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米芾的交往与较量,孰高孰低?

我们提及宋四家,必然说到“苏黄米蔡”四人,而后就是争议这个“蔡”是谁谁等问题;殊不知,自北宋起,就没有宋四家一说,也没有什么可靠文献记载有宋四家这一说,因为在古人时,文人学者不会把单方面书法高手单独列举出来,评出这个三家、那四家,纵然有这方面趋向,也必须把这些单方面书法高手先营造很有人品、文品的样子;而对文学、能力等方面突出的人,古时文人学者是会把他们列举出来,评出这三家,那四家等,诸如唐宋八大家的产生,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故此,本文所要讲到的“苏轼和米芾的交往与较量”,是当时北宋时期社会背景,若改基于我们今人的角度,这个“苏轼和米芾的交往与较量”就无法展开说了,因为,我们今人书坛,很大程度上把书法从文品中独立出来了。

比较一:

苏轼入仕途,完全靠其自己的才华而震惊朝野,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乐等,样样精通,而入仕途后,民生政绩突出,抗洪救灾、修堤造楼等。

米芾入仕途,是靠其母亲对宋神宗有恩而被宋神宗恩赐得官,而入仕途后,从事的冗官,属于“混日子”公职人员,没有什么政绩,其书法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种比较下,纵然北宋时期有“宋四家”一说,米芾也入不了“宋四家”之列,蔡襄有政绩,苏轼不用说,黄庭坚也极具才赋,一代诗宗,其诗能与杜甫齐名,而米芾除了书法与画方面,也没有了;也正是如此,米芾与苏轼一样,同样历经,宋仁宗、宋神宗、宋英宗、宋哲宗,苏轼书写出了自己的精彩一生,可米芾都处于“抑郁不得志”的状态,直到晚年,遇到了宋徽宗,才被一再破格录用,得以得志。

《参政帖》米芾书。纸本,纵30厘米,横12.2厘米,行书三行,27字,款署“芾记”。现藏上海博物馆。

比较二:

人品方面,苏轼属于天真而无所畏惧,而米芾属于不坏而痞流氓,怎么说呢?苏轼所佩服的人,甚能让苏轼去拍马屁的人,都是干民生实事且极具才能的人,诸如苏轼早期反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地说,是指出变法的缺点,但打心底是佩服王安石的;而米芾,咋说呢,是宋四家(加入有)中去拍蔡京马屁的人,为什么米芾是“宋四家”唯一会去拍蔡京马屁的人?其一,米芾与蔡京一样,在宋徽宗之前,都不算得志,蔡京还比米芾好点,从政能力是非常强的,蔡京得志后,米芾自己也渴望的到宋徽宗的赏识,但苦于无人引荐,像苏轼那样的人肯定不会引荐米芾,也只有蔡京,蔡京知道宋徽宗会玩什么花样,故此米芾才会多次拜访蔡京,去拍蔡京马屁;其二也只有米芾有拍蔡京马屁的必要,蔡襄年长,没有必要,苏轼全才,虽大起大陆,但一举一动都是亮点,黄庭坚也是个全才,虽不及苏轼,但在北宋时期足以够用,况他还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三,米芾最会“炒作”,极需被挖掘,为什么说米芾最会“炒作”呢?米芾的“装疯卖傻”“大言不惭”等,都是其炒作的结果,当然,本站不是故意贬斥米芾,其实炒作营销手段,自古就有人用,诸如张旭的狂张行为,他为什么这么去干?主要方面就是张旭不得志,没“政事”可干,闲的,米芾也是,历经这么多皇帝,出了宋徽宗,没一个皇帝看上他,而得到宋徽宗重用后,米芾一点都不狂张。

米芾虽会选择去与蔡京同道,那只是为了自己得志而言,坏事什么的,米芾这没去干过,如明代戚继光,也拍魏忠贤的马屁,也是为了得志;况这点对今人而言,也不算什么,但这毕竟关系品性,在宋元明的理学中是大忌,故此,就这点米芾也入不了“宋四家”之列。

米芾《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行草书。纸本。本帖为信札一则,纵31.4厘米,横25.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主要两点比较完了,我们在看下这两人的来往情况:

苏轼与米芾来往一

在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米芾和董钺和杨世昌苏轼一同去拜访苏轼,这一年,米芾45岁,米芾31岁;米芾这次拜访,有点像杜甫去拜访李白一样,是带着崇拜感去的,米芾在《画史》里说:“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

通过这次拜访,其实我们还是能看出米芾品性的,如上述所说,虽有痞流氓之气,但也不坏,不是什么势利小人。

当然,苏轼这人,对米芾也很尊重,两人会面后,苏轼对米芾推心置腹讲了书法上的好多事,米芾也听了苏轼的话,“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行书八行。纸本。信札一则。纵28.3厘米,横38.5厘米。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五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焚香帖》,草书,纵25.2厘米,横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苏轼与米芾来往二

1101年,宋徽宗上台,米芾时来运转,这一年苏轼64岁,米芾50岁,而饱经磨难的苏轼从岭外回归,来到南京,见到了米芾。

这一次见面,是苏轼肯定米芾书法,这二人对话如下,苏轼说:“有元章在。”米芾说:“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苏轼拍拍他的背:“今则青出于蓝矣。”米芾自语道:“端明(苏轼官职)真知我者也”。

同年八月,苏轼去世,米芾开启他的得志之路。

天际乌云帖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苏轼诗文一章,行书,真迹曾由明代项元汴收藏,清归翁方纲,有翁氏题跋。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

从上述不难看出,在北宋时期,米芾的不得志,直至完了晚年才得志,不是没有主要因素,但到了今天,米芾的热点似乎远高于其他三家,这主要因素是什么?显然是才赋与书法之间的断层。

江上帖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9行,58字

但总归评价还是有的,诸如苏轼的《寒食帖》为什么被排天下行书第三,米芾《蜀素帖》为什么被天下行书第六,主要因素取决这二人的阅历、才赋、品性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米芾相对苏轼所差些的。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撰诗并书

作结:看来人物热点是有时代性的,原来宋四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家热点这么高,现被米芾热点碾压,诸如现在国展什么的,十个人就有八个人交米芾书法一路的作品,另外两个,一个交魏碑作品,一个交狂草作品。

《人来得书帖》 纸本,纵29.5厘米,横45.1厘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