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或成肾癌伴骨转移患者治疗新标准?

基于III期临床研究METEOR的结果,2016年4月,美国FDA批准多靶点抑制剂卡博替尼用于治疗接受VEGFR 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

除肺部转移外,骨骼是肾癌第二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研究显示,在肾癌所有的转移部位中,骨转移占20%~25%,而早期肾癌患者手术后,也仍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移。

骨转移常伴有明显的疼痛、高钙血症和骨骼相关事件(SREs),如骨折、脊髓受压和需要手术或放疗的病变。在几项研究中,骨转移已被证明是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一个消极预后因素

研究人员对METEOR研究中基线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单独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卡博替尼在骨转移患者中的治疗优势。

商品名:Cometriq(MTC)、Cabometyx(RCC)

通用名:cabozantinib(卡博替尼)

靶点:MET、VEGFR1、2、3、ROS1、RET、AXL、NTRK、KIT

厂家:Exelixis

MTC规格:20mg、80mg(胶囊)

RCC规格:20mg、40mg、60mg(片剂)

美国获批:2012年

获批适应症:甲状腺髓样癌、肾癌、肝癌

推荐剂量:

甲状腺髓样癌:每次140mg,每日一次,轻度及中度肝损伤患者起始剂量为80mg;

肾癌、肝癌:每次60mg,每日一次;

骨转移:每次40mg,每日一次;

联合PD-1:每次40或60mg,每日一次。

临床数据

METEOR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国际III期研究,入组对象均为接受VEGFR 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卡博替尼(每次60mg,每日一次)或依维莫司(每次10mg,每日一次)治疗。

共有658名患者被随机分组,其中142名患者(22%)在基线时出现骨转移(卡博替尼组77名,依维莫司组65名),而这些患者中,112名(79%)患者合并有内脏转移(卡博替尼组60名,依维莫司组52名)。

卡博替尼组和依维莫司组分别有30%(23/77)和20%(13/65)的患者在基线时接受骨靶向治疗(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

研究结果表明,与依维莫司相比,卡博替尼改善了骨转移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RR)。

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17% VS 0%;有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20% VS 0%;无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17% VS 4%。

有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OS为20.1个月 VS 12.1个月;有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OS为20.1个月 VS 10.7个月;无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OS为NE(not estimable未评估到) VS 17.5个月。

有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PFS为7.4个月 VS 2.7个月;有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PFS为5.6个月 VS 1.9个月;无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PFS为7.4个月 VS 4.2个月

卡博替尼组和依维莫司组治疗后骨病灶有响应的患者分别占20%和10%。

观察治疗后骨生化标志物BSA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细胞活性),P1NP(反映成骨细胞活动和骨形成以及反应一型胶原合成速率)和CTx(反映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与依维莫司相比,卡博替尼对BSAP、P1NP和CTx的影响更大,表现为骨形成标志物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CTx的下降。

不良反应

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骨转移患者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有:疲劳(16%)腹泻(14%)、跖掌红斑感觉异常综合征(8%)、衰弱(6%)、高血压(6%)、恶心(6%)、贫血(5%)、低钾血症(5%)、低镁血症(5%)、颌骨坏死(1%)。

小结

卡博替尼是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晚期R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无论是否存在骨转移,均可观察到PFS,OS和ORR的临床益处。基于这些结果,卡博替尼是肾癌合并骨转移患者的更优选择。

【重要提示】本公号【全球好药资讯】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