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孙承宗——明代最后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今属河北省保定市)西庄村人。在明代后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与日益窘迫的边境危机中,孙承宗依靠自身的超人胆略和才识,曾多次有力地稳定了局面,使形势出现好的转机。但最终,仍迫于奸佞的暗中捣乱而辞官归里。在清军攻破家乡之时,他拒不屈服,从容赴义,成为明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耕读求官,艰难曲折。孙承宗少年聪颖,十七岁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第二年岁试又得第一名,但直到三十二岁才以第五名的成绩中顺天乡试。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于京会试时考中进士第115名,成绩上等偏下或中等偏上,但在殿试时成绩优异,考取第二名榜眼。在此之前,孙承宗主要是为别人课授子弟,即作家庭教师。先是在北京御史中丞姜璧家,后来又在易县兵备道房守士家,再后来,房守士提拔到大同当巡抚,又邀他一同到大同教自己的两个儿子。从十七岁到四十二岁的二十五年间,孙承宗是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一边务农。这段生活,一方面使孙承宗打下了深厚知识根基,二是在官宦人家了解了国家大事,三是在家乡务农中体察了民间疾苦,四是在边疆游历中熟悉了当时的边防军事,这些均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年翰林,宝剑锋磨。

孙承宗的志向,也是他父亲孙麒的希望,是能当个地方官,为一方百姓谋幸福。但考中了榜眼,进士及第,就只好在翰林院里当编修,正七品。编修是史官,主要是作文字工作。孙承宗于此任一干就是十年,其间,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做好翰林的本职工作,得到当时翰林院掌印官的赞扬,如刘一燝就说孙公是朝廷元气的代表;二是写过不少奏章,劝谏贪财、怠政又好色的万历皇帝,但没有引起重视;三是为许多地方的地方志撰写序跋,可见当时已是相当有名的学者。四是主持了两次考试,一次是应天府的乡试,取李应升等名士为举人。另一次是主持了万历三十八年的会试,录取了钱谦益、傅宗龙、包鸿逵等人为进士,成为他们的座师。五是请假回家协助县令周之藩、钱春、杜应芳等治水,留下了许多传说。

帝王之师,初显伟略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孙承宗被调到詹事府。因为詹事府是培养教育太子的机构,一旦太子变成皇帝,詹事府官员就可能成为帝师,并被委以重任。万历四十八年,58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病逝,太子朱常洛即位,此为明光宗。光宗在位仅29天而亡,其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匆忙继位,即天启皇帝。随后,孙承宗被任命为经筵日讲官,真正成了皇帝的老师。小皇帝非常喜欢听孙承宗讲课,每次都说“开心”,都说“就那大胡子讲官讲得清楚”。渐渐地,皇帝与孙承宗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万历42年到天启2年八年间,孙承宗还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在万历45年发生了“梃击案”,大学士张问达向孙承宗请教处理意见,孙承宗建议“不可不问,不可深问”,较为妥善地处理了此案,表现出顾全大局的政治家眼界。二是在神宗皇帝去世后,孙承宗负责起草了“神宗遗诏”,此诏诏彻底否定了万历皇帝在世时的种种弊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局面。

督师山海跨马扬戈

从天启2年(1622年)开始,是孙承宗人生的第四阶段,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辉煌。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不断进攻明朝,明军节节败退,关外几乎全被后金占领,京师危急。在这种形势下,天启皇帝接受了大臣们的请求,命孙承宗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成为全国仅次于皇帝的军事领袖。到任后,他立即大刀阔斧地振刷朝风,整饬兵部,捕处逃臣,边情为之一振。山海关经略王在晋主张在山海关外面八里的地方再修一道重关,需花费一百万两白银。孙承宗决定亲自到山海关视察,听取袁崇焕等人的意,苦口婆心七昼夜劝说王在晋改变主张,但不为其用。孙承宗回京向皇上汇报,将王在晋调走他用。满朝文武无人继任,孙承宗亲至山海关督师。

到关之后,孙承宗拜马世龙为大帅,以鹿善继、茅元仪为赞画,选拔培养重用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祖大寿等一批文武将领。将帅同心,栉风沐雨,惨淡经营将近四年,力挽狂澜于既倒,招募组训了十几万辽军,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数十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营造了一条令后金望而生畏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他还创造性地将战车、舰船和火器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以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海军,还组建了从海上登陆作战的两栖部队,并撰写了专门论述火器车战战术技术的军事著作《车营百八扣》,边境形势可以说一片大好。

正当孙承宗打算发动进攻,收复失地的时候,阉党头目魏忠贤逐渐把持了朝政。他害怕孙承宗在边疆立功,影响他的权势,用扣饷、“清饷简汰” 、弹劾孙承宗得力文武将领等方法进行掣肘捣乱,朝中杨涟、左光斗等清正之流遭到残酷迫害,利用为皇上祝寿的机会,孙承宗打算进京当面进谏。魏忠贤得到消息,带领太监们环绕在皇帝周围大哭不止,诬蔑孙承宗是图谋不轨,不许孙承宗进北京。孙承宗走到通州,即被皇差挡回山海关。自此,魏忠贤寻找机会令心腹弹劾孙承宗,终迫使其于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辞官归乡。

再度督师收复山河。

此阶段是从崇祯二年(1629年)开始的,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辉煌。努尔哈赤听说孙承宗去职,立即率八旗大军来攻。孙承宗苦心缔造的十二车营战车被委弃沟壑。崇祯二年秋,后金兵统帅皇太极绕过关宁防线,进入长城,京师再度告急。为众所举,孙承宗蒙诏原官起用,夕闻命,朝就道,起家陛见,平台召对,议守京师,被崇祯皇帝任命护卫京师,节制各路援军。孙承宗不顾劳顿,连夜巡视北京内城外城,布置防御。次日,皇帝又改命孙承宗出守通州。孙承宗与茅元仪率领二十八骑,不顾城外遍地敌军,冲出东便门,入通州御敌。

崇祯皇帝误众皇太极的反间计,将手边名将袁崇焕磔杀至死,击退后金的重任完全落在孙承宗的肩上。他运帱帷幄,从容指挥,调动马世龙、祖大寿东西两路大军,收复了皇太极撤退后留下固守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在关内肃清了后金武装,史称“遵永大捷”。此后又东巡关宁,西阅蓟镇,边境危机稍解。

此际,孙承宗积劳成疾,经常便血,不能骑马。多次要求告老还乡,皇上不准。但此时,朝廷又逐渐被周延儒、温体仁等奸佞执掌,他们派遣邱禾嘉为辽东巡抚专门掣肘,孙承宗又遭弹劾而解职归里。岁在崇祯四年(1631年),孙承宗时年69岁。

慷慨就义,民族壮歌。孙承宗回到高阳,专心著述。撰写《督师全书》、《古今中官志》、《高阳集》等著作,与定兴鹿善继、容城孙奇逢等切磋学问,同时教育子孙,助民致富。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他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他到南方去,均被婉言拒绝。当清兵向高阳进攻之时,孙承宗以七十六岁高龄,率领全家及当地民众奋起抵抗。城破被执,多尔衮初请孙承宗为清军作军师,后又派孔有德说降,均被坚拒。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五个儿子、两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子奋战殉国,全家老小四十人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在燕赵大地又谱写了一段最为英勇的民族壮歌!

(0)

相关推荐