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新思读书会财经论坛 今天

新思读书会QQ群:总群536601992,讲座群233082575,智库群 477196786,《资本论》学术985622450,股票2群867255946,高级会计师866018582,历史群535903683,科技与军事群539479364,哲学逻辑群190591765,律师群932866566,中西医结合群609658560,传统文化群 558070083,影评群 370466143,诗画群 296676978,企业家群866237718,人工智能与数模群866373294,高级程序员群866315899,制造产业链群866018481,矿产资源能源群955846071,建筑与技术艺术设计群866018626 ,网络通信群866315983。财经各群QQ:546125129,573289232,603846717,488168232,326832893,369584174,389150023。

《新思读书会财经论坛》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ID:xinsicaijing

来源:《伟大也要有人懂:深入浅出一起来读马克思》4

编者按
提示:本系列文章为图片版,可放大图片阅读。)

  马克思说过:“每个人所面对的,只能是他自己提出的问题。”

  23 岁的马克思提出了“批判”与“革命”的命题,从 那时起直到去世,他便以全部生命直面着自己提出的命题。

  青年马克思所具备的强大的思想能力,使他身上焕发 出令人敬畏的光辉,人们尊敬他、羡慕他,热烈地讨论着 他不断提出的那些令人惊骇的问题。马克思虽然年纪轻轻, 却已给人“望而生畏”的思想巨人之感,而这从同时代人所遗留下来的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大制糖商的儿子—莫泽斯·赫斯 1 曾经这样介绍青年马克思:

  ……你将会看到最伟大,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的真正的哲学家……他具有最深刻的哲学头脑,又具有罕见的 智慧;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 1、莱辛 2 、海涅和黑 格尔结合在一起(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结果 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M. Hess to A. Auerbach, in M. Hess, Briefwechsel , ed. E. Silberner (The Hague,1959) p.80, 进一步可参见 Z. Rosen, Moses Hess and KarlMarx: The Influence of Bruno Bauer on Marx's Thought. (The Hague, 1977) .】

  从那时起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倘若我们今天必须补充 赫斯的话,那就应该这样说:如果我们把卢梭、伏尔泰、康 德 、黑格尔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把尼采、弗洛伊德、马克 斯·韦伯 、涂尔干结合在一起,结果依旧还是卡尔·马克思。

  迄今为止的人类知识和思想是一座巍峨的大厦,马克 思的学说就是构造这座大厦的钢筋和龙骨。离开了马克思 的著作和工作,诸如生产、交往、生产力、生产关系、社 会构成、意识形态、资本、异化等等,这些基本范畴的含义就完全无法得到理解。如果从人类思想和知识中抽掉了马克思的学说,那么,人类知识和思想的大厦实际上就已 经解体了。

  一个人可能有许多的知识、读过许多的书,但是,如 果他没有关于马克思的知识,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那么, 他一生注定只能在各种建筑材料之间搬运摸索,充其量只 能成为一名不错的“砖家”而已。

  今天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呢?我们今天不是一般地 缺少知识,而是缺少知识中的“钙”,我们缺少的是把知识组织起来的框架和纽带,我们缺乏的是批判地综合人类 一切知识的能力,缺乏的是批判与革命的精神,而马克思 就是那个框架和纽带,他所代表的批判与革命的能力,就 是我们最需要的骨架和钙。有了骨架和钙,知识才能站起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匍匐在地上。

  想想看吧——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寻找 17 岁就立志为 全人类的福利而献身的少年呢?我们到哪里去寻找 23 岁便 以批判和革命的精神,去探索人类解放道路的青年呢?

  还有——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苦苦思考“蜜蜂的活动和 人的劳动有什么不同”这种问题的纯粹思想者呢?

  你也许会说:算了吧!只有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哲学家”才思考这种奇怪的问题呢!

  的确,尼采就是因为思考这种问题发疯了。有一次, 尼采在路上见到马夫抽打一匹马,他突然冲过去抱着马的 脖子痛哭起来,并哀求那个马夫不要鞭打“自由”。

  “尼采和马”的故事,令我们想起卢梭在《论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中的名言:

  文明人毫无怨言地戴着他的枷锁,野蛮人则决不肯向 枷锁低头,他们宁愿在飘摇中享受自由,也不愿在安宁中 遭受奴役,这正如一匹被驯服了的马,耐心地承受鞭笞和 踢马刺,而一匹野马则一接近缰辔就竖起鬃毛,用马蹄踢地, 激烈地抗拒。所以,我们不应当根据被奴役人民的堕落状态, 而应当根据一切自由民族为反抗压迫而作出的惊人事迹来 判断人的天性究竟是甘受奴役还是向往自由。【卢梭,《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 79 页。】

  是啊,一匹被驯养的马,虽不必像野马那样忍饥挨饿、 四处觅食,但却因为享受“嗟来之食”的安逸,而不得不 遭受奴役和鞭打。家马与野马,究竟哪一个更幸福呢?

  最值得深思的是:卢梭在这里所说的套在人类头上的 “枷锁”究竟是什么呢?而卢梭说,那就是“文明”。因此他方才说:“文明人毫无怨言地戴着他的枷锁”,而当 人对于“文明”本身没有反思、没有批判的时候,他便不 会感到自己是戴着枷锁的。

  马克思与卢梭一样,认为人类戴着“文明的枷锁”, 他提出的与之类似的问题就是: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有 什么区别呢?这个伟大的哲学问题,竟然成为《资本论》 的开篇。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

  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那种形式的劳动。蜘蛛的 活动与纺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 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 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 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 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 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 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08 页。】

 通过这个看似抽象的问题,马克思开创了反思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视野。后来的尼采、弗洛伊德、涂尔干、福柯 1, 甚至毛泽东,都是沿着马克思的方式来思考人类文明的。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只有人类才 能创造文明。为什么呢?因为文明就是法则,就是规范,就 是规矩。我们建筑鸟巢体育馆,正如纺织工人织布一样,这 是严格按照我们头脑中的法则去工作。但是,蜜蜂、蜘蛛, 它们既不能习得法则,也不是按照法则来活动的,它们随心 所欲、按照本能活动,于是,它们就不能创造文明。

  依据法则、遵守规矩,这是创造文明的动力,是文明 进步的基本条件。但非常不幸,法则、规范和规矩,同时也 是对人的约束和压制,用卢梭的说法,它也是人类的“枷锁”。

  想想看,青少年为何会有一个苦闷的青春期呢?因为 从那时起,他(她)要学着适应社会、遵从各种社会法则, 这个走向“成熟”的过程,就类似于卢梭所说的由“野马” 变成“家马”的过程。而只有经历岁月荏苒,待到韶华不 在,回忆早已逝去的青春和童真,人们才会像尼采那样不 禁怆然。

  弗洛伊德后来说: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但文明却起源于对“快乐原则”的压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就 是“受苦”,一切伟大文明的成果,都不过是“苦难”带 来的“辉煌”、是“苦难”造成的“辉煌”。文王拘演周 易,仲尼厄作春秋,司马迁受了宫刑,于是发愤著书,其 实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们说劳动创造了文明,但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老师 黑格尔却说:劳动作为“实践教育”,它与其说是一种教 育或教化,还不如说是一种“训练”或“驯化”。这种训 练或驯化,与人对于动物的驯化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它的 目的与其说是在于解放人,还不如说是“在于限制人的活动, 即一方面使其活动适应物质的性质,另一方面,而且是主 要的,使其能适应别人的任性”。

  而马克思则说,人类的劳动和蜜蜂的活动不同在于:一方面,人类劳动是把人头脑中的法则加诸物质世界;另 一方面,劳动也是把法则加诸人的自由意志。前者是使自 然服从法则,后者是使人(的自由意志)服从法则。

  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就体现为法则和 规矩的进步,而这些法则和规矩,同时也是建立在空前的 社会压迫的基础上,这种压迫,首先是对劳动者及其自由意志的压迫,这就是现代文明发展的辩证法。

  从文明的辩证法角度观察世界,马克思发现了现代社 会最根本的“异化”:劳动创造了世界,但这个世界则反 过来构成了对于劳动者的压迫。现代文明的一切繁荣辉煌, 都建立在无产阶级受苦受难的基础上,因此马克思说:无 产阶级代表着“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 质的领域”。

  对“文明”的反思,最终指向的就是文明对于人的“异化” 这个命题,这是非常残酷的道理,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正 视它,而是竭力回避它,或者干脆把“异化”说得极其抽象、 玄虚,使一般人不能懂得。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杰出的企业家罗伯特·欧文 1 就曾 经说:如果要问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革命家是谁,那么,他 不是罗伯斯比尔、克伦威尔或者华盛顿,而是一个叫作詹 姆斯·瓦特的工人,因为这个工人制造的机器开启了工业 革命。

  由于工业革命,50 年前还需要 60 万人劳动才能获得的财富,如今 2500 人就能够生产出来;如今,一个工人利用机器工作一小时,抵得上过去 60 个奴隶干一天所创造出的 财富。瓦特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因为蒸汽机还把被农业时 代视为无用的煤炭变成了“工业的血液”,蜘蛛网般的铁路、 航海线和莫尔斯所发明的电报,把世界联系为一体,从此 之后,中国的茶叶可以供全欧洲享用,美洲的棉花可以供 全亚洲制衣穿用。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吧!由于技术的发 展、机器的采用,生产力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这样一来, 全世界的劳动者就应该比产业革命之前大大地减少劳动时 间和劳动量了吧?

  可惜,事实却恰恰相反。随着机器的采用,劳动效率 尽管极大地提高了,但工人却被抛入了苦海。

  为什么会是这样?!

你想听听卢梭、尼采和马克思的回答吗?

  他们的回答是:这就是因为人比动物“高明”,这就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有“自我”,人能够区分“自我” 和“他者”,从而“我”便把世界和他人当作了自己的工 具和对象。

  人们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使自然的东西成为人的产品、成为“我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所谓“使自然服从人的法则”;但是,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劳动的,是按照 一定的社会法则劳动的,于是,劳动产品和劳动成果就不 可能直接归于劳动者,而是归于他们所处社会里的“强者”, 归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法则的制定者,这就是马克思所谓“人 使自己的自由意志服从社会法则”。

  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就是这样对立起来了,人与社 会就是这样对立起来了,而“私人的利益”与“人类共同利 益”也因此对立起来了。人感到社会的“共同利益”是外在 于自己的、异己的压迫性力量,而劳动者则感到不是他们在 创造世界,而是在以自己的血汗养肥那些骑在他们头上的“强 者”,那些强者却反过来压迫他们—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马克思说:这就是“异化”。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请不要 把这些话看作什么哗众取宠的修辞手法吧!而实际上,“异 化”理论根本就不抽象,下面便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实例:

  纽约有一家三角女性内衣公司,位于百老汇大街上。1911 年,这家公司的工厂发生火灾,由于车间的门被老板 锁上了,结果 146 名女工被活活烧死。

  那座大楼后来被纽约大学买下,而那座大楼,就是我在纽约大学工作时,每天上课的地方。

  在 1911 年的时候,华丽的女性内衣仅仅是上层社会的 专利,而对于那些被活活烧死的女工来说,她们的劳动产 品(女性内衣 ) 却是与她们自己完全无关的东西,甚至就是 与她们的生命相对立的东西。

  马克思和恩格斯成长于高贵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 们的成长经历与“悲惨”、与“异化”二字其实毫无关系。青年马克思思考“异化”的出发点,既不是抽象的学术, 也不是个人的经历,而是因为他走出了“自我”,接触到 了“他人的悲惨”,并把他人的悲惨,当作了全人类的悲 惨和自己的悲惨。

  也就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在强调他们自己陷 入了异化,从而呼喊着:必须把“我自己”从异化劳动中 解放出来,恰恰相反,他们是主张“将别人从这种悲惨的 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即使抛弃“我自己”的高贵、幸福、富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从任何标准来看,学识渊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属于文明社会里的文化精英,只是与一般的文明人和文化精英 不同,他们对自己置身其中的那种文化和文明,怀抱着深刻的批判和反思态度。

  简而言之,所谓文化和文明就是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 无论我们叫它伦理也好,叫科学知识、叫法律和等级秩序 也罢,无非都是指一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法则。只 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化和文明,只有人类才能习得文化和文 明,这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这些规范和规矩是人类 发展进步的条件,但是,这种规范和秩序所造成的社会等级、 社会差别、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固化,却分裂着人类共 同体,而这些社会法则也造成对于人的压迫和束缚。

  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人和文明人呢?只有像马克思和恩 格斯那样,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和文明保持着深刻反思 态度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有文化的人”。

  当今世上的“文化精英”们,为什么会众口一词地反 对马克思呢?这不过显示了他们自己根深蒂固的肤浅,因 为这些人从来没有像卢梭、马克思、尼采那样,对他们置 身其中的文化和文明怀抱清醒的批判和反思态度,而这样 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化人。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精神分裂者属于“异化”群体吗?患有心理疾病究竟该怎么办?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如果一个人当众自陈有心理问题,众人多半不会感到惊诧,而是会理解甚至共鸣.因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社会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压力.焦虑 ...

  • 鲁滨逊与爱“种田”的我们

    鲁滨逊与爱"种田"的我们 文|潘沈阳 导语:当我们在"种田"时,我们在做什么? "种田"是当代游戏.动漫以及网络小说的一个热门要素,狭义来说 ...

  • 王峰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本质规定"和"现实表现"两个不同层面分别考察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在前一层面,异化劳 ...

  • 聞鍾記郵 | 劳动最光荣

    聞鍾記郵(2415)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很多年没有听到这句话了.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

  • 异化劳动的四重含义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异化劳动最初是马克思早年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 (aI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人道主义思潮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产生,并经过黑格尔和 ...

  • 梦想40岁退休?因为你的劳动已经“异化”了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我有一个高中时代的同学,他在一家影视娱乐公司做摄影师,具体的工作是为那些影视圈的大咖拍写真和广告宣传照.对于像我这种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他的职业太招人羡慕嫉妒恨了, ...

  • 从异化劳动中寻觅意义‖文/随心

    从异化劳动中寻觅意义 有一则笑话: 问:什么事让你感到痛苦? 答:上班. 问:有没有比上班更加痛苦的事情? 答:天天上班. 虽是一则笑话,却令人颇有同感--周五的夜晚如此欢乐,周一的早晨则是那么苦恼. ...

  • 书单 | 《毛泽东选集》篇章阅读推荐

    [小编按] 没有预料到这个春节假期会"被迫"延长,甚至于不知道何时才能重返学校.寒假回来前带来一本两年前从旧书店淘来的1967年横排袖珍本的<毛泽东选集>回家准备利用寒 ...

  • 《思考与超越》读书笔记之1.2

    1.2A--哲学与实践 在上一章哲学与现实里,俞吾金教授提到哲学对现实的超越,既不能匆忙跟随现实下结论,又不能轻率地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姿态去指导现实,也就是说,哲学不能和现实贴得太紧和太近,要有自己的 ...

  • 毕芙蓉|时空交错中的灿烂光影——读《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

    时空交错中的灿烂光影           --读<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 文|毕芙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正如<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青 ...

  • 浅谈海德格尔的异化观6400字

    摘 要:海德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异化的范畴拓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来说明西方社会中人的无个性存在状态,为破解这一生存困境,海德格尔通过现身情态畏来使此在发现本真,通过向死而在.良知.罪责.决心这一系列 ...

  •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四个阶段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四是什么

    一是原始文明 二是农业文明 三是工业文明 四是生态文明 拓展资料 人类文明,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称为人类文明.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人进化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行径,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 ...

  • 看看你是否得了职业枯竭症?

    你是否感觉自我压力大.情绪和感情处于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你是否感到人际关系处理棘手,力不从心,经常以消极.麻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身边的人,对他人再无同情心,甚至把人当作一件 ...

  • 回归每个人的“乡土”——对生活世界的讨论

    作者:任昊,学吧写作组成员. 题目提到的"乡土"不仅仅是字面理解的那片厚重的乡村土地,更是每个人出生.成长和发展的原原本本的生活世界.这看似平凡.质朴乃至被人所不屑的生活世界正是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