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攀登“两座山”,成就两种境界!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山丘》是著名音乐人李宗盛2013年发表的歌曲,也是第25届流行音乐“最佳年度歌曲”和“最佳作词”的获奖作品,这首歌的旋律与歌词令许多人产生共鸣,感慨落泪。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时光飞逝,纠结于如何才能更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看来,越过山丘之后,无奈、落泪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01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走出校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建立身份,离开父母,组建家庭,努力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这也是我们要攀登的第一座山。

攀登第一座山的人们,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声誉管理。他们总是在打分:我怎样才能达到标准呢?我的排名是第几位?正如心理学家詹姆斯·霍利斯所言,在这一阶段,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观点:世界说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

有些人登上了第一座山的顶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发现这并不令人满意。“就只是这些吗?”他们满腹狐疑。他们觉得,前方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有些人,则因为某些失败而从山上摔了下来。他们的事业、家庭,或者声誉发生了变化。突然之间,生活看起来并不像是在成功之山上稳步攀登。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人,当其他人对财富和消费趋之若鹜,他们却投身于道德事业。当其他人攀登阶梯,追求成功,他们却选择跨越个人幸福,为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奋斗。

02

在第一座山上,我们构建自我、定义自我,在第二座山上,生活则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他人为中心。攀登第二座山的人们不再局限于精英式的独自攀登,而是选择与他人互相拥抱,携手同行。

在第一座山上,你往往雄心勃勃,高瞻远瞩,鹤立鸡群。到第二座山上时,你则更重视亲密友爱、互助奉献。

第一座山上的人通常是开朗、有趣的,并对这个世界保持兴趣。他们通常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位,可以带你去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豪华餐厅。第二座山上的人并不反感世俗之乐,但他们在追求道德快乐的过程中已经超越了这些快乐,他们的生活已向某种终极之善靠拢。

他们的生活常常令人精疲力竭,因为他们把自身奉献给了他人。他们的日常充斥着他人的要求和诉求,这让他们承担了更广泛的责任,也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他们正在过一种更加宏大的生活。

03

在戴维·布鲁克斯看来,如何判断你是处在第一座山还是第二座山的关键是,你的终极诉求何在?是外在之物,还是自身名利?

现实生活中致力于攀登第二座山的人并不少见,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就是如此。

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樊锦诗,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条件艰苦的敦煌,五十多年来,她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学全部奉献给了敦煌的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在任期间,樊锦诗不仅在商业化洪流中,顶住压力,全心守护莫高窟,也大胆构想了“数字敦煌”,这不但让游客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物知识,也能缓解游客过多给莫高窟保护带来的压力。

生活中的樊锦诗十分简朴,即便衣服已经穿到泛白、破洞,她也不舍得丢弃,仍继续穿;吃饭时不仅要求自己,甚至要求身边的人必须光盘;喝完的酸奶瓶也要洗干净当作药瓶继续使用……

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之一,颁奖词这样写道:“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世俗成功和自我享受的世界之外,一定还有另一个值得攀登的精神高地。

演员古天乐入行近30年,拍了上千部作品,获奖无数,塑造的角色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近些年,却常有人说古天乐不爱惜羽毛,是华语电影的“烂片王”。

然而,甚少为人所知的是,古天乐已经默默捐建了123所希望小学,上千口水窖。

古天乐把这些年赚的钱都变成了学校,挥洒在公益事业中。他说:“我要拍戏,我需要钱,因为很多人需要我。”

也许是因为年少时曾因一时冲动而误入高墙,也许是目睹了汶川地震的伤痛,经历过人生低谷的古天乐选择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播种希望,培育梦想。

他曾借用雨果的名言说过:“每多建一所学校,就可能会少建一座监狱。”

有人说,古天乐是香港电影最后的留灯人。导演尔东升也曾说过,古天乐是他最佩服的三个人之一。

疫情期间,许多剧组无法开工,电影行业的寒冬让大批从业者失业。作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的古天乐发起了“香港电影工作者疫情支援计划”帮助底层的电影人。最终获得了10家电影公司的支持,向基层电影工作者每人发放援助金9000元港币。受疫情影响,古天乐自己名下的餐厅也无法开业,他下令,除非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否则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员工。除此之外,古天乐的低调奉献还有很多。

许多人认为,生活的主要活动是交易,要为个人幸福而努力。但第二座山上的人却认为,生活的主要活动是给予。处于最佳状态的人,是赠人玫瑰者。

04

戴维·布鲁克斯认为,资本主义、精英政治和现代社会科学,已经将自私正常化;让人们觉得人类唯一真实的动机就是自私自利——对金钱、地位和权力的渴望。他们悄无声息地传播着这样的信息:给予、关怀和爱,只是社会蛋糕上的锦上添花而已。

个体意识被过分强调,而连接心灵的部分则常常被人忽略。在需要感情的时候,我们过于理性;在需要道义的时候,我们过于功利;在需要关注公众的时候,我们过于关注个人。

所以,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二座山。太多人的追求都太低了,且削足适履。我们把时间花在了追求那些微不足道的赞许和职业成就上。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我们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靠近日光灯,而如果换一种方式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真正的阳光下。

布鲁克斯认为,最高层次的快乐,是道德快乐。你的生活越有责任感,你的状态就会越稳定,心境就会越超然,心情就会越快乐。

05

本杰明·哈代是一名作家,他在《公司》杂志中讲述了自己收养三名儿童的决定。“在承担个人责任之前,我有点儿自满,我缺乏紧迫感,我没有前进的动力,”他写道,“安逸的生活,并不是通往成长和幸福的道路。相反,安逸的生活,才是你在生活中陷入困境和迷茫的原因。”接受这些孩子,意味着更多地了解挫折、焦虑和疲惫,但也意味着感受欢欣、甜蜜,特别是关爱……当一个人的愿望得到满足时,幸福就会出现。当欲望转向他人时,一个人可能会收获永久的道德快乐。

伊曼努尔·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叹和敬畏: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如果说第一座山讲的是个人自由,那么第二座山讲的就是责任和承诺。第一座山的山顶是当下的幸福,第二座山的山顶则是发自内心的长久的喜悦。

幸福来自成就,快乐来自赠人玫瑰。活在快乐之中,就是活在惊奇、感激和希望之中,第二座山上的人们已然改变。

第二座山》

作者:[美]戴维·布鲁克斯

译者:刘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