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月薪过万,让我研究生情何以堪
一位正准备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硕士研究生小文说起自己的心路历程。
小文研究生毕业于某“省内一本”高校,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担任过院研究生会主席,毕业时获得“省级双优生”称号,应该说履历非常丰富。她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也非常有信心。
刚毕业求职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看上自己的单位,入不了自己法眼;自己看上的单位,又不给自己机会”,不过因为各项条件都还算不错,最终获得了一个满意的offer,但是上班没几天,发生一件事让她感觉“堵得慌”。
某天几个新入职的员工一起聚会,因为都是年轻人,很快大家就熟悉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天南海北的事情,期间不知道哪个挑起了工资待遇的话题,按照单位的规定,每个人的工资是保密的,所以几个人都相互挤着眼色,不好开口。
小文感觉有些冷场,就大概的报出了自己的月薪,每月八千多元(税前),坐在对面的一个男同事好像有些不相信,认为小文故意往低了报,同事们问他每月多少,他深处一个手指说:“不低于这个数”。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事后,小文了解到这位男同事的月薪的确不低于一万元。但他仅仅是本科学历,只不过“出身”好,毕业于全国TOP10高校。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四岁,学历比自己低,又一同入职的同事,却拿着比自己多的薪水,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之后的工作状态就不怎么好了,她说:“心里有一个结,同事本科学历月薪过万,让我一个研究生情何以堪”,不过她也表示,自己并不是因为同事每月收入超过自己而不高兴,只是这个存在的事实,总给人一种自己会被“另眼相看”的感觉。另外,她还认为,就算自己在单位好好干,也未必有这位本科学历同事受到的重视程度高,没啥意义。抱着这样的心态,她辞职了。
如今,小文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谋了一份“闲职”,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公务员。她认为,公务员系统对学历非常看重,研究生的发展平台会更大一些。
小文的遭遇其实反映出一种社会现实:“名校出身”的大学生自带“光环”。从工资待遇上看,名校本科生的确不比“普通高校”研究生差多少,有的甚至还会超过部分研究生。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媒体报道其2017年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超过十二万,其中最高签约年薪为四十二万。也就是说上海交大已经签约的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一万元。再来看一组数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研究生签约起薪不到六千元。
这样一对比,难怪有网友说:“某些高校硕士生比不上‘985’高校本科生”。不过,这样的对比科学吗?
首先,个体现象不能否定群体现象
因为各种原因,存在部分本科生待遇超过研究生现象,但不是普遍现象。从公开数据看,应届本科生平均签约月薪四千多元,而研究生平均签约月薪接近六千元,总体上看,研究生工资待遇远远超过本科生工资待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个体现象,否定掉研究生文凭的价值。
为考研奋斗的大学生
其次,横向对比意义不大,要纵向对比
把名校本科生跟“普通高校”研究生比较,意义不大。只有把名校研究生跟名校本科生对比,“普通高校”研究生跟“普通高校”本科生对比,才能比较出学历高低对收入的影响。以上海交大为例,2017年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超过14万元,超过本校本科应届毕业生。
所以说,对比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薪资待遇,应该纵向比较。
最后,仅以收入的多少来衡量研究生文凭的价值太过狭隘
不否认很多大学生读研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是一种正常心态。但读过研的同学或许发现,三年时间,不仅仅会提升学识,让自己变得“值钱”,也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然,无论本科生、研究生,拥有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本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