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我不是药神》

这部能在点映阶段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今年的国产保护月含金量非常高,天热,事多,烦躁的七月,我还是有两部电影一定会买票入场的。这部和姜文的《邪不压正》,这部今天看了,虽然作为资深影迷我对姜文有更多的期待,而且感觉《邪不压正》的完成度应该更高,但是除了是一名影迷之外,我和许多不爱看电影的朋友一样,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我由衷的希望这部能成为暑期内陆院线的票房冠军,能成为大街小巷吃瓜群众热议的话题,无论姜文导演艺术水平有多高,电影有多好看都无关紧要,太久我们的电影院中没有出现关于我们生存状态的电影了。我们穿越历史,大话民国,飞升修仙,年轻人都是夜夜笙歌的盖茨比,可是我们忘了还有很多人唯一的梦想,就是活下去。

改变从关注开始,《我不是药神》提出了一个现在与所有中国人都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即使我们没有能力和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上亿人或者几亿人的观影人数,足以证明无数普通中国人迫切的希望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最终有能力,有智慧,有义务的阶级就应该出来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事关我们自己生死的问题我们都没有热情去关注,或者即使有了几亿人关注仍然没有人愿意出来尝试解决,那么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了,呵呵了。

我不是药神 (2018)

导演: 文牧野

编剧: 韩家女 / 钟伟 / 文牧野

主演: 徐峥 / 王传君 / 周一围 / 谭卓 / 章宇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7-05(中国大陆) / 2018-06-30(点映)

片长: 117分钟

网络上关于这部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国产低配版,甚至模仿,抄袭的言论挺辣眼睛的。显得既幼稚无知,又荒唐可笑,这种言论能证明发言者看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足以证明看是看了可惜压根没看懂。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在全世界都在绝望的时候,一位倔强的牛仔孤独的寻找希望,并把希望传递给更多和他一样绝望的人。说实话我觉得在80年代初期,所谓的鸡尾酒疗法,跟出马跳大神看病没有太大区别,管不管用没有人确切知道,但是官方肯定是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和《我不是药神》里的中国患者,完全是两回事。在绝望中要么等死要么寻找希望,即使是不确定的希望,也要勇于尝试和坚持下去,这样的表述有着非常励志的色彩在里面。

《我不是药神》里的患者则完全不同,希望是确定的光明一片,格列宁有着全世界公认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可是这种昂贵的希望,因为没钱不得不放弃。只是因为没钱啊!!!因为没有钱而放弃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是多么深入骨髓的绝望!!!去他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吧,那是美国人四十年前的故事,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不是药神》里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这部电影对于年轻观众的吸引力可能要弱一些,我这里强烈推荐年轻的朋友入场去看看这部。人生真的不全是风花雪月,还有很多人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年纪稍长的朋友应该和我一样,或多或少接触过电影中为了生存而活着的人群。我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三位身患绝症的人,电影真的很克制,生活比电影绝望的多。

一位是我初中非常要好的同学,有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我们成天混在一起游手好闲。06年的大年初六他入院做的检查,淋巴癌晚期,没法手术,医生例行惯例的给出了三个月到半年的期限。那时沈阳没有多少人听说过印度盗版抗癌药,他用药究竟能多活多久,我至今也总忍不住要去猜测。他入院检查时住的是沈阳最好的医院,一个月住下来除去医保报销的,个人承担大约在三万左右。在决定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以后,他的家人把他转到了一家类似临终关怀的小医院,个人承担的费用不多,主要原因是都用医保范围内的药。那时我每隔三两天就会去医院看看他,他转院之后的精神状态是在一瞬间崩塌的,一下子就无法自理了。病情没有突发性的变化,我理解他,毫无希望的等死,活着也没意思。他没活到医生说的下线,二月初一凌晨死了,检查出来到走没用一个月,那年他不到三十五岁。

第二位是我的一位远房表舅,肺癌因为肿瘤位置和动脉太近无法手术。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靶向治疗,据说还至少可以活三年,体制和病情不同延长十年二十年生命都有可能。我不知道靶向治疗的效果真正如何,我知道费用一年二十万左右,不纳入医保全部个人承担。多活一年二十万,三年六十万。我的表舅年纪不大六十刚过,制药厂的下岗工人,做了一辈子药最后变得吃不起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因为是有害工种下岗后没过几年就开始领到统筹养老保险了,沈阳消费低,一个月两千多够吃够喝够过日子,但是拿不出二十万,想治病只有卖房子。他不想拖累自己的儿子,干脆出院回家了。他躺在床上时,总在叨咕要是能多活三年能看到自己儿子生孩子,看一眼孙子是他最后的奢求,他回家以后活了三个多月,活到了医生所说的下线。

第三位是我初中同学的母亲,癌症术后一年多二次转移,医院认为无法手术,给出的药物治疗方案一年费用也是二十万左右。这位老人是位退休教师,在沈阳不是低收入阶层,也有文化和见解。可她最终也选择了放弃治疗,理由很简单不想花光一生的积蓄多活几年,想给孙子多留点。这时正好是陆勇被抓的时候,我的同学听说之后在他加的病友群中找到了印度抗癌药,一年一万多不到两万,老人同意服用。那几年我每次见到我的同学,都嘱咐他一定加小心别买到假药。他总是无奈的苦笑,他总说这事只能凭良心,真的假的他看不出来,也没有地方给鉴定,吃一天活一天走一步看一步吧。

三年或者三个月,这对一位身患绝症的人来说有多重要,我是在这位老人的身上体会到的。老人年轻时读的师范中专,毕业分配到沈阳教书,在父母去世以后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在服用印度版抗癌药的期间,老人经常和儿子叨咕自己读书时的往事,我的同学费尽周折之后,终于联系上了一位她母亲中专时的同学。在他说明自己母亲情况以后,对方年逾古稀的一位老人,大包大揽的承诺一切由自己操办。于是我同学的母亲在服药期间,参加了一次中专同学聚会,竟然有将近三十位老人参加,有些竟是时隔五十年后第一次见面。聚会之后我的同学又和母亲回到久别的故乡看了看,虽然没有什么亲人在那,可是总要回去看看。我同学的儿子学习不算好,老人有文化也希望自己的孙子能考上大学,这也是她最担心的一件事。后来孩子考了四百多分,上了一个二本还是三本记不得了,录取通知书寄来几天后,我参加了老人的葬礼。

三年或者三个月的区别太大了,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终归要没入死亡永恒的沉寂。既然所有的人最后都死了,好像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是当知道死期将至的人,又得到了几年延续生命的机会,真的有很多心愿可以实现。

在解决药价高,救命难这件事上,我个人不赞同印度简单粗暴的国家仿制。我不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都去仿制了,谁来研发呢?可是对于相同的社会问题,印度人无论对错,都做出了解决的应对,而不是眼睁睁的看着人民,因为贫穷而放弃生存,这是难能可贵的。

而电影的人物原型真正的药神陆勇,的的确确挽救了无数病友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侠义之士。我觉得他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大量的从印度购买抗癌仿制药,绝对解决不了现有的社会问题,而且大量陆勇一样的孤胆药神出现,必将使我们已经混乱的医药市场更加不堪。一个陆勇的出现会伴生几个张院士,巨额利润的诱惑没有极高的道德感约束难以驾驭,有陆勇一样良心的药贩子有几个呢?我住的小区每天都有人在忽悠老人去免费体检和领药。现实已经如此,如果执法部门默许药神的存在,将产生一个庞大未知的药品灰色地带,后果不堪设想。

将高价的抗癌药物全部纳入现有的医保制度也不可行,这钱不够花,我们不可能倒退到几十年前的公费医疗。只有免费青霉素打的公费医疗,远没有自费和医保制度相结合更施惠于民。设立大病保险制度,全国每年一亿人参保,每人保费500元,就有了500亿的专项资金。人数和钱数我都是瞎猜的,具体的数字我没有能力预测,以我对现在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判断,一亿人自愿参保绝对是非常保守的数字。有了资金我们不一定非得买成品药,以国内药品庞大的市场份额作为谈判筹码,我们购买版权保护期内药品的地区专属生产权,无论辉瑞,强生还是诺华我们都有的谈。我们不白用,我们愿意支付一定的研发费用,价格我们双方商定。当然非得在这个上狠狠的宰我们一下,我们当然要考虑是不是还一定要进口同一家公司的降糖药和降压药。

电影公映以后话题挺热的,看到了一篇批评电影贩卖中国人苦难的影评,没看完就关了。我不知道这种言论的出发点在哪,也不知道把一种和许多人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公开化,究竟错在哪里。

这个世界有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却从来没有永远先进的社会制度。与时俱进真的是非常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先进的社会制度不是每时每刻都做到最好,而能够及时发现社会制度中的弊病,而又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进步中一点点完善。面面俱到尽如人意肯定是强人所难,这也不可能,时代在进步,总会有新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解不解决,怎么解决是一回事,把脑袋插在沙子里,两耳不闻视而不见,什么都装不知道不存在,当做没发生,绝对是撅着屁股等死。

至于对电影批判不够深刻的指责,应该来自于电影欣赏水平较高的资深影迷。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商业类型片,而非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非得拿这部去和《菊豆》,《鬼子来了》或者《天注定》相比有些强人所难。电影无疑是当今受众群体最大的艺术形式,而商业类型片则是电影中观众最多的。毕赣一小时的长镜头具有再高的艺术价值和创新,也无法达到《战狼2》的入场人数。这部不应该去和张艺谋,姜文或者贾樟柯去比较。应该和《战狼2》,《小时代》,《夏洛特烦恼》,《芳华》去比较,敏感的社会题材,让更多的普通观众关注,社会意义更大。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文化精英一只将思想启蒙运动视为己任。可是这又凸显一个不能忽视问题,要对谁启蒙。跟胡适,鲁迅,郭沫若一样文化水平的人还用去谈启蒙吗?祥林嫂,闰土才需要启蒙,可是祥林嫂和闰土的故事只在同样是知识分子的圈子流传,能够起到启蒙的作用吗?之前说过电影是当今普通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内陆电影市场,基本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片和纯粹娱乐的商业片两极分化,最缺少的就是现实题材的商业片。

中国不缺艺术电影,第五代,第六代的代表人物都是此中高手,完全不顾及市场感受一味追求艺术理想的做法,这些导演都敢干。而商业价值和艺术理想兼顾的导演几乎就没有,张艺谋不行,他拍商业片就是为了赚钱,所以才有《三枪拍案惊奇》;冯小刚不行,他会赚钱可不具备艺术家的深刻和厚重;贾樟柯,娄烨也不行,在现在中国内陆观众欣赏水平的现状下,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商业价值。

今年国产电影的品质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为止至少有两位八零后的导演作品令人刮目相看。忻钰坤的《暴裂无声》和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具有商业片的高度可看性,同时又具备深刻社会意义的电影,才是最有生命力最有社会意义的电影。曲高和寡高高在上和唯利是图粗制滥造,都和现在内陆电影工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不匹配。我们商业电影在题材的广泛性上,远不如已经成熟的日本和正在高速发展的韩国,甚至还不及极具地域特色的印度三哥,这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真实情况。《我不是药神》这类电影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近十几年来几乎就没有。

如果这部有什么让人遗憾的地方,我觉得是电影不应该黑化诺华制药。杀富济贫几乎等同于杀鸡取卵,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从来不是最好的方式,看起来快意恩仇痛快的很,其实延伸的社会破坏性同样巨大。花费几十年时间,巨额的研制经费,研究出救命药怎么都不应该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价格高患者用不起,可是制药公司遵守了我国的制度和法律,如果这些制度和法律损害了绝大多数国民的利益,那么我们应该谋求修改法律,而不是痛恨遵纪守法者。

9分,8分给电影,题材+1。强烈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