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居轩辕丘,今始谒具茨
学校主校区坐落在新郑龙湖镇,这里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故乡,附近应该有很多轩辕黄帝留下的足迹。说来惭愧,在此工作生活近二十年了,却一直没去拜谒三十多公里外的具茨山轩辕庙,也没有去看看轩辕和嫘祖在具茨山上居住过的山洞。这个假日正好不想远行,于是决定拿出半天时间了结这个多年的心愿。
今日清晨的天空云霞斑斓非常壮观,8点开车到达具茨山景区门口时,天空还是清新脱俗的蓝天白云,不但使我心情大好,而且登山途中还多了几分圣洁庄重之感。我是沿着公路步行绕道上山的,在半山腰游览古禅寺时,发现背后山顶露出一个酷似奥特曼脑袋的现代雕塑,等我跑到山顶才发现,原来这是当地人修建的天下第一龙的龙头,虽然看见长长的蛇身能够联想到龙,但是这个造型还是无法让我肃然起敬,倒是龙头旁的“华夏祖龙”石碑看上去有几分厚重感。
据说这条水泥巨龙原计划在山脊上要修建21公里长,但是2002年开工不久因涉嫌违建就被迫停工了,可惜已经花了3亿元,如果全部完工可能要花40亿以上。当年很多人对此有异议,我也觉得这个建筑有点贬低了具茨山的历史价值。难得来一次,所有的景点都想看看,所以专程绕道多爬一座山峰。从祖龙处下来后继续沿山脊公路行走约三公里,到达具茨山的最高峰,也就是轩辕祠了。
应该说,山上的公路修的很不错,一路上的景色也很养眼,原本交点过路费也可以把车直接开到山顶的,但是我的本意还是愿意多走走,反正又不赶时间,没想到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山顶。出发时一时懒惰,水和小食品都放车上了,路上口干舌燥只好撸两把槐树花塞嘴里,那种淡淡的甜滋味非常不错,虽然没有水冲洗、而且眼见得蜜蜂刚采过蜜,但是都去不计较了。
具茨山现在又叫做始祖山,顾名思义就是华人始祖生活的地方,大概是想让所有人都能一下子听明白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顶着个大学教授的帽子,我对这个俗名同样不感冒,太没文化含量了。要知道具茨山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庄子说“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水经注》载“黄帝登具茨山”,杜甫云“”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乾隆皇帝也感叹“缅崆峒问道,虚怀谒具茨”。如果担心老百姓不知道具茨山的历史价值,可以加大宣传么,改什么名字啊。
具茨山顶的建筑显然都是新修建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历史价值,比如一进轩辕祠庭院就能看见的天心石,还有旁边的嫘祖宫,真正属于古迹的内容很少列入游览范畴。那个四层的主体建筑里空荡荡的,只在一层有大型壁画,展示了许多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的原型大多发生在具茨山附近。可惜的是壁画的下半部被涂抹损伤的比较严重,大概是来此游玩的小孩比较多,又无人讲解和约束。
来之前原本并未奢望看到轩辕黄帝用过的东西或者当年的建筑,想想五千年前的人们能够修建什么建筑呢,即便修建了也绝对挡不住几千年的风雨侵蚀,能有个当年栖身的岩洞、有几处粗糙但可辨的岩画便知足了,这些东西网上有介绍,但是我没有找到,估计被送入博物馆或封闭保存起来了吧。我想以后这里应该增加一些黄帝在此生活过的痕迹,哪怕是高仿作品,否则怎能让外地的游客确信具茨山的价值呢。
我从大路上山,从台阶步道下山,没想到下山的台阶也走了一个多小时,从开始登山到回到山脚,刚好用了4个小时,走了两万多步,行程约14公里,从始至终没有坐下休息过,感觉体能还可以。由于出发的早,我上山时游客稀少,下山时则人满为患,在路上看到太多的年轻人手脚并用爬台阶,几乎每一级台阶都有人坐在边上休息,还有很多人半途折返的,现在的孩子们就这么缺乏锻炼吗?这要是在轩辕黄帝所在的年代,这种体能还能活下去吗?
相信具茨山的历史价值,欣赏山上山下的自然风光,而不去在意新修建的那些建筑,这里还不收门票,可以作为有氧运动的场所,登顶后顺便发一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如果轩辕黄帝在天有灵,他或许会感到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