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非遗:庙会——济南的重阳节庙会是在南圩子门外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到山水沟。

一家老小喜洋洋,

相伴来到庙会上。

庙会上,真热闹,

摩肩接踵①人欢笑。

听小戏,看戏法,

买串红红大山楂。

逛完庙会去登山,

无限风光在山巅。

九月九,正重阳②,

放眼一片菊花黄。

注:①摩肩接踵:,成语,肩擦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踵(zhǒng):脚后跟。②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吃菊花糕、喝菊花酒、赏菊等风俗,也叫“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阳”。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

源:

庙会,又称“庙市”,是我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活动,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与地庙和宗教活动有关,多在寺庙节日或节日举行,进行祭神、娱乐、贸易等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

庙会在唐代就已经存在,最早起源于寺庙周围,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很多,就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称之为“庙会”。明清时代是庙会真正定型、完善时期,由于行会(会馆、公所)的大量兴起,使庙会更加秩序化。后来,有部分地区无庙但有市,也称为庙会。在山东地区,有重阳登山赏菊的习俗,山上山下也多有摊贩和娱乐表演等,故也时也称作山会。

庙会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是一个月内就有数次,会期除固定的,也有不设定天数的。

述:

民间的庙会有自己的核心特征,即在经济技术方面是百货交易;在社会组织方面是“社”或“会”;在意识形成方面是礼神娱神。这便是我国庙会能够长期传承的经济基础和民俗惯制。庙会是把寺庙的节日变成了地方性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所以,那些独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息活动及集市活动才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庙会。因此,与其说庙会是宗教活动倒不如说庙会是地方性民众节日活动,更能准确地反映庙会的本质属性。所以说准确地讲这种多内涵型庙会可称为节日型庙会。

庙会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诸多方面。这是由各地的历史地理物质条件、民俗传统和人们的审美标准决定的。各地的庙会又各有其特点,在几个方面各有所侧重,这就形成了各种庙会互不相同的生活美,但都分别表现了当时当地条件下人们认为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变化,古老的庙会亦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借庙会之时洽谈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庙会最主要的特色。内容有舞狮、花会、现代舞、民俗人物造型、老照片展、民间手工艺展、特价书市和戏剧、武术、杂技专场等。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山东各地的庙会,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泰山的东岳庙会,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明朝张岱在《岱志》中描述了东岳庙会的热闹场面:“斗鸡,蹴鞠,走解,说书。相扑台四五、戏台四五。数千人如蜂如蚁,各占一方,锣鼓讴唱,相隔甚远,各不相溷(hùn,混乱)也”。其中,“相扑”也就是打擂,是东岳庙会的重头戏。再如,济南一年两次的千佛山庙会,每年春季上巳节、秋季重阳节期间举行。由于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为最著名,秋季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有“柿子会”之称。在庙会上表演杂技、马戏、歌舞等,热闹非凡。庙会期间,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沿途卖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使人流连忘返。过去济南的庙会有大小数十余处,惟以“千佛山庙会”和“药王庙庙会”(也称“药市会”)规模最大,流传最久。

2015年,庙会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山东各地的庙会,如济南地区的梁王冢庙会(商河)、女郎山庙会(章丘)、千佛山庙会、孝堂山庙会(长清)、马山三月三庙会(长清)、少岱山庙会(平阴等)也分批被列入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知:

“济南的重阳节庙会(实际上是并没有庙,姑妄随俗称之)是在南圩子门外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到山水沟。每年,进入夏历九月不久,就有从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来的艺人会聚此地,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各圈地搭席棚围起来,留一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规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总数至少有几十座。在夜里有没有“夜深千帐灯”的气派,我没有看到过,不敢瞎说,反正白天看上去,方圆几十里,颇有点动人的气势。再加上临时赶来的,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季羡林《学海泛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