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直击 | 如何用柴烧烧出彩色建盏?

建盏的铁系分相-析晶釉,在宋代的条件下,要烧出纯粹的金属色很难,要烧出彩色更难。烧出曜变则难如登天。

宋代建窑工匠,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方成稀世奇珍。今人如果想要用柴烧重现当初的神技,是否只能依样照搬?行业内对此各有思辨,一心想要复原曜变的陆金喜,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路。

▼陆金喜柴烧异彩盏

柴烧能烧出彩色,殊为不易。虽然这离陆金喜的终极目标仍有距离,还是在柴烧建盏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对柴烧的向往

长时间以来,陆金喜都在研究宋代国宝曜变的仿烧工艺。

自制专用电窑,在选料、陈腐、配料、还原点、窑炉结构等细节不断试验改进。

虽然电烧的作品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陆金喜心里知道,宋代建窑采用的是柴烧。如果不能在柴烧条件下实验,还是会缺失重要的数据。

他希望能用柴烧尝试复原曜变,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和电烧的产品做对比。

▼陆金喜电烧作品

可是柴烧的窑炉建造维护、燃料用量、烧制周期、成品率都让喜爱柴烧的人头疼,偶尔烧出精品可以,持续出精品就很难。

如果不能稳定烧制,又失去补全数据、完整复原曜变的初衷。陆金喜为此思考分析了很久。

◆提高柴烧效率的思路

柴烧有几个困难:

1、木柴当燃料,普遍能量转化效率低,升温较慢,消耗量大;

2、窑炉体量大,建造周期长,填装、烧制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

3、柴烧的控温、还原难度大为增加,适合电烧的胎釉配比不一定适合柴烧,需要重新调配;

4、柴窑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巨大损耗,需要持续维护(宋代的话是直接塌掉重新建,泥土的耐火度更差)。

针对这几个难题,不同的工艺师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陆金喜采用的方法是在窑炉结构体积、燃料和配料上尝试改进:

1、缩小柴窑体积,加强柴窑密封性。

宋代龙窑的规模之所以都很庞大,有工艺难度导致成品率太低,必须大量才能保证出厂数量的因素,也有窑炉材料和燃料的限制。

现代人通过科学知识可以做到缩短长度的同时,升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温度。这一点是其他工艺师也在采用的。目前市面上普遍的龙窑都比较短。

陆金喜在缩小体积的同时也对窑炉内结构做了不少微调。柴窑的门、外墙也使用密封性更好的材料。

2、提高燃料燃烧效率。

陆金喜柴烧使用的松木除了劈开、晾干之外,还做了其他再加工,尽量增加松木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且尽可能去除木材中已有的水分。以求升温周期更快,也更节约燃料。

升温时希望木柴能完全燃烧,而还原则需要不完全燃烧。以不完全燃烧提供还原气氛的工作,则还是让油柴来做。

3、窑炉和燃料都准备好之后,将不同配比的胎釉放到窑中实验,观察效果。并与电烧的结果对比。

◆30窑烧出异彩银毫盏,新思路萌生新希望

设计好实验方案后,陆金喜开始马不停蹄落地执行。他先是建造一座约4×2×2.5(米)的实验窑,得出可以稳定烧制的条件之后,又建造了两座约6×2.5×2.5(米)的柴窑。

新窑建成后,首先需要自然风干一个月,之后还需不放盏坯空烧两次,尽量逼出所有水分,并观察升温所需时间和燃料用量。

之后才是开始正式烧制,每窑前后需要一个星期。

这种体积经过压缩的窑,能够尽量保持还原气氛的纯粹,但是能放置的匣钵不多,仅40-50个。

一开始每个匣钵仅装一只盏坯,也就是一窑仅烧几十只盏,而且这几十只都是不同配比的胎和釉。

就是为了测试哪一种配比符合柴窑的脾性。

经过近30窑的努力,最终烧出异彩银毫盏这样蓝紫红绿各色交织成彩,相互辉映,如同极光降临的作品。

虽然粘窑、起泡等固有问题还是很多,每窑的成品率很低,即使每个匣钵放满,全品率也只有1/10,还是给陆金喜以继续尝试的信心和希望。

对他而言,曜变的关键是彩与斑。现在彩已经可以烧出来,接下来就是继续尝试,是否能在出彩的同时,也还原出斑核、光圈、以及成组结构。

而这样的柴烧方式是否能最终烧出接近曜变的作品,还需要等时间来证明。赏千曲而后晓声,观万盏而后识器,愿有志者事竟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