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一通电话揭开康辉真面目: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优秀?

文丨 优宝

撒贝宁曾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比康辉到场的时间早。 但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撒贝宁走进直播间或化妆间,康辉总是已经坐在那里了。

他开玩笑地说康辉简直是住在直播间和化妆间的男人。 撒贝宁已经是公认的优秀了,连他都比不过的男人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真正优秀的人

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有一档综艺,叫《你好生活》。 最近一期中,两人开车经过一个地方,看到路边有个牌子写着——厍东关乡。 头一个字就把两人难住了,这种生僻字谁也不认识。 撒贝宁就提议打电话问问康辉,并开玩笑地说,平时央视的同事们都管康辉叫“行走的活字典”,这次一定能把他难住。 电话打通了,没想到对面连奔儿都没打,脱口而出:“厍(she)。”

网友们顿时被这份专业性所折服。 但其实,真正的专业并不是靠一两件小事就能说明问题的。 康辉的业务能力有多抗打,大家很早之前就见识过了。 那一晚,康辉主持《新闻联播》,离开播还剩8分钟时突然来了一条重要新闻。 整整1万8千字,一般人连看都看不完,但康辉竟是一字不差地念了出来。 哪怕中途出现各种变故,他都始终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地完成了22分钟的超长口播。 超强的业务能力,让他斩获了“播神”的称号。李梓萌曾经爆料过,只要跟康辉搭档,急稿、大稿、难稿都是康辉负责。 谈起康辉的能力,李修平用八个字形容:“没法复制,不能超越。”

有人觉得这就是一种天赋,属于老天爷赏饭吃。 但需知江郎才尽,天赋终有用完的一天, 这就像一个人身居高位,拿着丰厚的工资,就能说明这是个优秀的人吗? 如果离开了这里,他依然能够获得同等甚至更好的待遇,那这个人才是真的优秀。 善用天赋,在各种人生经历中不断地得到成长,才是一个人能够傲立于世的根本。 就像撒贝宁与康辉,他们的优秀不仅仅是来源于他们的学历,而是他们“永远在路上”的努力。 同样的道理,我认为也适用在父母与孩子身上。 可是,大多数父母眼中的【优秀】却并不是这个样子。

父母眼中【优秀】的孩子

有一档育儿节目叫做《向上吧少年》,每期都会邀请不同家庭的父母与孩子挑战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 可播着播着节目的走向逐渐变得奇怪起来,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展露出自己独有的育儿理念,堪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当然,这不是褒义词,因为孩子们在节目中简直问题频出,节目组的一众专家、导师,也从打分变成了解决家庭问题。 A家庭是一个高知家庭,爸爸是博导、妈妈是博士,简直是大写的【优秀】。

但女儿一出场就表达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父母不要再自顾自地吵架了。 原来,一到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双方便谁都不肯让步,爸爸更把导师的权利搬到了家庭中:“我是导师,她得听我的。” 相比于A父母的“自我”,B的母亲在照顾他的时候,完全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

儿子是个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可生活能力却近乎于零,因为他有一个全方位保姆妈妈。 他吃饭之前,母亲会先帮他把饭装好;吃鱼的时候,要提前把鱼刺一根一根剔除;就连吃龙眼,也要帮他把果皮和果核都去掉。 在母亲如此细致入微的照顾下,已经10岁的儿子俨然成了一位“高分低能”的神童,一分钟内连个鸡蛋都剥不完。 在生活能力上又有一位与B妈妈形成极端对比的家庭。

C在3岁的时候,就在妈妈的逼迫之下,学会了用煤气炒菜做饭。 而且还在3岁的时候,一个月就要坐几十次的网约车。 虽然主持人和嘉宾们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C妈妈还是坚持自己的育儿方式——只有从小独立的孩子日后才能长成【优秀】的社会人。 于是她将“放任不管”理解为独立,也理解为牺牲。 D妈妈比较务实,她觉得做事用心的人就是【优秀】,因此她不许孩子用橡皮擦。

在她的认知中,只要用心了,是绝对不可能写错字的,哪怕孩子还在读一年级。 E妈妈则对【优秀】的要求更加具体,让孩子在她准备早饭的间隙,必须完成三件事情:看书、做数学,还要读一个小时的英语绘本。

她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两个道理:“一日之计在于晨”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F妈妈是个大领导,她把公司的绩效KPI也用在了自家孩子身上,甚至不分彼此,给自己也订了一套要求。

她安排了密不透风的兴趣班,抓住一切可以投资在孩子身上的可能。 孩子如果表现地不尽如人意,她会伤心到崩溃大哭,仿佛丢了年终奖一样伤心。 “KPI”母亲并不常见,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却遍地都是,G的爸爸就是如此。 为了让儿子尽可能地【优秀】,他会时刻对儿子的言行举止进行评析判断,以求儿子下次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儿子也觉得他唠叨和严厉,但父亲觉得自己这是及时反馈,并没有要改正的意思。 同样“死不悔改”的还有G的爸爸。

他是直接抱着问题来参加节目的,他觉得现在的女儿过于苛求完美,有些强势,以至于性格不够【优秀】。 到底是谁影响了女儿呢?还能有谁,这位爸爸自己就是个完美主义者。 从上幼儿园开始,不管是学习也好,还是在家里做什么事情,他都习惯和女儿说:你看隔壁那个谁谁怎样怎样,或者是我同学的孩子怎样怎样。 他觉得这样能刺激女儿要强、想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他也的确做到了,只是女儿也越来越跑偏了。

So……

您说这些父母回去后会改吗?我觉得,难。 他们都很优秀,但也都很坚信自己的做法,坚信到有些傲慢的地步。 三体里有句话说得好:“无知和弱小,都不是障碍,傲慢才是。” 傲慢带来的优秀有些是天生赋予,有些是因缘际会,好有些则是被人吹捧到连自己都信了…… 不接受就意味着无法成长,1始终是1,正如看不懂其他人的人生,便觉得人生始终只有一条道路可走。 人生本就多变,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都会导致人生的起伏,有些时候,做人最难的就是承认自己不行,承认别人比自己行。 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看到别人的优秀,也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如果再进一步总结的话,我认为只有八个字: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这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感慨: 最近和几个好友聊天,发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认识自己。 各自都是在后来人生的某一阶段突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没能在更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传统教育很少去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意志, 大家都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 父母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从每件小事开始自己做选择。 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才能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 选择自己所爱,做自己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