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男孩靠运动长高16cm!”真的单靠运动就能长高么?骨科医生来解答
近日,由芒果TV自制的全国首档原创儿童真人秀《小巨人运动会》第二期上线,其中六岁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同时他的成长故事“矮小症男孩靠运动长高16cm”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其实,泡泡五岁时就被确诊为矮小症,在医生的建议下,爸爸带着他开始了每天匍匐前进、蜘蛛爬、折返跑的“魔鬼训练”,最终让他成功长了16cm。但矮小症真的单靠运动就能长高么?
矮小症越早干预越好
当孩子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第3个百分位,我们将其定义为矮小症。
根据全国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矮小症发病率约3%,患病儿童接近4000万,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发育。
但很多家长虽然看到自己的孩子身材比同龄人矮,仍抱有“不急不急,过两年个头就会长”等想法,以致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甚至有的家长胡乱给孩子吃增高药,孩子非但没有长高,还导致了很多副作用。
作为普通家长,该如何较早的判断孩子是不是有矮小症呢?在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迟缓,建议立即至医院进一步评估。
一旦确诊矮小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为年龄越小,骨骺的生长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4-6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患者,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改善身高,足球巨星梅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2岁时身高仅140cm,在骨骺闭合前通过注射生长激素,加上后天运动,使身高最终达到169cm。
随意注射生长激素风险高
生长激素在体内是由脑垂体合成分泌,是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的重要物质。很多家长听说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促进长高,纷纷来门诊要求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小编在这里告诉你,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患儿在注射生长激素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糖,一过性的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和肌肉疼痛,一过性的晨起眼睑水肿或头痛等等副反应,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或停药就可以慢慢恢复。
治疗矮小症不能光靠运动
说到身高和运动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影响骨骼发育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先天遗传因素,也是最最重要的因素,占到70%以上,而另一个后天因素包括营养物质、日照和激素水平。
首先,现在的孩子都不缺营养,但大多数孩子都比较缺日照,而日照影响了维生素D3的生成量,进而影响钙的代谢,最终影响骨骼发育。所以,要想让孩子长得高,多晒太阳是必须的。
另外,生长激素的分泌与深度睡眠有关,而运动会产生疲劳,大脑对此会产生反应,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间,从而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跳跃、摸高等运动,能够牵伸肌肉、韧带,刺激骨骺软骨生长,促进长高。
因此,泡泡的新闻确实有一定的误导性,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光靠运动真的能“改写”身高么?
事实上,据“泡泡”爸爸的微博介绍,泡泡一直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并且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再加上泡泡父母的遗传基因并不矮(这才是主因),又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户外运动的同时接受阳光照射,变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所以,单纯的强调运动改变身高并不准确。
最后,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能知晓儿童生长发育的秘诀,及时记录儿童的生长过程。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早发现、早处理,希望所有儿童都能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