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太“危险”了
论世界纷纷扰扰
你强任你强
6月10日下午,格力电器的一封《关于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的举报信》把奥克斯送上了热搜,也让这个空调“小弟”登上了风口浪尖。
格力电器在举报信中表示,经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8个型号的空调产品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检测均为不合格,与其宣传的能效值差距较大。
奥克斯在举报信发布的4小时后火速反应,称对于格力的不实举报,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奥克斯太“危险”了
根据格力电器在微博贴出的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盖章的报告图片,对于此次的业内“揭黑”胸有成竹;就在今天上午,该检验所的所长表示:“的确做了相关检测,对格力电器的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对于此次举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表示,已于当日下午通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尽快调查核实,将依据结果依法依规做出处置。
目前调查结果未出,若奥克斯产品如格力电器所揭示的,耗电量远远超出宣传的能效,甚至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根据格力公布的数据,仅KFR-25GW/NEW+3、KFR-35GW/NEW+3两款机型去年的销量就近百万,一方面,这些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另一方面,对于节能减排也是巨大的破坏。
而格力电器选择在微博揭露奥克斯,霸屏热搜;公布时间在电商大战618前夕,而不是消费维权315日,格力的私心显而易见。
奥克斯对于格力电器来说,太“危险”了。根据公开数据,以价低取胜的奥克斯2018年销量增速达到了26%,总盈利860亿元,行业销量增幅第一,互联网空调新零售销量第一;对于空调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8.58%的格力来说,空调销售“热季”又恰逢电商节,目前占比仅17%的线上销售,无疑是必然要吃到的“大饼”。
格力此次对奥克斯产品的质疑,想必不会是“无事生非”,不然会毁了自己“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格力没有这么傻;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敢把这件事揭露出来,说明本身是有底气应对市场考验的。
格力的底气
格力近年来都是以“中国制造”的形象示人;董明珠也一直标榜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强调实体制造业的重要性,和小米的互联网模式PK,怼美的和奥克斯侵犯专利。
格力电器确实有中国制造的底气。根据公开资料,格力目前拥有12个研究院、74个研究所、929个先进实验室;2017年,格力电器发明专利授权数1273项,位居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发明专利排行榜第七位,也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家电企业。
虽然董明珠如今是格力电器的“代言人”,但是格力的研发基因源于其低调的创始人朱江洪。2002年,格力曾中标100多套“一拖四”多联机空调,但自己没有产品,只得高价从三菱采购,之后朱洪江试图从日本引进技术被回绝。
这也成为格力自主研发的转折点,朱江洪决定要让格力成为真正的世界品牌;扩充技术部门,成立制冷,家电,机电技术研究院......也正因为有先见之明的布局,在企业争相做手机,做金融的繁荣期,格力始终坚持投入空调技术的研发,让格力在之后市场份额缩减的几年“起风”。
根据格力2008年的财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20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65.6%,全球用户超过8800万。在市场份额缩减的时候,拥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优的格力成为优选,“成名之路”走的很踏实。
多元化之谜
格力的“成名”,朱江洪和董明珠缺一不可。不得不承认的是,董明珠是销售奇才,通过“压货”和经销商的利益深度绑定的方式,激发代理商的“狼性”享受终端销售侧的高溢价。
就在董明珠接手格力的那一年(2012),格力电器突破1000亿元销售大关,成为全国首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董明珠也始终坚持。
只是董明珠坚持的多元化之路有点“谜”。2015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家电市场需求不足,根据财报,格力电器2015年营收977.45亿元,比前一年的营收减少了超过400亿元,同比下滑29.04%。
更多数据咨询财经秘书
以格力为代表的家电行业采用降价消化库存,度过危机;也正是这场危机,让众多家电企业开始布局多元化,扩展新的增长点,格力的多元化走向了手机、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
很多家电企业都选择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格力则坚持“自己造”。2016年,董明珠自己做智能手机,理由是智能手机实现对所有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之后又孤注一掷收购银隆新能源造车,意在发展汽车空调;照着这个逻辑,今后若是发展火箭空调系统,岂不是......
软件能解决的事情,执意发展不熟悉的硬件领域,资金的投入反而会拖累主业;主业空调虽然是耐用品,行业天花板渐显,但是若能打造出创新的产品,打开外销之路,格力的发展空间还是可期的;彼时也不必执着于哪个品牌的产品不合乎标准了。
网络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