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历史上有位环保县令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滋阳县来了一位新上任的知县,名叫冯云鹓,字集轩,江苏通州人。出身诗书世家,博学强记,嘉庆时考中进士,风度温文尔雅,执政有方略,尤重办学兴教,改善人文环境。并延请他的长兄云鹏来兖州最高学府东鲁书院主持讲学,云鹏,字晏海,知识渊博,为当地一代鸿儒,善于以经解史论诗赋,鼓励学生刻苦自立,从而带动滋阳的学风文风日渐有起色。

一天,云鹓到乡间去巡视,路经嵫山,见到一些山民正挖山凿石煅烧石灰,据山前村民回忆当年嵫山上最多时有九十九座石灰窑和许多采石打造石碾、磨、碌碡的作坊。他禁不住长叹,然后对同行者说:“滋阳因为嵫山而得名,县域内仅此一石山,不意竟破坏至如此地步,这实在是县署管理不善,执法不严,才出现如此破败的局面”!于是回县衙后,即刻研究措施,张贴布告,并把告文刻在石碑上,立在山门前,严禁采石伐木,保护山林。在山上又栽种松柏常青树木数百株,在山坡处种植桃李等果木和花卉;修筑了太元观、洪福寺,增值道士、僧人,管理山石林木保护泉水。山乃有起色,不数年,蔚然成林,郁郁苍苍,春花秋果,群鸟翔鸣,泉水淙潺,顿改昔日荒芜的景象。成为周边区域著名的游览胜迹。三月三的山会,商旅村民,四方游人如织,更是一番热闹景象。

滋阳地处泗河、洸府河交汇处,流域多有洼地,夏秋之际,暴潦成灾,庄稼绝收。冯云鹓又倡修樱桃园、修固金口坝等水利工程,使靠河居民有居家安全之感。

公干之余,他还热心研究金石,考察保护文物,造访名园胜迹。与云鹏兄合著的《金石索》一书,学术价值颇高,成为金石爱好者及研究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应备书,并被收录于《辞源》。

冯云鹓常偕当地文士名流饮酒赋诗于青莲阁中,意气风发,浩然自得。在滋阳任职长达九年,后因病辞谢官职。兖州知府知人善任,又强行留住他,调曲阜任知县,他更以儒家思想整治政风官气,社会风气为之好转。曾著有《孔子弟子考》,内容精辟,考证详细。后因先亲逝世,奔丧归家。兖州、曲阜两县的文人名士为之绘制了《雩门送别图》,并竟相赋诗赠予送行。

前知县冯(云鹓)《禁嵫山采石碑》

照得本县城西三十里有嵫山,乃县治所由以得名,亦生民所赖以安奠。南瞻峄阳,北联泰岱,兴云降雨,厥功伟矣!以故灵爽丕振,历代崇封。自宋大中祥符元年驻跸于此,加封山神昭烈惠应侯。金明昌时求嗣,元大德间祈雨,感应如响,不可殚述。惟是山体平坦,远近居民一切硙磨、碌碡、砧础,皆取诸此。且在山前后设窑烧灰,装运络 绎,朝椎夕凿,万声鼎沸。轰崖裂石,不数十年,将为平地。愚民乐之,绅士恐焉。尝请于诸前任,每以借用官灰,欲禁不果。本县下车伊始,闻斯恶习,即出示严禁,且自增官价,采买他方灰石以充公用,从此取石者敛迹。又每岁栽添树木,日渐葱蔚。民受灵庇,世泰年丰,科闱报捷,士庶咸以为封山有验。犹恐暂免者无恒,积久者必懈,为此再行永禁,勒诸贞石,大书深刻,树立山门,使远近人等,寓目惕心,永彰炯戒。则山气渐复,神贶弥隆,有日昌日盛,获美利于无穷者,亦尔等士民之幸也。倘或顽梗藐法,视为具文,偷试凿石,故态复萌,许该乡耆、地保、巡役人等,立拘送署,以凭究治,荷校山门,以儆大众,必不宽贷,后悔无及。特示。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这篇碑文系由(光绪十四年版)《滋阳县志》保存下来的。从面世至今已近二百年了。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67年,滋阳地方官员走马上任者数以百计,然志书的撰写者仅为其中的十一人的政绩予以记载,即连书成后又续入者六人,一共也仅止十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