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勤勉守恒终能成就功业,谨记家训方能光耀门楣

曾国藩天资平平,一生功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而他的勤勉守恒皆受教于祖父星冈公的影响。

勤于事功,所以他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三卷;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晚辈桃李成荫。

01 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曾说:“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相连的。如果与族里邻里不能和睦相处,那这一家便会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迟早是要毁败的。曾星冈一面操持家务,一面善待邻里。曾国藩受益于此,便继承下来用以教导子弟。

在曾国藩的老家,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咸丰初年,曾国藩的大家庭还未分居的时候,家中为建新宅黄金堂,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及至要打官司到湘乡县府。

曾国潢将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在京师做官的曾国藩。

曾国藩收到此信后,便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上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所排除家人与邻里之间争夺地界所作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曾家父子兄弟读过曾国藩的信和附诗后,胸襟豁然开朗,主动将地退缩了三尺。

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其邻居不仅未与曾家争执,见自家的地能方便曾家,也主动转让给了曾家扩建黄金堂新宅。

02 曾家的家训家规

自咸丰三年冬天以来,曾国藩便抱定以身许国,愿死于疆场,而不愿老死窗下。这是曾国藩一贯的志向。

近些年来,他在军中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意,死也瞑目,没有丝毫的悔恨和遗憾。这是他对事业的追求。

对于家庭而言,为培养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曾国藩结合自身实际,在继承祖父遗训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曾家的家风家训,并以此来约束和教育曾家的家人、子侄和后人。

他将祖父星冈公治家之方提炼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八字。将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不信。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古书以训话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和“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是曾国藩为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家规。

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谨记家训。

他将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起来,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有无生气和敛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正是因为有了家风家训,才使曾家能够延续数代,久盛不衰。

03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朱子格言》有言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曾国藩谨遵此古训极力反对“买田造屋”,他认为起屋、买田是仕宦之恶习,他本人“誓不为之”。

然而,他在乡下管家的四弟曾国潢和攻下南京掠取横财的九弟曾国荃,却都是地地道道的“造屋狂”,他们大肆营造豪华府第,这令曾国藩惶恐不安。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家中积钱买田起屋,最易长骄逸之气。曾国藩反对买田起屋,缘于其修身处世,讲求清廉,孜孜以“勤俭”二字自律。

昔日,星冈公每讥人家好积财为将败之征,而广厦良田亦非持盈保泰之道。

他认为: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而“俭而不奢,家道恒兴;俭而不奢,居官清廉,庶几长保盛美”。

可见持盈保泰,明哲保身是曾国藩反对买田起屋、清廉勤俭的深层思量。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主张,使他和弟弟们之间产生了分歧。对于新修的宅子,他也很少光顾,甚至临死也没有踏入新宅半步。

可见,曾国藩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厌恶,对勤俭清廉的不懈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