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49:歙县朱村
一直以为朱灶发童鞋是朱村的,想到他家去蹭餐饭搞顿酒干干,结果等我口干舌燥紧赶慢赶,赶到朱村时,他是茶园坪的。
对他,我们总是错:高考以后我们都认为他追一个女同学,追得天昏地暗,关于他们的传说那是多得去了,结果多少年以后才知道“不是那回事”。
朱村的故事太多,却没有人和我说说除了红色记忆之外的故事。这些天总有朋友在我的图游故事后面留言,要我说说朱村的故事,当我向他们索取关于朱村的故事时则没有了下文。
其实,作为歙县南乡人,不知道朱村的可能不多。朱村是第一批被认定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有中共在皖南的第一批农村党支部,在一大批为革命抛头颅、酒热血的革命志士,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比价大型的金竹暴动中,方水晶即方水金,年二十七岁,方高辉即方高飞年二十七岁,方新自即方心治又名方升字年二十岁,方新汉即方兴汉,年二十一岁,方高维即方高惟,年二十七岁参加了这次暴动,但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屠杀。朱村,是一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村的村头和村尾都挺入画。从蜈蚣形进去,拐过白石库山脚下,突然前面跳出一个平台,上面有一间平房,仿佛大海中的灯塔,照引着前往朱村的人们。两岸的山势呈全抱势,小源河在它的脚下“S”形绕行。
村尾是两座差不多大小的石桥呈一字形排开,就像一座双拱桥被从中间拉得很开一样,将朱村分为上朱村和下朱村。上朱村人姓邵,下朱村姓方,都从河南迁来。两条汪坑(小溪)从两座石桥下穿过,在石桥的前面汇成一条河,这可能就是小源河的“源头”吧。两条河的交汇处积起一个三角形的沙丘,日积月累,被村民用石块砌上了石磅,形成上下两块小地,下面这块地里长满了雷竹,郁郁葱葱,上面那块地里长着蔬菜。在菜地的边上,一条不成形的小路隐约在沙滩上,仿佛能见到村人经常经这里下河洗衣。河里时隐时现的鹅卵石将河水托举成波浪,泛化为成片的鱼鳞汶,闪闪发光。
朱村,是一个集文化、历史和自然为一体的好去处。
《朱村大桥偶感》
左右汪坑汇小源,
一路往东向和田。
翠竹报得平安岁,
紫燕衔泥朱村园。
作品欣赏:作品创作素材就是上面这张双桥图。
上一村: 歙县田舍蜈蚣形
下一村: 歙县岔口竹筒坦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