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阴病脉症并治(12)

[图片]专家简介单玉堂(1902—1983),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学院研究子午流注第一人。1956年12月奉命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副组长,参与组建针灸教研组并参加编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针灸学讲义》,主抓教学与临床工...

(0)

相关推荐

  • 十七椎穴

    十七椎穴(shí qī zhuī xue)为经外奇穴.出自<千金翼方>,<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主治腰痛,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 ...

  • 张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

    张吉教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各种疑难痼疾,尤其擅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张吉教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针灸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中药利湿热分清化浊. 内通外达,逐邪外出, ...

  • 丁景源(1930—1995)

    丁景源(1930-1995) 丁济万有三个儿子学医,长子丁景春1942年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不久,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次子丁景耀移民至美国,后学习生物学.三子丁景源1947年在上海中医学院被迫关闭时 ...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 ...

  • 第四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起273条迄280条)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症状反映出来,故凡病若见此一系列症状者,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 太陰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陰病的主要症候特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因为三阳经属于六腑的病,三阴经属于五脏的病,五脏的病比六腑的病要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的功能虚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最能表示脾脏虚寒.

  •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下(9)

    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5)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 辨少阴病脉症并治(13)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浅析 此言少阴病提纲脉证.言少阴必合心肾,心肾为火水之腑,阴阳之属.心属火主血脉,肾属水主元气,水火相交,阴阳相贯,方能化气上腾是为热.故少阴以热为 ...

  • 辨厥阴病脉症并治(14)

    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浅析:此言厥阴病提纲证.厥阴者阴尽之谓,阴尽阳生,是为阴中有阳.按<素问六微旨大论>:&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