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古方,治心胃气痛、脾痛,如探囊取物,信手拈走!
《是斋百一选方》,是宋朝王璆于1196年撰写的医方著作。共二十卷。现北京图书馆存有抄本。
王璆,南宋医家。字孟玉,号是斋,山阴(今属浙江)人,历任淮南幕官、汉阳太守。公余之暇留心医药,崇尚实践,但凡行之有效的单、验方,均作记录,辑集成书,名曰《是斋百一选方》,共选方1000首,分为31门,概括了男、妇、小儿各科病证。
古代钻研医学的文人非常多,王璆属于颇有成就的,不仅利益时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就算成就不大的,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人身体的爱护。
经典方剂:手拈散
出自《百一》卷八
组成:草果、玄胡索、五灵脂、没药各等分。
主治:心胃气痛,脾痛。
心胃气痛,就是气滞血淤下的心胃疼痛,这一点大家很好理解。那么脾痛又是咋回事?
我们知道,食物从口腔到肛门,是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脾主运化,参与了这整个过程,所以中医的脾不是某个器官,是一个消化功能的综合概念。比如有些慢性肝炎,面色萎黄、食欲差、肚子胀、舌苦腻、大便溏稀,一般是脾虚,用健脾药就好。甚至很多肝硬化、肝癌,中医都从脾来治。
如果一看西医化验检查是肝的问题,就认为是中医的肝病,用治肝的中药,往往会效果不好。这就是丢掉了中医思维。
所以补土(脾胃)派名医李东垣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它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非常有名的原因。
那么心胃气痛和脾痛又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是心主神志功能的体现,但是中医认为,“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与脾的关系也很密切。如果思虑过度、所思不成,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出现胃部不舒服或是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这就是“思则气结,忧思伤脾”的表现。
同样,我们熟悉的那句话:气大伤肝,是不是这个气已经先到脾胃那里去报了道,然后再来对肝下手呢?
故脾痛,涵盖的不仅是消化部位的疼痛,还包括其它部位如心肝的疼痛等。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包括了胀痛、隐痛、灼痛、坠痛、串痛、刺痛等。
气畅血行,通则不通,痛则不通,所以治疗疼痛,行气化淤药是少不了的。
玄胡索这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勇猛上阵。
又名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活跃于心、脾、肝、肺经,将手拈散对付的范围:心胃脾痛都包括,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被李时珍推崇为“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无论何种痛证, 均可配伍应用。
血行不运,还一定要治心。这是由于心主血脉,只有心脏功能强大了,搏动有力了,全身的血脉才会通畅。
没药,很多人对它的最大印象便是治心脏类疼痛,这是手拈散采用它的第一原因。其二,它同样活跃于心、肝、脾经。辛散走窜,能带动气的运行,气行血亦行,以至散瘀定痛。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妇科腹痛等病症的治疗。
延胡索和没药全面撒网活血行气,散淤止痛之后,还需有帮手来重点出击。由此,一个问题浮上台面:
既治疗脾痛,就要给脾以欢喜,那脾最喜欢什么呢?
脾喜燥不喜湿,不是至理名言么?
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尤其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是除寒,燥湿,开郁等的妙品。故《仁斋直指方》有载,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
脾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谁来对付心腹之痛呢?
五灵脂,补益温通,对于心腹疼痛的治疗,那是相当拿手,广泛用于心腹淤血作痛,产后淤血腹痛等。很多此部位的疼痛方剂,它都是不能缺席的嘉宾。
对于五灵脂的归经,有说是肝脾经,有说是心肝经,无论哪种,均与肝经相关,这可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前述说肝病从脾治。所以医家选用五灵脂入此方,不是没有考量。
没药是地丁树的树脂,和五灵脂一样均如凝脂,凝脂一个特色就是润滑。车的链条生锈了,擦点润滑液可以让它跑起来。皮肤裂口生痛,擦点润滑液,可以让它愈合止痛。所以五灵脂与没药,搭档脂润,行气止痛。
脾气大到引起疼痛的人,正如前述,忧思伤脾,是为不乐。《普济方》载:治脾本虚,令人不乐。以草果延胡索,五苓脂,并没药等分为末,酒调三两钱,如探囊取物,信手拈走。这是平稳药,有此疾者。宜服。
运用本方之后,通闭解结、手到病除,治疗效果迅速,故名“手拈散”。
一个问题,此方如何制作与服用?
上药捣烂为细末。每服3钱,温酒调下。
一个提醒:本文意在分享,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用药请咨询医生哦。
Hello,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