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故里鸿飞(途游徽州61)
当前鸿飞有点热闹,出了个年轻的欧洲院士冯新亮,其实在鸿飞那一带,人家都说是老白的儿子不得了,所以在鸿飞,老白比冯新亮出名,只可惜人家很少叫他冯祖元。我这个院士舅舅老湾也跟着沾光。
鸿飞有个叫冯学民的人为宣传鸿飞做了许多事,“七扯八拉”地把个冯氏搞得风生水起,影响蛮大。
鸿飞是个有据可查的千年古村,从冯氏子华殁葬鸿飞鹰窠墓算起(公元826年)往前推算,大约公元初期就已形成村落,当时有宋、杨、方、项四姓在此居住,叫吴辉村。吴辉村有个寺院叫青山寺,里面有位高僧叫戒毛。据冯学民说这鸿飞村名所说就是他给起的。
相传新安冯氏先祖歙州刺史冯公子华初来鸿飞处理方杨二姓土地纠纷,刚到大桥头,内急,下到河滩荒草地方便,惊起一群白鹭向唐村鹰窠墓方向飞去,子华非常惊奇,白鹭落脚地竟然就是方杨二姓为此打官司的风水宝地。经过实地勘察了解,冯子华在高僧戒毛点化之后,花了银子将此地买下,平息了两姓之间的纷争。待到冯公子华准备来到鸿飞定居时,又是白鹭引路,最终冯公子华选择了白鹭最后落脚地一一竹园湾,作为自己在吴辉的永久居住地,并听从戒毛师父的意见,将吴辉林改名鸿飞。自此,冯子华为鸿飞村冯氏始祖。冯氏支系发源之一,来自山东。所以,村中大部都是冯姓人。
可我对鸿飞名字由来另有一说:当年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阖闾的长子吴鸿定居“鸿懃”,即现在的洪琴,为其上游取名“鸿飞”。这样一来比冯子华取名鸿飞要早那么几天,且更靠谱些。
这里人杰地灵,精通商道,冯氏商邦遍布大江南北,是明清徽商的发源地之一。村中古建遗址较多,著名的有:村东头的青山寺、菩萨庙,村中有太子庙及冯家宗祠,村尾有水口古道。水口尽头有一古亭,古亭旁边矗立着一座古塔。村头有一座里面供奉多尊菩萨。现存古建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村头的'荫德堂'。
“荫德堂”分前后两井,上下两层,一楼四角各有厢房一间。门楼镶有砖雕,砖雕之间用墨勾有云草纹,使砖雕成为更加紧凑的整体。四周窗檐下绘有墙头壁画,十分精致。民居保存完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徽派民居。
鸿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水口,这里有水口亭,据说以前的水口亭即壮观又漂亮。亭边上有座高高的大桥,亭、桥与它们后面的水口林、以及小山丘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鸿飞的水口木独具一格:长约三百米的青石板官道掩映在清一色几人抱的古树下面,蔚为壮观,偶有农夫肩犁牵头从古道上走过,深深地打动每一个鸿飞人的心灵——家乡太美,美得有文化。靠近水口亭这头有棵千年古樟,它的根座几经腐烂,还是顽强地拼命生长,需要十多个人才能合围,可想而知是多么壮观;水口林的另一头也有棵千年古树罗汉松,这也是不多见的。就在罗汉松附近的河道里有一道堤坝,将伏源河拦腰截断形成小小的湖面,对岸的青山倒映在水面上,明镜似得。堤坝上面是长长的水步,是连接村庄与对面田地、山场的很重要的交通要道。从堤坝上长年挂着瀑布,瀑布冲出下面一个水潭,这里就是村里人长年垂钓的绝佳之地,也是往日夏季孩子们戏水的不二选择。
鸿飞被公认为冯氏发源地之一,民国冯国璋曾派侄儿到鸿飞认祖归宗,还送了“派别源同”的扁额;最近几年冯巩也来认宗。这里第年都搞一次冯氏寻新活动,大有做好“冯氏文化”的势头。
村里还有古民居不计其数,也有脚店、戏台等古老的东东。
我是画画的,吴寒西老师也是从这村走出来的大画家。吴寒西老师不仅画好,书法功底也是了得。他的字画已经成为南乡人抢手的艺术宝贝。
还要说说老白,老白大名冯祖源,应该还有个小名,叫汪安发,生在洪琴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家境不富裕的家庭,十来块大洋卖给冯家做继子。我家大姐喜欢他的时候,他家也是穷得叮当响。但老白姐夫绝对是个文艺范,什么笛子、口琴、胡琴,那是什么乐器都难不倒他,老一点的歌曲随便点,出口就来。我问过大姐为什么就喜欢他,是不是喜欢他会唱啊?她说,那时候她缺乏温暖,遇到一个愿意照顾她的,就跟了人家。想想也是的,大姐谈恋爱那些年,正好是我们家里母亲生病,我生病,家里八九个人吃饭揭不开锅的时候,到哪儿找温暖去?
嗯,挺不容易的!
写到这里,突然眼睛有点涩涩得,不说了。
2019年6月18日题千年古村鸿飞
一径青石到鸿飞,
满帘翠绿扑面来。
庙堂太子今何在?
青山钟声度白云。
注:一径青石指的是鸿飞水口一条青石板路;太子是指这村曾经有座太子庙,供的是汪华后人;青山是鸿飞村后面的一座山,山上有青山古寺。
上一村:歙南蔡坑
下一村:祁门石碛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