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道元|《红楼梦》成书过程总论 2024-08-05 01:38:24 《红楼梦》成书过程总论 甄道元 任何过程,都是时空的变化过程。空间表现为事物位置和结构的状态与变化。换言之,空间是时间的见证,空间的变更也是时间的反映,二者相辅相成。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增删五次”是个过程。“过程论”下的《红楼梦》也即曹书发展变化的历史。成书过程,首先是个时间性、阶段性的概念,涉及何时开始创作,中间经历了哪些修改阶段以及变化的原因,何时完稿等。具体到《红楼梦》,创作的起始时间一直是个难以解开的谜,而这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而且还涉及到程高的摆印。因程本《红楼梦》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传播问题,它还是个成书相关的问题。故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很难系统地展开。笔者暂且抛开那些原发性的问题,而从“时”“空”互映角度,仅就其增删中对“上一稿”的改写所留下的痕迹,进行分析,谓之“底稿探索”,也即成书这个大课题之一部分。其时间,在拙作中仅表现为“次”,即增删的次第。恩师胡文彬先生曾言:“迄今发现的八十回脂抄本,没有一个本子是曹雪芹的亲笔原稿,都是过录本,有的甚至是再过录本,或是再过录本的过录本。”《红楼梦》的传抄状况是很复杂的,“传抄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售而抄;一类为藏而抄。为售而抄的也分两种情况:一是一人持本高声朗读众人听抄;一是拆装、分叶,众人分抄。因抄工的文化水平、地域语言、抄书的目的不同,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因素,出现音误、形误、提行之误、窜行之误、批语混入等状况甚多——错、漏、重、跳均有。据现存李朝时期朝鲜使者来华采风中,也观察到:有一人持本读,众抄手听抄的状况,故音误者多。有一本书拆开、分抄的状况,故上下左右看窜、版本间窜抄者多。有抄书卖钱为目的者,故偷工减料,唱本、小说混抄舛错多矣。藏书家抄录时久,亦出勾改、批注,故批语混入者多……失真之处,不胜其多。”先生又叮嘱“后四十回有曹雪芹的文字。”还告诫晚生:“批语混入正文要注意”“120回混入批语太多,当细心甄别”“前后皆有!”先生远见卓识!在先生的指引下,对《红楼梦》的成书,形成了如下认识。一.曹书的构成笔者认为,《红楼梦》依据于几个主素材,其中最主要的素材是来自于汉儒文化下的“杭州、扬州”之家族在京城的故事,并又借鉴增添了诸多零星素材,结合上自己的家世和个人历闻,增删改写为了“南京、苏州”家族在京城的故事。通部如“抓药方”一般,多素材纂撰成册。曹雪芹在多家药铺,都抓来了几十味、几百味不同的草药,这也导致了各家药铺,都误以为全副药都是自家药铺的,而产生了“疑邻盗斧”之误判和作者纷纭现象。这种选取素材的“抓药方”方式,也是今日作者之说纷纭的根源,但多难以自圆其说,而形成附会。这种“抓药方”式的成书说,是“解构主义”在成书中的体现。可以感觉到,刘姥姥、贾芸、大小宝玉等,都是不同素材中的人物整合;可以证实到,巧姐、袭人、紫鹃、晴雯、鲍二、王氏兄弟等,均是几个素材的撮合。曹雪芹在利用素材的同时,还结合上了自家、身边和时政之事。史家兄弟,难说与自家亲戚无关;王氏兄弟,底稿中既有兄弟三人的素材,也有兄弟两人的素材,增删之时整合为了兄弟两人,亦当与自家亲戚相关;在涉及时间的领域,以内文来推算,元妃大限理当“三十一岁”,但作者挥手作“四十三”,再如“五月初三”“九月初三”“二月十二”等,文学艺术中具体到日月,犹有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之感,很可能是欲将不当忘却之事,借机记在书中。二.曹书的纂撰多素材的纂撰过程中,首先是要将素材中人物名字,转换到作品中来。一些本子,如蒙戚列杨晋卞郑本,也包括庚辰本等,其中仍存留着尚未转换的人物名字。多素材的纂撰过程中,还需要将素材中的数个故事情节,聚于书中某个重点人物身上。而在原素材中,各个素材本身存在着故事情节不同的发展指向。这些伸向不同方向的各种指向,在纂撰成册之后,也会展现出故事情节上的指向不同。正文和批语,都反映出了素材中原本的情节流动的指向,人们也会据此形成对结局的不同判断。如“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伏白首双星”等。而到了增删的后期,这些伸向四面八方的“枝杈”,多被作者修整理顺。但在利用素材之时,仍会有未舍得删除之“美文”,而留在了增删稿中,从而仍让人感觉到有多种结局。如“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而这些,未必都代表着《石头记》诸故事将来发展的结局和作者的最终意图。“探佚”也便成为了一个不可机械穿凿的问题。三.曹书的增删在素材的基础上纂撰成册后,又以此为底稿,经过了五次增删。作者的增删,有其自身的内驱力,或曾还产生过改写为传奇的念头,这符合古时文人的愿望。但脂砚斋的怂恿,应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继续坚持了小说这一体裁,应与脂砚斋有关。增删稿与底稿的界限,应是脂砚斋的介入为界。增删的过程,不仅是主题的不断鲜明、逻辑的不断合理、结构的不断完美、语言的不断精炼和美化的过程,而且在实质上,它仍是纂撰的继续,同样涉及着素材的添加与删减,存在着情节和人物的整合统一与贯穿——进一步将零星的事件聚于某一人物身上,把纷杂的人物整合归并起来,减少人物的数量、复杂人物的关系,使得典型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清晰,寓意更为深刻,文字的润色更为优美。这也是文学作品创作中常见的路径和提升艺术性的正序。任何作品的作者,都不会在事先就制订一个“增删五次”或某个具体次数的计划。每次修改,也均会被认为是最终的文字,并会流传出来,只不过事后又觉不满而要再次修改而已。相对而言,增删早期的文字是校为粗糙的,其流传范围也不会广泛,收藏者也不会太多。但流传出不同增删时期的文字,既存在着情理上的可能性,而且在前80回文本文中,也得到了反映。四.曹书的底稿任何作品的增删修改,均是以底稿为基础的。五次增删,必有一个增删之底稿。否则,“增删”二字便不能成立。后40回是增删底稿之后部的章回,其处于刚刚由素材纂撰成册,或刚刚着手进行了初步增删的状态。存在着正如胡老所言的“文脉阻滞不畅、故事缺少趣味、人物灰暗、语言灵气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也有部分章回,已增删润色得趋于成熟。不止后40回,第25回至29回,甚至从第24回之后半部分开始,到至少第30回,也是处于底稿或增删初期的状态。还包括诸如第62回以及接近80回的数回等,也是处于底稿或增删初期的状态。而以后40回最为集中、最为典型。任何作品的增删修改,都不是推倒了重来。否则,便不再属于“增删”,而谓之新作。任何作品的增删修改,也往往会将上一稿中的大量文字,整句、甚至整段地直移到下一稿中,在下一稿中留下上一稿的痕迹。在增删修改与对上一稿的誊抄直移过程中,倘若处理不当,便会构成创新与继承的矛盾,形成新构思与原构思之间的冲突,即“毛刺儿”。这些“毛刺儿”,大量地存在于了增删稿的前80回之中。特别是在便于是别的诸如院宇布局、人物归并、日期时序等领域,增删的前80回存在着诸多不宜被人发现的底稿之影子和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底稿的前80回虽已不得见,但仅留后40回,仍能呈现出前80回与后40回是修改稿与底稿的关系,而非原作与续作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五. 程本的拼接程高摆印所依据的底稿,也是抄本。程伟元搜集到了多个增删稿前80回的手抄本,但后40回因是增删之底稿,艺术上较增删稿逊色许多,而较少被人收藏,故既难以被搜集得到,且也极易破损而“漶漫不可收拾”。程高之120回本,当是增删稿的前80回,与未经增删的后40回,拼接在一起的产物,遂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120回“程本《红楼梦》”。(如图1)图1.程本由增删稿前80回与底稿后40回拼接而成的示意图程高拼接之后,不用《石头记》之名而用《红楼梦》,当是俯就了后40回之名,并迎合了当时人们对《红楼梦》的普遍认同。而增删稿与底稿的这种拼接,也表现出了诸多矛盾。如看上去后40回的人物形象“扭曲”、故事的发展未按照前80回的预设来展开、与批者所见毫无关联等。这正是由于属于底稿性质的后40回,其形成是在脂砚斋评批和五次增删之前的原因,后40回既不可能按照脂批来发展,也不会按照时间上在其之后的增删稿所预设的来发展,它就是一个草稿“性质”的文字。这种性质的文字,存在着上述诸多不合,反而是合理的。或言,倘若后40回是按照增删的前80回所铺设的和批语所反映的来延伸,那反而是“续书”,而非“底稿”了。六. 曹书的批语曹书除了脂砚斋、畸笏叟及少量松斋等人的评批之外,更多的是无名氏们的批语,且至今仍有大量的批语混在了正文之中。笔者推测,西堂十万藏书,有可能是曹雪芹选取、追加素材的资源。其中也应有相当鲜为人知的手抄本。这些抄本,应当既有汉儒文化的,也有满旗文化的。曹书中所流露出来汉儒文化影子,当是更近素材的文字。而这些可供作者增删的素材,不排除还有前人评批过的。在借鉴素材之时,曹雪芹有可能将素材以及混在其中的批语,先一同誊抄了过来以供修改。有的批语,甚至未被脂砚斋所识别,而在混入的评批之上,还做了“批上批”。我们会发现,前面的章回,混入的数量较少而后面章回的状况较重。批语的混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辨析批语,更能展现出作品的美。七. 曹书的传抄流传出来的不同时期的稿子,在传抄过程中,正如先生所言,传抄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裕瑞也记载了传抄情况:“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诸稿未能画一耳。”笔者推测,可能还存在着多本一同拆开、分抄、混装的现象。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两种本子在某一段文字处发生对调的状况,如杨藏本习惯用“多”,他本习惯于用“都”,而至某一处之时,二者发生了双向的对调。这明显与单向误抄不同,而当与混装有关。单向的窜入,并不稀奇;而双向的对调,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笔者还认为,除章回极少的如郑藏本难以判断之外,诸本均是混抄杂合本。其杂合的状况,难以以章回而论,甚至难以以段落而论,因为存在着再次、再再次的反复拆叶、分抄、混装状况。除了拆叶、分抄、混装造成的窜杂之外,曹雪芹还有可能是每增删改写几回,便由脂砚斋去评批,而且增删五次中都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这就有可能在后来的传抄成册中,将不同增删时期的稿子混抄在一起。换言之,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是包含着增删之底稿和增删之早期、中期与后期等不同时期的文字。如第27回的“巧姐”提前出现并与“大姐”同时出现、第28回的“薛大哥”“妹妹”与凤姐的序齿以及小厮进“东边角门”、第29回的“珍珠”“袭人”同时出现、“紫鹃”“鹦鹉”同时出现、第54回到“大观园”传优伶、第62回贾母生日在正月、第73回的“邻园墙”等文字,便是增删早期甚至底稿之文窜抄进来的。曹书的传抄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再以版本的整体,来讨论哪个本子的孰先孰后,甚至也难以以章回来论,包括章回内平行发展的两个事件,而也需要从各自事件本身的增删修改,来思考。换言之,将版本做整体上的“捆绑”、将章回内的内容做整体上的“捆绑”,均不利于对曹书成书的探究。进而言之,曹书的构成、纂撰、增删和传抄,需要以“解构主义”的思想方法来思考。八. 曹书的版本基于传抄的复杂状况,整体上以版本来谈论系统的或早或晚,可能已不现实,甚至也很难以章回来论。第67回的繁简两种文字,可能是保存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的早期与较晚时期的两个整回的文字。第64、65回的抄本与程本,也反映出了增删早期和较晚时期的两种文字。一些本子,如舒本,其第13至16回、第35回等,存在着较多的早期文字。蒙戚本在前50回中,多是处于增删中期的文字,当校对中取增删后期之文时,很少被采用;而当考其早期用意时,又难得其缘由。庚辰本可能只有两到三册是“四阅”本,或许有好事者在后来的反复传抄中,将此“凡脂砚斋四阅评过”8字,也添加在了该套混抄而成的其他诸册之前。其前11回和29回后,未必都是“四阅”本。而“三大脂本”之外的一些小版本,诸如列本、杨本、程乙本、双清仙馆本等,特别是列藏本,在校对中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了。这些本子,在成书过程的研究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九. 曹书的传播抄本的传抄状况,人们研究较多。程本之底本,也是手抄本。人们认为,刻本是程本的翻版。而笔者认为,不排除在程高之前,已经有与程高之底抄本相近的抄本,在流传。这些本子,因血缘上更为相近,以至于被人们认作了是程本的翻版。程高搜集到的,既未必是世上之唯一,也未必是最接近曹雪芹、最优秀的本子。今已发现,被人们一向认为杨本之补文,是分别来自程甲本和程乙本的观点,可能存在着问题,杨本之补文实则与程本毫无关联。其与程甲本相同之处,也同某刻本;其与程乙本相同之处,仍同某刻本;其既不同于程甲本和也不同程乙本之处,大多仍同于某刻本。而且,还有少量文字既不同程本,也不同刻本。这说明,杨本之补文,有可能来自于一个与某刻本亲缘关系更近的抄本。对曹书成书过程更为具体的观点和支撑性证据,将在“第二编”之后,分类展开论述。成书过程的研究,关系着文本的校对,进而关系着评点、阐释与鉴赏。有成书过程参与的校对,与诸本文字层面相比较的编码、符号式校对,将是两种不同的校对结果。摘自甄道元《红楼梦底稿探索》 赞 (0) 相关推荐 揪出“说梦痴人”的黑手 揪出"说梦痴人"的黑手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的校勘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古籍"<痴人说梦>是一个绕不开的研究对象.拙作<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对 ... 牛评红楼:彻底揭开红楼梦成书之谜,原是三部小说融合而成 <红楼梦>从小看,谈不上读.但读上50年后,才发现这是由三部小说融合而成的,而且三本小说都有历史文献记载.只是百年来的红学研究,都把<红楼梦>看成是一个叫曹雪芹的人所写,所以此 ... UC头条:红楼梦成书的大背景,堪称血染的红楼,百年来一直被误读! [都云<红楼梦>是古今小说的巅峰之作,却又有几人知道此帖将是<红楼梦>的巅峰破解?若干年后,此帖将以里程碑式的壮举照亮整个红学之巅,指引未来红学的研究方向.丁酉年闰六月廿一.红 ... 甄道元:从程高序言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 提 要]曹雪芹在完成百二十回< 红楼梦 >后,又将之改写为了 < 石头记>.程伟元搜罗到了多套<石头记>前八十回部分和一套 <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部 ... 【新书·书讯】甄道元|《红楼梦底稿探索——献给恩师胡文彬先生》 [新书·书讯] 甄道元|<红楼梦底稿探索--献给恩师胡文彬先生> 胡文彬先生于2021年5月1日去世.为怀念胡老,甄道元出版了<红楼梦底稿探索--献给恩师胡文彬先生>研究专著. ... 评点甄道元著《<红楼梦>底稿探索》 评点甄道元著<<红楼梦>底稿探索> 作者:许映明 多少年以来,高鹗"狗尾续貂"长期占据着<红楼梦>研究和爱好者的认知领域.然,自高鹗续书说被驳 ... 甄道元 | 从雪雁总也长不大看成书过程 从雪雁总也长不大看成书过程 甄道元 一.雪雁总也长不大 第97回 说着,平儿已叫了雪雁出来.原来雪雁因这几日黛玉嫌他"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便也把心冷淡了,况且听是老太太和二奶奶叫, ... 石问之:“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成书过程中的早期文字 一.<红楼梦>对宝.黛.钗的两次年龄设置 <红楼梦>对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人进行了两次年龄设置,第一次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贾府之前:第二次是进驻大观园的时候. 戴敦邦绘图黛玉 ... 红楼梦里,去世的老太妃、甄家的二姑娘,背后到底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里,有两个人,提到的不多,但却很神秘,与贾家的最终的走势,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两个人,就是去世的老太妃和甄家的二姑娘.去世的老太妃,在书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 ... 红楼梦作者考证 · 再论作者和成书时间 一.先谈主笔人的数量 从红楼梦在文字的雕琢和结构的擘划上可以看出作者费了极大的心力,我相信这本书不太会是一个人独立写成的.除了文字雕琢和结构安排外,还要写大几十首水平很高的诗词歌赋(水平在清代不排到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