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支书的三次落泪

主人公素描:魏周娥,荆紫关镇庙岭村支部书记,河南省人大代表。五十六岁。短发。微胖。干练。倔强,不服输,人称“铁娘子”。但是,“铁娘子”不是铁,是人。她爱笑,也爱哭。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她哭过三次。

说实话,我早就是当奶奶的人了。不当这个村支部书记,我就到城里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乡亲们选我当这个村支部书记,我就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更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能丢下这个烂摊子自己到城里享清福。

我是2011年11月当上庙岭村党支部书记的。当时,我48岁,到如今已经7个年头了。在当村支部书记之前,我是一个快乐的女人,老公对我好,孩子们也很听话,很争气,我整天乐哈哈的,从来没有掉过眼泪。可是,自从当了村支部书记,特别是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我流过三次眼泪。下面,我就给你讲讲这三次落泪的故事。

我们庙岭村坐落在丹江河岸边,河滩地多,荒山多,耕地少。“7·24”洪水过后,庙岭村大面积河滩地闲置,荒草丛生。我想,如果能把这一千多亩河滩地利用好,将为庙岭村脱贫致富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2017年10月,村“两委”经过慎重选择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以每亩400元的价格与盛润油用牡丹公司达成了承包意向。公司联系好了,价钱也谈妥了,但是在签协议的时候,个别村民却打起了退堂鼓。

渠东组村民张改玉就是其中之一。村组干部拿着承包费去他家签协议,要么大门紧闭,要么就是冷言冷语地说:“我的地就算荒着,也不包出去。魏周娥肯定是拿了人家好处,要不然对包地这事能这么上心”。听到这话,我的眼圈红了,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我自贴路费,四处奔波,一腔热血为群众谋利益,换来的却是群众的误解。其他村干部都劝我道:“老魏,少他们这一户两户也没啥,不影响咱大局,算了吧。”倔强的我把眼泪一擦,说道“老百姓不理解,说明咱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只要咱堂堂正正,对得起良心,不怕他说咱啥。选中一条路,就要干好。干不出成绩,我誓不回头!”

就这样,我每天白天在田间地头奔波,晚上顾不上吃饭就去张改玉家做思想工作,一坐就到半夜十一二点。一次,两次,三次,硬是用毅力和真情软化了张改玉。1200亩的油用牡丹育苗和中药材基地顺利建成后,我又跟公司协商,把整地、除草这些活儿优先安排给本村村民,让乡亲们有了“二次收益”。就连张改玉的媳妇儿和母亲都能在油牡丹基地一天挣八九十块钱。现在,张改玉逢人都说:“多亏魏书记坚持,我们在家门口一年都能挣一两万,想想承包地的时候都把她气哭了,真觉得对不住她。”

第二次落泪是在2016年阴历10月初。那天夜里,我接到了二儿子的电话,儿媳妇要生小孩,想让我去帮忙照顾一段时间。作为婆婆,一听说要添孙子了,我特别激动,恨不得立马就赶过去。可是,我很快又犯了难:村里正在组织老百姓发展大樱桃,要是我这会儿走了,没人牵头组织,再有几家群众工作做不通,今年的千亩产业基地就泡汤了。我对儿子说:“村里事儿忙,走不开。要不然等这两天忙完了我再过去”。儿子一听,就在电话里吵道:“村里事儿村里事儿,你的心里只有村里的事儿,我看你这个破支书还是早点辞了,来郑州抱孙子要紧”!

儿子气归气,吵归吵,但是,他在内心里还是理解我的。直到大樱桃的事儿落了地,我才匆匆乘车赶到郑州,那时候,孙子已经出生了。但是,我仅仅呆了五天,还是放心不下村里的产业造林,就不顾儿子的埋怨和儿媳的不解,狠心离开了虚弱的儿媳和刚出生的孙子,连夜乘车赶回了村里。回家的路上,我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小孙子稚嫩的哭声,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

直到现在,每次提到这件事,我的心里就万分愧疚。孩子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组织信任我,群众需要我,咱作为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就是豁上也要干出个样儿。

第三次落泪是在2018年1月。那是我被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过后,省电视台的记者专程来村里采访。面对镜头,回想起这些年的努力、委屈和成绩,我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又落了下来。我哭着说:“多少人说我傻,连情也不念,连家也不顾。可俺干这个村支书,本来就是要为群众服务的。不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怎么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怎么对得起入党时候的宣誓?”

电视播出后,一些亲戚打电话对我说:“周娥呀,没有想到你这个铁娘子也会哭”。可是,哭归哭,每当我站在村部广场上,看着四周勃勃生机的生态产业,听着群众在忙碌生活中的欢声笑语,俺心里正偷偷乐着呢。

如今,庙岭村村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改善,大樱桃、薄壳核桃、莲藕、油牡丹、湖桑等生态产业多达3000余亩,引进的2个扶贫车间正红红火火,光伏产业也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庙岭村一定会摘掉贫困帽子,走上小康之路。到那时,面对电视台的镜头,我一定会控制自己的感情,痛痛快快地大笑几声!(撰稿田野 姚海鹏,图片由荆紫关党政办友情提供)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