦,呼唤出力量和氛围。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一个管弦乐透明度的奇迹,拆开声音的多重层次达到了完美,并带给我们真实的戏剧的感觉。

卡拉扬以其流畅华丽且富含光泽的「卡拉扬之声」建立起个人的独特音乐美学,拥戴者无数,虽然乐迷们已无缘亲炙其现场演出,但透过他为数极丰的唱片录音,其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依旧清晰可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