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我在半个城的简历(马占祥诗/霍俊明荐)
马占祥:我在半个城的简历
在这西北的小城中
我反复练习过成长
抱火入眠
我的履历表上写着:
一岁学步。七岁上学。二十四岁结婚
目前,三十八岁,有两个女儿
父母已安居于城东的回族公墓
坟头的草每年绿一次
又会被来年的风吹灭
这小城也虚荣地繁华
依旧被一条小河和三座山峁
不紧不松地围着
我曾外出过几次
走不远就被低矮的山峁或者
浑浊的细流找回来
只有身处这些头戴白帽的亲人中
我才会与自己和解
不在爱和悲喜中过于庞杂
凤凰读诗
霍俊明荐语
马占祥的诗歌一贯善于用白描般的简笔来抒写自己脚下的那片不偏不倚、不好不坏的一个叫同心的城镇。马占祥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的诗歌去除了这个时代诗人们惯有的俗气和媚俗之气。他诗歌语言的朴素性与其诗歌整体性上呈现出来的挥之不去的体温相得益彰。
我曾经反复强调过一个没有温度的诗歌绝对不是好诗。马占祥在西北的这个小城获得了温暖和平淡,目睹了亲人的离散和亡故,而恰恰就是这无奇的乡土构成了诗人的命运甚至宿命。
温故那些山峁和低矮的植物,温故那些亲人的背影,诗人也必须做好准备迎接那扑面而来的漫漫尘土和飙风。马占祥的诗歌体现了一种明显的诗歌“地方性知识”的精神特质和天然性生成。他诗歌中粗砺朴质的气息,近于白描的话语方式以及不经意间流露的宗教感和命运感使得他的诗歌更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原生的未经刻意修饰的本真特征。而马占祥围绕着“同心”这座小城的抒写则不仅呈现了个人生存的尴尬景深而且也同时揭示和发现了这个时代诸多被隐晦所遮蔽的日常性“现实”的细密纹理。
马占祥,回族, 1974年出生于宁夏同心县, 1990年开始创作,在《诗刊》《星星》诗刊、《民族文学》《诗歌月刊》《回族文学》等报刊发表大量诗作。作品入选《2003年中国年度诗歌选》等选本20余种,著有诗集《半个城》。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第17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和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
霍俊明(1975—)
河北丰润人,文学博士后,诗人、评论家,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专著《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变动、修辞与想象: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无能的右手》《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从广场到地方》《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远方有大事发生》等。著有诗集《一个人的和声》《批评家的诗》《京郊的偶然》等。主编《诗坛的引渡者》《百年新诗大典》《青春诗会三十年诗选》《无端泪涌——陈超诗选》《年度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好诗·第一季》《2016天天诗历》等。曾获《星星》《诗选刊》年度批评家、首届扬子江诗学双年奖、第二届大昆仑文化奖杰出诗歌批评奖、首届江苏紫金优秀期刊诗歌奖、《南方文坛》年度论文奖、“诗探索”理论与批评家、《滇池》文学奖、首届德令哈海子诗歌奖、首届刘章诗歌奖批评家、“明天”双年奖批评奖、《山花》2015年度理论奖等。
每周两期,均为自由来稿或《凤凰》诗刊选摘。不好不推送。
喜欢,就扫一扫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