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种书画宣纸介绍及宣纸好坏的辨别方法
书画用纸通常分为生宣纸和熟宣纸,熟宣面上染了一层矾,所以不浸,生宣则没有,所以容易浸。
这两种纸各有优势,生宣因浸而使画面更显兹润,但很难控制浸染程度,尤其初学者很容易将画面弄花弄废。熟宣不会浸染比较容易控制画面,适合初学者使用,但画面往往显得生硬呆板且有毛刺感。
1、书法宣纸的选择要根据所写的字体及用的笔、墨来确定。书法一般用生宣,吸收性强,很适合行书、草书。生宣比熟宣的渲染性强,良好把握生宣,可以很好地表现笔墨的趣味。
2、从厚度来说,一般狼毫、猪毫、硬毫笔要用厚的宣纸,羊毫等软笔选薄点的宣纸。
3、但是初学者对宣纸的特性掌握不多,可先选择熟宣练习,因为生宣的吸水性强,初学者不易把握。
4、要强调墨色变化可以用生宣,强调运笔就用半生熟宣纸。
5、书法宣纸的用途和选择:
特种净皮:宣纸中的精品,宜书宜画,并适宜制作册页;
净皮单宣:宜书宜画,手感绵软一些;
棉料单宣:适用一般的绘画和书法;
绵连:纸薄,常常用于托画芯,拓碑;
棉料夹宣:常用于书法,二、三层夹宣用于裱褙,册页;
龟纹宣、罗纹宣:制作拓片;
玉版宣:一般用作书法。
矾宣(熟宣):有冰雪宣纸,云母笺,蝉翼宣纸等,用于工笔画和蝇头小楷,取其不洇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绘画分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工笔通常用工整的线条勾画,作工细腻精致,许多古建筑上的画大多是工笔类的。小写意又叫工写结合式画法,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较工笔放纵,较大写意严谨,古代自中唐以后至清末的千多年里,绝大多数画家画作都是小写意画法。大写意古人很少有人画,是近现代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画法,其特点是姿意狂放,不拘一格,但这种画法看似简单,近乎于乱塗乱抹,但事实上却是最难的画法,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就成了塗鸦之作,所以这类画法的人也不太多。
那么,哪种画法适用哪种纸呢,原则上讲,通常工笔画都用熟宣,才容易勾画出严谨工整的画面,而写意画大多用生宣,画面比较兹润。
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用生宣作画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最好采用枯笔干画法,即不湿纸,用笔直接勾画点抹,画好即成,一般不染,如写意花鸟画大多是这种画法。
二是构图宜简不宜繁,太过复繁的画面很容易出败笔而使作品品相不佳,其实写意花鸟画就是这种章法;
三是笔墨功夫要厚实,尤其造型能力,笔墨功夫要过硬,通常都应落笔即成,除个别地方小心收拾修正完善外,最不宜在一个地方反复塗抹;
四是如果需要染云雾之类的渲染,应注重用水,将纸喷湿,并凉八成干时进行渲染为宜,如果是干纸渲染,往往会在两笔交汇处出现一道白印,使画面不能水乳交融。
五是中近景通常是实景描绘,因此,通常要等中近景的画面干透后才能喷水,否则,画面见水就容易浸花。
六是远景通常用淡墨抹出,但这种塗抹的画面不宜过多,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控制,有一些中远景可尽量用勾画法,减少塗抹法的份量,或者不用塗抹法,全部用枯笔勾画,只是用墨较中近景为淡即可。
七是笔墨多用蘸墨法,即先将笔洗净,在笔尖上蘸一些浓墨,使笔尖浓而笔肚淡笔根是清水,运笔取侧锋式,画出的笔迹便浓淡过渡自然,水乳交融颇有韵味。
八是在画法步骤上采用先染后画比较好,将需要染的地方先染好,待水份稍干时再适当的勾画,这样可避免先画后染时出现的染墨浸出画面的跑墨现象,破坏画面整体美。
虽说写意多用生宣,但也不尽然,一般写意花鸟画用生宣较多,因为花鸟画很少用皱染。而山水画皱染是很多很普遍的,因此,用生宣进行皱染是很需要功力的,许多院校培训机构动辄就让学员用生宣,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本人经过多年摸索,实践证明山水画用熟宣同样可以作出精美的写意画包括大写意画。熟宣最大的优点是可改可救,即便个别地方画得不如意,可及时更改,所以作出的作品败笔很少,废品也少,较完美,特适合初学者学用,且熟宣布局很复杂的画面照样可画出好画,熟宣可采用分染法,也可采用积墨法渲染,运用比较灵活,渲染出的效果比生宣更具蒙笼美,尤其表现云雾和景物的阴阳向背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用熟宣画写意山水尤其是大写意山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很多名家的写意山水都是用熟宣画的。用熟宣画写意应注意三点,一是勾画多用浓墨,再用淡墨破浓墨,显出山石轮廓,二是画山石笔上水份不宜多,用侧锋抹出飞白来。三是渲染时待画面干透后,将纸喷湿凉半干后进行。
熟宣作画最大的缺点是画面生硬毛糙,所以,染法和生宣有所不同,生宣通常采取先染后画的步骤,而熟宣通常采取先画后染的步驟,而且要多染几遍,所谓三矾九染,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毛糙感,使画面更柔美。用熟宣画写意,很容易画出飞白来,这是国画的一项重要技巧,加之渲染比较好作,画出的云雾效果往往优于生宣,所以,用熟宣作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同样优美。问题的关键在于,应熟知这两种纸各自的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画法,如果一个画家只熟悉一种画法,不能变通,那也就爱莫能助了。
三十一种宣纸
1. 藏经纸
▼
在传本古籍中,唐以前的纸写本已经很难看到,时代较早的纸写本要算唐人写经和刻印的佛经。还能常见到的唐人写经多用藏经纸。藏经纸颜色黄褐,犹如茶色。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唐人所写佛经、道经,和宋、元、明刻印的释道藏经纸多用这种纸。藏经纸名称的由来,可能即源于此。用之于刷印书籍的,传本中还很少见。
2. 麻纸
▼
麻纸名称的由来,大概是由于制作原料中麻的成分最多。麻纸有白麻纸、黄麻纸两种。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略显粗糙,有草棍纸屑黏附,而实质上却是很细很薄,质地坚韧,耐久性很强,如不着潮经久不会变质。黄麻纸,色略黄,有的比白麻纸略厚,其性能与白麻纸相仿佛,看起来更显粗糙一些。无论白麻纸、黄麻纸,纸纹(俗称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也有的纸纹不太明显。宋朝印书多用这两种麻纸。近代和元朝初期印书和宋朝末年大致相同,据传本所见,采用黄麻纸的比较多些。元末印书的麻纸,纸纹却变窄了,只有一指左右宽度,纸的粗、细、薄、厚及坚韧性能,与宋朝麻纸没有多大区别。直到明朝初期,仍有用麻纸印书的。麻纸对风吹日晒也有很大抗性,所以有些宋元印本,流传至今将近千年,犹完整如新。
▲ 黄麻纸
3. 麻纱纸
▼
宋朝时候,福建建阳县是一个刻书中心地区,造纸工业特别发达。建阳县麻沙镇所出产的纸名麻纱纸。色稍黄,没有纸纹。薄厚韧性与麻纸差不多,宋版麻纱本多用此纸。
4. 蚕茧纸
▼
蚕茧纸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呈乳白色。质细而薄,有光泽,从表面看来颇与丝绵相似,韧性很强,元朝印本中,有少数用蚕茧纸。
▲ 蚕茧纸
5. 罗纹纸
▼
罗纹纸,颜色洁白,质地细薄柔软。有显著的横纹,看去与丝织的罗绸一样,所以叫罗纹纸。这种纸的出产时代已久,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并用以印书。但宋元本用罗纹纸印刷的,传到今天的亦属罕见。明清印本中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间武英殿本《唐宋诗文醇》,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是用罗纹纸印的。郑西谛先生印的《中国版画史图录》,其中一部分是用旧罗纹纸印的。
▲ 罗纹纸
6. 棉纸
▼
棉纸(南方称皮纸),有黑、白两种。白棉纸颜色洁白,质细而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呈黑黄,韧性稍差。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所产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就稍显粗而且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用棉纸印本,以后就更少见了。
▲ 棉纸
7. 贵州棉纸
▼
这种棉纸,因为是贵州土产,所以称为贵州棉纸。颜色灰白,不太漂亮,薄厚中等很匀称,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使用起来能够持久延年,印出书来不甚美观,故未被广泛采用,只有清末时贵州、云南的印本书,一部分采用了这种纸。
8. 河南棉纸
▼
河南棉纸也是因产地而名。颜色白而略呈黄色,薄厚不太均匀,看来很粗糙,但却绵软有韧性,印书采用不广泛,只有清末民初河南本省刷印地方志书,一部分采用了这种纸。
9. 山西棉纸
▼
山西棉纸,颜色灰白,比贵州棉纸稍厚。韧性较强,质地略细,印书没有广泛采用,清末印刷地方志书有的采用。
10. 竹纸
▼
因为颜色微黄,故又统称黄纸。其制作原料主要是竹子,故以竹纸为名。宋元时期即有出产,纸性稍脆,韧性较棉纸差。宋元以至明初,间有使用印书的,但为数很少,明嘉靖以后,直到清朝,用竹纸印书的最为普遍。
▲ 竹纸
11. 梗棒纸
▼
梗棒纸是元朝末年印书所采用的一种纸,也属于竹纸一类,质地粗糙,纸面涩滞,背面多碎草屑,厚而且脆,古书业把这种纸叫梗棒纸。以后用这种纸印的书,传本中已不多见。
12. 开花纸
▼
开花纸南方叫挑花纸。据说这种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所以又叫开化纸。质地细腻,极其洁白,无纹络。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清代顺、康、雍、乾内府和武英殿刻印的图书多用开花纸。那时产量较多,质量也高。嘉、道以后的产品质量较前降低,数量也大大减少。家刻本中也有采用,但为数很少。开花纸印本,美观漂亮,武进陶湘最喜收藏殿版开花纸印本。
13. 开花榜纸
▼
开花榜纸从表面看来与开花纸相似。比开花纸厚,颜色略显发乌,质量次于开花纸。开花榜纸的出产比开花纸为晚,清嘉、道间一部分殿版书用开花榜纸刷印,可是流传到现在的,也已经很少见了。
14. 太史连纸
▼
太史连纸纸质骨立,正面光润,背面稍涩,没有草棍纸屑黏附,韧性比棉连纸差,纸料很细,色黄。清朝康熙以后印书,采用这种纸的比较多。如《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就曾采用此纸。
15. 机器连史纸
▼
机器连史纸是用机器制造的,颜色稍黄,这种纸生产较晚,清末民初才被印书采用。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就用的是机器连史纸。
▲ 连史纸
16. 棉连纸
▼
棉连纸是宣纸的一种。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绵软有韧性。清末民国间比较考究的印本,往往采用棉连纸。另外还有汪六吉制造的六吉棉连纸,纸质比棉连纸薄,绵软有韧性,摹拓碑版彝器多用此纸。
17. 川连纸
▼
因产自四川,所以叫川连,色比粉连纸略黄,也有一种白的,稍有韧性,薄厚不甚匀。印出书来不甚漂亮,其它地区印书很少采用,只用于本地方的出版物,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就是川连纸印。
18. 洋粉连纸
▼
色灰白,正面平滑有亮光,背面粗涩,薄而且脆,不甚延年,也是用机器制造。清末民初的排印本书,石印本书,多用粉连纸印。
19. 玉版宣纸
▼
安徽宣城是个产纸的地方,这里所出产的纸统称宣纸。细分起来,品名繁多,印书常用的有“玉版”、“棉连”、“料半”等。玉版宣纸,色白,质细而厚、很能吸收水分,韧性比棉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刷金石、考古、印谱、书画册等,往往采用这种纸。
20. 料半纸
▼
料半纸也是宣纸的一种,比玉版宣薄,颜色洁白,性绵软。用以印书漂亮美观,晚清至民国一部分书采用此纸。
21. 毛边纸
▼
色呈米黄,故亦简称黄纸。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稍差,牢固程度次于太史连。《常昭合志稿》有云:“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所用纸,遂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存其名不绝。”毛边纸名称之由来,可能即始于此。清乾隆以后印书用纸,除太史连纸、棉纸外,有一大部分是用毛边纸印的。
▲ 毛边纸
22. 毛太纸
▼
毛太纸与毛边纸颜色相似,质量次于毛边纸,纸幅也小,薄厚不等,有明显的直纹。清同、光间用毛太纸印书较多。
23. 高丽纸
▼
高丽纸类似朝鲜印书用纸,其名称由来可能即缘于此。高丽纸产自河北迁安,色白、质厚、有绵性,很坚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的较少,多用以染色作书皮用。
▲ 高丽纸
24. 桑皮纸
▼
桑皮纸有黄色、白色两种,质地坚固。因制造原料有桑皮成分,故名桑皮纸。据说宋朝、元朝和明朝初期,曾有用以印书的,但传本中却很少见。
25. 迁安纸
▼
迁安纸俗称茅头纸,色灰白,质地厚而松,略有绵性,因产自河北迁安县,故称迁安纸。民国初年所印民间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通俗用书,有些是用茅头纸刷印的。
26. 官堆纸
▼
官堆纸比毛边纸略厚。金陵书局印书,多用官堆纸。
27. 库笺纸
▼
白色黄色都有,韧性极强,有薄、有厚。清朝宫内用以包裹东西,纸幅多是二尺见方大小。民间流传很少,民国十九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薄库笺纸影印过一部分字帖画册。明清两代内府图书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世称“库磁青皮”。内府有时用以钞写佛经,五彩套写,绚丽雅致。后来书店装修古书,遇珍善本也用库磁青皮。
28. 册子纸
▼
册子纸又叫库钞纸。明朝有的印本,可能是为了节约纸张,曾用印上格子的公文纸,或已写上字的钱粮册纸,反转过来用空白的背面印书,所见册子纸的印本,多是棉纸。
29. 日本皮纸
▼
日本皮纸,又叫东洋棉纸。这种纸产自日本,黄色、白色都有,棉性较强,坚韧有力。日本印书多用这种纸。我国印书在清末民初间有用此纸的。
30. 美浓纸
▼
美浓纸,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有韧性。黎庶昌所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是用美浓纸印的,日本刷印古书,采用比较广泛。
31. 湖南竹纸
▼
俗称湖南黄。纸质松软,粗糙,无韧性,不延年。清同治、光绪间印书多用此纸。
宣纸好坏的辨别方法
一是肉眼分辨法:
拿起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纸上总能有8到10条)。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的过于洁白。
二是着墨法:
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的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三是撕裂法:把宣纸和书画纸分别沿着纵向撕开,宣纸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双层,揭开的宽度有2-3厘米,而书画纸则是单层,即使有也很不明显。由于宣纸是韧皮纤维造的,撕裂度比书画纸要强多了。人们在鉴别纸时一定要慎重,不要单凭销售商的片面之词而随便购买,必须在掌握以上基本的鉴别方法之后谨慎选项购。另外还需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练习特点选购适合自己的载体。
宣纸品种繁多,有一百多种,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一些品种:
1.按原料的配比,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皮、纯皮四大类。棉料类宣纸是指青檀树皮与稻草的配比中皮料成份约为60%、草料成份约为40%;净皮类宣纸皮料成份约占70%、草料约占30%;特皮类宣纸皮料成份约占80%、草料成份纸占20%;纯皮类宣纸全部用的是皮料。
2.按厚薄分,可分为单宣、夹宣、二层宣、三层宣(依次变厚),比单宣薄的宣纸有棉连、扎花、罗纹、龟纹等。
3.按规格不同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二丈、尺八屏等。在此基上还可以改刀成小规格纸,如对联、扇面、信笺等。
4.按帘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龟纹、罗纹、扎花等。五跟据宣纸的生、熟成度又可分为生宣和熟宣。我们平常所说的宣纸又叫生宣,它的润墨性好,都用来作写意画。用生宣加胶、矾等处理后得到的称为熟宣,熟宣不洇墨,宜作工笔画。熟宣类可分为玉版、矾宣、蝉衣、云母、洒金、洒银、仿古色宣、粉蜡笺等60多种。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宣纸的制造几经沉浮起落,然而它不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却在历史的传承中巩固和提高。这与宣纸本身的优良品质是分不开的,宣纸由于原料和工艺的特殊性,使之具备了其它纸品所不具有的一些优良特性,这些优良特性主要体现在润墨性、不变形性、耐久性和抗虫性四个方面。
一润墨性:润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或理解。
(1)宣纸着墨后的渗透力和吸附力强。
(2)用毛笔滴一滴墨在宣纸上,着墨后呈圆形锯齿状化开,扩散的纵横差越接近越好。
(3)墨色应有层次,浓淡分明,笔笔相交处有明显的笔痕,立体感丰富。正是宣纸的润墨性使得书画作品能够达到意想不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二不变形性:是指纸面受墨或受潮后不翘、不拱、不皱,能保持纸面平整。
宣纸的干湿收缩率极小,其变形性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青檀皮纤维的规整度高,纤维之间的孔隙均匀,填料分布恰当,含杂质素少。三耐久性:是指宣纸本身或在泼墨作书画后,经过长时间仍能保持原有的强度、韧性和色泽等性能的能力。究其原因有二,第一与青檀韧皮纤维本身的优异性能分不开,它能耐久而不易损坏。第二与宣纸的PH值有密切关系,宣纸的PH值呈碱性,能够抵抗空气中或化学环境中酸气的侵蚀。历史已证明,宣纸放置几百上千年仍能保持原样,只是颜色上微微呈现出淡玉色。四抗虫性:是由于宣纸是韧皮纤维所造,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微粒,蠹虫不喜欢吃含碳酸钙成分的纸。但若保管不善也会被虫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因为宣纸有以上一些优良特征,宣纸的制作才得以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永不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