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康美、香雪等中药药企巨头是如何加码布局的?
烫手的馍馍谁都想吃,但也并不是谁都可以吃。
作为分类为农副产品的中药饮片在传统经济中农户可以种植,但随着现代中药业对其标准化的要求和惊人的市场需求,意味着,这块“烫馍馍”,并不是谁都可以吃得香。
中药饮片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成品,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
中药饮片处于中药工业产业链中游,是中药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由上游中药材加工而来,可直接出售于临床使用;又可加工为中成药再出售。
中药饮片的市场矛盾点在于:受产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同一种类中药材的品质存在很大差异,价格可能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另外,中药材品质相差较大导致了同一品种的中药饮片具有多种级别,加上炮制工艺不同,进一步增加了加工后的中药饮片等级。
2017年以来,国家在不断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管。
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抽检、飞检信息以及曝光栏可以发现,几乎每周都有数十家中药饮片企业因产品检验不合格而上“黑名单”。
以最新数据为例,11月9日,宁夏食药监总局通报18批次中药饮片抽检不合格;11月8日,河南食药监总局通报14家企业18批次中药饮片抽检不合格;11月4日,黑龙江省食药监总局通报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动脉网梳理发现,自2017年以来,截至11月9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的17批次中药饮片抽检通告中,共有48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截至11月9日,食药监总局抽检不合格中药饮片类别占比
但是另一方面,中药饮片市场受益于市场巨大刚需和政策鼓舞,各大药企纷纷依靠雄厚资本加码布局,扩大产能规模,收购中小企业,将使得市场面临优胜劣汰,龙头企业将牢牢站稳脚跟。这也将使得中药饮片的规模化与标准化成为可能。
政策助力中药饮片产业超常发挥
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做出了进一步的指示。
通知要求,9月30日前,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
另外,到2017年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总体要下降到30%左右,但中药饮片不纳入统计。
另外,为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医药分开,2016年起各省市医疗机构陆续取消以往药品批发加成15%销售的政策,实行“零加成”制度。“零加成”政策使医院利润大幅下降,大量医院面临亏损。
但是中药饮片是唯一被排除在该政策之外的药品种类,仍然享受药品加成,引起了医院的广泛关注。医院为减少损失,将增加中药饮片使用量。
多家公立医院还发布文件鼓励加大不受药占比限制的中药饮片的处方量。由于中药饮片终端售价不受加成定价的限制及成本不断上升,医院和企业具有联合推升价格的意愿,或在行业内形成量价齐升的趋势。
有机构对部分率先实行零加成政策的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政策实行后中药饮片使用量同期增长30%以上。因此,随着零加成政策的全面铺开,医院对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将会明显增加。
根据《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数据显示,中药材投资方兴未艾,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新版医保目录也为中药饮片市场带来利好影响。
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严格限制中药注射剂,将26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适用范围调整至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并注明了限重症患者和某些适应症使用。
这预计将使中药注射剂大品种销售额减少至少88亿。而通过传统给药途径的中药饮片安全性更好,因此,中药饮片是中药注射剂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间接利好中药饮片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零加成、降低药占比和新版医保目录的共同作用下,中药饮片行业迎来增速拐点。
中药饮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自2004年起,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便保持强劲增势,至今仍是中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
8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显示,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各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收入增长最快,同比增加21.33%,产值达到1047.88亿元,利润增长仅低于生物药品制造,同比增加22.78%,达到73.61亿元。
同时,“2017中国药品零售产业信息发布会”上发布的《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中药饮片平均增速达到26.25%,领先整个行业增长。其2016年零售端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7.7%达到231.32亿元,是零售药店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品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对外发布蓝皮书中预计,2017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能会增长到530万吨;到2020年,增长到650万吨;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
中药饮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分别增长19%、17%,2018年市场规模超过2700亿元。
药企加码布局中药饮片抢占市场份额
除了政策红利,中药饮片也成为众多中药企业的“吸金风口”。截至11月9日,据动脉网统计,92家公布2017年三季度业绩的中药上市公司中有8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中药饮片成本,布局产业链上游企业拥有稳定盈利水平。中药材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大。布局产业链上游企业可实现部分原材料自给自足,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持稳定盈利水平。
市场上,众多中药企业布局上游中药饮片药材。康美药业、芍花堂等中药饮片企业都拥有中药材基地,对中药饮片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进行生产。一方面,可以减少中药材采购及流通环节费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市场上中药材价格频繁大幅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保持稳定的盈利水平。
在加码布局中药饮片动作方面,中药饮片上市头部企业主要通过扩大工厂产能、建设医院医馆等医疗机构拓深下端销售链及收购上游药材生产基地三个手段来加码布局中药饮片领域。
作为行业龙头的康美药业已基本贯穿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生产布局已基本覆盖全国,在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等地建立了超过5万亩的CAP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在广东、北京、上海、四川、吉林、安徽、甘肃等地建立11个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2017年上半年,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业务收入增长35.81%,收入达27亿元,预计今年中药饮片总规模将超60亿元。
“智慧药房”的带动销售及放量是其在中药饮片领域的独特优势,据有关机构估算,今年“智慧药房”对中药饮片的增量贡献将达10亿元。
另外,10月份康美药业收购主营中药饮片的广东恒祥药业,则将进一步巩固其中药饮片的龙头地位。据介绍,恒祥药业拥有符合GMP标准的中药饮片生产线,上半年净利润达822万元,在中药饮片方面下半年营收可达近3000万。
中银国际研报认为,康美药业虽然是中药饮片业务中的龙头,但仅占整个中药饮片市场份额的3%,未来空间仍很大。
拥有数家医院的上市公司恒康医疗的中药饮片业务则受益于旗下医院渠道不断扩容。财报显示,中药饮片业务上半年营收2.94亿元占恒康医疗营收总额比例26.59%。
据悉,中药饮片业务主要由恒康源药业开展。今年,恒康源加大了中药饮片投入,提升了公司中药饮片规模,结合旗下医院医疗服务业务线,中药饮片业务逐步进入下属各医院,实现大幅度增长。
由于通过公司体系内销售,中间环节较少,业务维持性较好,利润空间较厚。
作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绝对龙头,以并购闻名的中国中药今年通过快速收购中药饮片企业,加速打造全产业链,扩大产业价值链的覆盖范围。2017年上半年中药饮片实现收入约1.85亿元。
去年10月,中国中药收购上海同济堂药业。10月22日,中国中药发布公告,将以4.99亿人民币收购华邈药业、黑龙江国药、四川江油、华泰中药四家公司,以拓展中药饮片业务,增加中药饮片业务的产能、市占率和分销渠道。
华邈药业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将企业,四川江油用偶中国最大的毒性饮片生产基地。目前中国中药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上海、贵阳和甘肃地区,未来还会在中药饮片重点销售省份布局饮片生产加工基地。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药饮片收入约1.85亿元,增速达493.2%。中药饮片业务将有望成为与其中药颗粒业务相匹敌的新营收增长点。
另一头部企业香雪制药在收购业务上也动作频频。
去年四月,香雪制药完成收购湖北天济,使得其中药饮片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近日,香雪制药又以3亿巨资向湖北天济注资,以助其完成在武汉投资新建中药饮片制剂生产基地项目,使得能够推动香雪制药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及中药饮片的市场份额。
上半年中药饮片营收达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7%。中药饮片业务逐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占香雪制药上半年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5%。
今年上半年,子公司湖北天济、沪谯药业还分别全资设立了湖北天济智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寄济南香雪智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发展智慧中医医疗业务,提高中药饮片业务的市场份额。
在新三板企业方面,源和药业和芍花堂则主要是依靠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份额。
占据2016年中药饮片市场0.53%的源和药业今年主要动作大幅提升战略产品藏红花的种植面积,预计2017年将扩大到1000多亩。全面推出的藏红花系列将成为新产品线的增收点。
芍花堂则在继续做强做大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同时,积极开拓仓单质押、配送平台“饮片超市”、国药馆等多项创新服务,整合上下游资源,与中药饮片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为业绩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在去年扩建了能够增加3000吨产能的车间后,今年10月,芍花堂又启动建设数字化GMP中药饮片生产车间,预计提高约10000吨生产能力,总产值可达30亿元。预计今明两年芍花堂的业绩增速相比2016年将有所上升,达到13%。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探讨医药的数字化营销,医生社区、互联网医疗平台最受药企青睐
★ 民营医疗:27家上市公司参与近50个医院项目,最大投入一次近10亿元,品牌塑造成为关键
★ 医美行业:品牌连锁和精品诊所势头迅猛,医美APP头部平台趋于稳定,混业经营流行
2017年年终盘点
★ 医美行业:品牌连锁和精品诊所势头迅猛,医美APP头部平台趋于稳定,混业经营流行
★ 康复产业:千亿级市场仅两成饱和,专科医院成风口,社区康复大有可为
★ 中医药:审核简化资格放宽、资源下沉、产业整合加速、“互联网+中医”趋冷静
★ 创新药:加入ICH、最大医药政策提出,2017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是国际化
★ 医药零售:受益医药分开、处方外流市场激增,持续整合致集中度提升
★ 医疗器械:100亿资本助力,十大政策护航,器械国产化趋势明显,6大核心领域或将爆发
★ 商业健康险:开足马力拿牌照、推产品、扩渠道、介入医疗服务,全年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
★ 医药电商:处方药网售政策“急刹车”,“电商+医疗”模式兴起,处方外流是新增长点
★ 医联体:规模疯狂扩张,大医院态度积极、模式多样化,专科建设已超过20种
★ 医疗机器人:全年融资15亿,手术、服务、康复机器人稳步发展,“落地”成为关键词
★ 健康管理:资本向头部集中,国家主导AI、大数据驱动健康管理,跨界者分食市场
★ 口腔:资本助力连锁扩张,牙医创业成为合伙人,数字化口腔已渐至成熟
★ 医药行业:2017年有多项重磅政策落地,产业增长强劲、投资并购注重价值发现
★ 医疗大数据:基础依然落后,2017年国家队与人工智能企业入局,或将引发新一轮红海争夺
★ 医疗VR\AR:2017年仅一家公司融资,手术规划导航、医疗教育的前景值得期待
★ 医疗信息化:2017年市场增长乏力,企业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极?
★ 2017年中国医疗医药医保政策汇总,全面解读政策导向和监管逻辑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