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100米的孤独坚守

  刘江林 文/图

  在海拔3124米的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青山梁顶,有一处不足50平方米的瞭望哨所,它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屹立于沙滩林场之巅。一年四季无论雨雪风霜,始终有两名瞭望员日夜坚守在山顶,观火情、报信息,警惕地看守着林区上百万亩森林,被誉为“千里眼”和“森林的眼睛”。

  沙滩林场防火瞭望哨是1998年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保工程后,由原来山上的采伐四工段改建的,哨所距场部25公里,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瞭望哨周边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常年大雾迷漫,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与其他瞭望哨不同,这里是连接林区各单位无线电通信的中转站,能观察方圆百十公里范围内一草一木的动静,担负着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森林防火的艰巨重任。

  沙滩林场地处甘肃南部、岷山北麓的舟曲县武坪乡境内,是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原舟曲林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林场,共有45万多亩山林,森林覆盖率78%。这里还是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和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森林防火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每年11月至翌年的5月,更是森林防火紧要期。

  在瞭望哨工作20多年的职工陈学伟告诉笔者:“瞭望哨共有4个人,因条件受限,只能两人一班,一月一倒班,每班轮流在瞭望哨值守一个月。一年四季,全天候地坚守在瞭望哨上,不间断地瞭望观测可视范围内的情况,发现火情则要及时向林场报告。”

  “我的工作其实蛮简单,就是每天定时观测、记录、报告、巡山,用望远镜观察可视范围内的林区是否有火情,工作枯燥,但责任重大。”陈学伟一边观测,一边对我们说。瞭望哨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地势险峻,山顶上的积雪一年四季不化。初到瞭望台工作,因为海拔高,常有头晕、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因此而擅自离岗。

  在瞭望哨工作,生活是艰苦的。瞭望哨3间近50平方米的简易房既是值班室又是生活房。一间是安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和放置简单扑火工具的电台室;一间是只有两张木床的瞭望员的住处兼厨房,两个铺盖卷、一部电台、一架望远镜、一张旧木桌、一个火炉、一口大锅、一个记录本和一堆大大小小的塑料水桶,就是护林员的全部家当,黑黑的墙壁上挂着瞭望方位地图,室内简陋;另一间则是堆放生活品和杂物的,里面堆放着洋芋、包心菜等耐保存的菜。哨所旁简易木棚里堆放着林场运来的煤。

  通往山顶瞭望哨的路,是林区在木材生产时期修的唯一一条简易公路。天然林禁伐后,废弃的简易公路疏于维护已淹没在荒草中,两旁的灌木丛郁郁葱葱,很多路段已被洪水冲毁。2018年,通过实施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护区管理局对通往瞭望哨的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车子要在20多公里的山道上,盘旋攀升近1000米的高度,盘山公路被冰雪覆盖,车速缓慢,司机小心翼翼瞪大眼睛紧握方向盘,不敢越车辙半步,否则,车子就会被托起底盘困在这林海雪原之中。

  “现在天气好的话,可以骑摩托车上来,往瞭望哨运煤和给养就方便了。”瞭望员崔向阳说,而在以前,瞭望员每月轮流上瞭望哨,得从场里徒步行走,每次背着几十公斤重的东西和准备吃一个月的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抄近路穿行在又窄又陡、杂灌丛生的山路上,中间还要歇上七八次,至少得用七八个小时才能爬上山顶。山林里经常有野兽出没,为了防止野兽的袭击,他们边走边喊,当野兽听到人的喊声,就会自动远离人群。

  生活必需品背上山已是不易,用水就更难了。“每天早晨,他们每人背上一个10公斤的塑料桶到山下背水,来回近一个小时,遇上雨天、雪天,吃水就更困难了。有时,雪下得很大,白茫茫的一片,路也看不清,就只有把门前的雪装到锅里化雪水吃,第一次吃雪水还拉了几天肚子,现在想起来真不是滋味。”陈学伟说,瞭望哨的生活不仅单调,也相当清苦,连平时家里扔掉的菜在瞭望哨都算是好菜,那么远的路背上山来的,舍不得扔。他们只能把发黄的菜叶摘掉,留下半干的菜叶洗干净凑合着吃,即便这样大家还都吃得津津有味。由于山上生活物资运输困难,瞭望员每天只吃两顿饭。

  刚上瞭望哨时,陈学伟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鲜,瞭望、记录、汇报、测量……一丝不苟,做得井井有条。时间长了,整天面对高山大树和飞禽走兽,觉得太寂寞、孤独。苦点累点都不怕,就是长时间见不到一个人,山中手机没有信号,形同与世隔绝,唯一的通信设施就是通过电台与山下(林场)保持联系。他们在克服艰苦条件的同时,还要熬过那漫长的孤独和寂寞,有时太憋闷,就朝着天和大山扯开嗓子吼上几声……好在前些年瞭望哨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源,在确保通信电台畅通的同时,晚上可以通过看两个多小时的卫星电视打发时间。“原先哨所没通电,夜里是最难熬的。”在陈学伟的印象里,当时的生活“简直度日如年”。虽如此,他们却觉得这份工作意义非凡,为祖国守护绿水青山,为人民留住金山银山,守护的是国家的绿色宝库。

  瞭望哨有一架高倍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覆盖60多万亩原始森林。“为了提高观测的准确度,每天要进行不间断巡视,尤其是防火期,在我们看来,游客眼中的美景,却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最辛苦的是春耕时节,容易发生森林火灾。”陈学伟说,在完成巡视、瞭望、记录、汇报等任务的同时,练出了一双“千里眼”,他们学会了熟练使用电台和高倍望远镜,对火情、火警如数家珍,对自己管护区内的山头地形、交通道路、村庄、森林资源等分布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凡在瞭望范围内,不管哪里起火冒烟,他都能准确地报出地点和火情种类,是山林里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陈学伟摸索出了识别烟火性质的“二十四字诀”: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别粗细,测远近;观动静,区缓急。有一次,他在瞭望时发现远处林子隐约冒起烟雾,经过反复观察和凭借多年经验,他判断是兄弟单位发生火情,立即报告防火指挥部,扑火队迅速赶到现场将火扑灭,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像这样及时发现火情、为扑火队提供准确的火险情报、避免火灾的发生、减少林木资源损失的事例,在陈学伟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

  “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自觉,自己选择了瞭望观测这份工作,不说要作多大的贡献,就是要对得住党和人民的信任,对得住这份工资,充分发挥好‘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今年46岁的陈学伟说,他已记不清报告火情的次数,林海的郁郁葱葱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在他们的努力下,所管辖的瞭望观测区内实现了49年无森林火灾的成绩。

  尽管如此艰苦,瞭望员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着哨所,为了全局通信的畅通,为了把护林防火工作做得更出色,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他们愿把青春献给这片青山绿水。“一年四季在山上,全局通信有保障。天保工程暖人心,愿献青山勤瞭望……”这首诗,就是瞭望队员们最真实的写照。

  冬日山中的夜晚很快降临。浓雾层层袭来,山上更冷了。离开瞭望哨时,我们看到瞭望员迎着风雪对着望远镜在巡视……尾灯不远处,模糊地留下他们孤独的身影。

  坚守在高山的不仅仅是沙滩瞭望哨所的瞭望员们,陈学伟只是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乃至白龙江林区众多防火瞭望员的缩影。在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共有29个护林站点和4座高山瞭望台,瞭望护林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眼睛巡护着万顷林海,用责任坚守在高山瞭望哨,用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无怨无悔地守望着这片青山绿水,守护着这片金山银山,成为大森林的守护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